葉敬忠

葉敬忠

葉敬忠,男,江蘇省沭陽縣人。主要從事發展干預與社區轉型、發展社會學、發展規劃與發展理論的研究。先後獲得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寶鋼優秀教師獎、中國農業大學師德標兵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姓 名: 葉敬忠
性 別: 男
學 位: 博士
職 稱: 教授
職 位: 副院長

生平

1967年生於江蘇省沭陽縣。
主要從事發展干預與社區轉型、發展社會學、發展規劃與發展理論的研究。學習經歷

1997-2002 社會學博士,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發展社會學專業
1994-1996 理學碩士,英國里丁大學/荷蘭勞倫斯坦國際農學院,國際發展專業
1992-1993 碩士研究生班,德國多特蒙德大學,區域發展規劃與管理專業
1984-1988 農學學士,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專業

工作經歷

2002年至今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副院長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農村發展中心 副主任
1996-2002年 中國農業大學農村發展學院 副院長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農村發展中心 副主任

學術信息

學術兼職

中國農村社會學學會副秘書長
《農家女》顧問
《女村官》顧問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副主編
《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國際編委教育部“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建設協調組副主任
德國SPRING 國際規劃師協會會員
歐洲——中國農業與農村發展學會會員

教學課程

農村發展概論》、《參與式發展規劃》、《發展項目教程》、《發展社會學》、《發展研究方法》。

研究生指導

農村發展與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
農村發展與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
社會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和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方向

發展干預與社會轉型、發展政策、發展規劃、農村留守人口、農村教育研究。

獲獎情況

2008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7年寶鋼優秀教師獎
2006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6中國農業大學師德標兵
2004年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青年教師獎
2003年獲得國家林業局優秀專家稱號
2003年被評為中國農業大學優秀教師

主持的研究課題(2000年以後)

1. “環境、健康與發展研究”,美國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2009-2011
2. “參與式新農村建設政策研究”,德國EED基金會,2008-2011
3. “中國留守人口研究”,德國EED基金會,2007-2010
4. “縣級發展規劃中的公民參與研究”,福特基金會,2007-2009
5. “湖南省造林項目影響評估研究”,湖南省林業廳,2007-2009
6. “統籌城鄉就業研究”,北京市延慶縣勞動局,2006-2009
7.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研究”,中央綜治委預防辦,2006-2007
8. “林業產權變化對農戶經濟發展影響研究”,中國林科院/FAO,2006-2007
9. “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研究”,國際計畫,2004-2005
10. “發展干預與社區轉型研究”,德國EED基金會,2004-2007
11. “農民與鄉鎮幹部的互動行為研究”,教育部,2005-2007
12. “政府干預農村發展的切入點研究”,農業部,2003
13. “參與式扶貧調查研究”,日本協力國際事業團,2003-2004
14. “發展學院研究能力建設項目”,福特基金會,2002-2004
15. “社區發展中的兒童參與研究”,國際計畫,2001-2004
16. “農牧交錯地帶沙化條件下農業技術方案的試驗與套用”,農業部,2001-2003
17. “農村扶貧與發展研究項目”,德國EED基金會,2000-2004

主持的發展項目(2000年以後)

1. “以兒童為本區域發展項目”評估,專家組長,世界宣明會,2009
2. “國際計畫與陝西省婦聯合作模式評估”,專家組長,國際計畫,2009
3.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保護推廣暨政策促進項目”,首席專家,亞洲開發銀行,2007-2009
4. “亞洲開發銀行國家戰略評估”,扶貧與社會分析專家,2006
5. “中德合作湖南省扶貧項目”,社會經濟專家,2005-2006
6. “中國‘三北’及‘長江中上游’地區德援林業項目的經驗與理念的總結與推廣”,首席技術專家, 德國復興開發銀行,2003-2004
7. “甘肅省綜合農村發展干預項目評估”,專家組長,世界糧食計畫署,2003
8. “21世紀中國扶貧戰略設計”,社會經濟專家,聯合國開發計畫署,2001
9. “中德財政合作‘三北’及‘長江中上游’造林工程”,社會經濟、項目計畫與項目管理專家, 德國復興開發銀行,1994-2012,該工程包括以下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河南省農戶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陝西省西部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北京市延慶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湖北省長江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雲南金沙江上游生態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陝西省北部風沙區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寧夏賀蘭山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寧夏二期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河北省白洋淀集水山地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安徽省長江防護林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四川省造林與自然保護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湖南省洞庭湖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江西省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內蒙古自治區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遼寧省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河北省二期農戶造林項目”
--“中德財政合作湖南省二期造林項目”
10. “中國玉米市場研究”,專家組長,美國先鋒公司,2000
11. “國際計畫——中國國家戰略規劃制定”,專家組長,2000
12. “國際計畫——尼泊爾國家戰略規劃評估”,國際專家,2000
13. “國際計畫——孟加拉國家戰略規劃評估”,國際專家,2000

論文(第一作者)(2000年以後)

1. “不同社會行動者對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政策的回應”,《中國農村經濟》,2009年第11期
2. “行動者為導向的發展社會學研究方法——解讀《行動者視角的發展社會學》”, 貴州社會科學, 2009年第10期
3. “Love or loveless: Married Life Can Be Hard for mentally Challenged Women in Rural
China”,Women of China,No. 9, 2009
4. “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老人經濟供養的影響研究”,《人口研究》,2009年第4期
5. “留守婦女與新農村建設”,《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9念第3期
6. “農業生產與糧食安全的社會學思考”,《農業經濟問題》,2009年第6期
7. “農村留守老人研究綜述” (通訊作者),《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8. “農村留守兒童研究綜述”(通訊作者),《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9. “丈夫外出務工對留守婦女婚姻關係的影響”,《中州學刊》,2009年第3期
10. “Farmer Initiatives and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From the Collective to a Market Economy in Rural China”,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Vol. 9 No. 2, April 2009, pp. 175–203.
11. “透視中國農村留守人口”,《社會科學論壇》,2009年3月上半月
12. “發展干預社會學研究綜述——解讀《尋找中間地帶——發展干預社會學研究》”, 《社會學(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9年第2期
13. “‘4萬億’的發展觀如何才能科學”,《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14. “留守社區與留守兒童問題初探”(通訊作者),《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15. “Moving to the Fore Group, Study Focus on China's 'Left-behind' Population”, Women of China,No. 3, 2009
16. “村委會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中國農村經濟》,2008年第12期
17. “留守兒童眼中的留守老人”,《書摘》,2008年第10期
18. “留守兒童眼中的留守老人”,《書摘》,2008年第10期
19. “發展干預社會學研究綜述——解讀《尋找中間地帶——發展干預社會學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20. “The disempowered participation of the Women's Fed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s”,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40 (4): 38-48 SUM 2008
21. “大眾媒體對留守兒童的影響”,《中國扶貧》,2008年第19期
22.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視角的管理民主”,《中國農村觀察》,2008年第3期
23. “留守人口與社區公共空間”,《今日中國論壇》,2008年第6期
24. “發展干預中的權力滴流誤區與農民組織”,《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2期
25. “走出發展干預的認識誤區”,《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26. “農業勞動力轉移中“留守兒童”關愛的城鄉統籌”,《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年第2期
27. “新農村建設的優先序”,《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28. “農村國小寄宿制問題及有關政策分析”,《中國教育學刊》,2008年第2期
29.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視角的鄉風文明”,《未來與發展》,2007年第12期
30. “新農村建設中的多元性現實”,《中國農村觀察》,2007年第6期
31.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視角的生產發展”,《農業技術經濟》,2007年第6期
32. “農民如何看待新農村建設中政府、村委會和農民的分工”,《農業經濟問題》,2007年第11期
33. “正式制度的社區表達:對農村社區中礦產資源權屬的考察”(通訊作者),《農村經濟》, 2007年第9期
34. “農村寄宿制國小生的情感世界研究”,《教育科學研究》,2007年第9期
35. “農村基礎教育中村級社區的作用發揮——基於留守兒童支持活動的調查和思考”(通訊作
者),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9期
36. “家長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的作用研究”(通訊作者),《中國小管理》,2007年第9期
37. “新農村建設的時間”,《農業經濟導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7年第6期
38. “不同職業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差異”(通訊作者),《農村經濟》,2007年第8期
39. “加速的變遷:農村社區中小鐵礦開採的社會經濟影響”,(通訊作者),《農村經濟》, 2007年第8期
40. “社區發展中的農民自助研究”(通訊作者),《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41. “稅費改革背景下鄉鎮政權的‘政權依附者’角色和行為分析”(通訊作者),《中國農村觀察》, 2007年第4期
42. “以農村發展為主題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43. “我國鄉鎮政權角色和行為的社會學研究綜述”(通訊作者),《社會》,2007年第3期
44. “不同角色對新農村建設的擔憂”,《鄉鎮經濟》,2007年第5期
45. “新農村建設中令人擔憂的問題必須重視”,《中國經貿導刊》,2007年第5期
46. “農民對‘新農村’五個方面的理解”,《中國經貿導刊》,2007年第3期
47. “新農村建設的時間”,《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第1期
48. “新農村建設的農民投入意願分析”,《農業技術經濟》,2007年第1期
49. “對新農村建設中試點村做法的思考”,《中國經貿導刊》,2007年第2期
50. “讓農民滿意還要過九道‘坎’”,《人民論壇》,2007年第2期
51. “青神模式:關注留守兒童”,《21世紀經濟報導》,2006年12月25日
52. “新農村建設中的九個問題與對策”,《中國經貿導刊》,2006年第24期
53. “不同角色對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差異”,《農業經濟問題》,2006年第10期
54. “參與式思想與新農村建設”,《中國農村經濟》,2006年第7期
55. “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的影響”,《農村經濟》,2006年第7期
56. “留守兒童的監護現狀與特點”,《人口學刊》,2006年第3期
57. “發展項目設計中的參與式社會經濟評估方法——以某造林治沙項目為例”,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58. “‘代理家長’能為留守兒童帶來春天嗎”,《中國社會導刊》,2006年第4期
59. “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情感生活的影響”,《農業經濟問題》,2006年第4期
60. “農村留守兒童:‘我們感到特別孤獨’”,《中華家教》,2006年第2期
61. “留守兒童,也一樣可以成績優秀”,《莫愁家教與成才》,2006年第2期
62. “全球化通訊技術對農村社區的影響分析”(通訊作者),《中國農村觀察》,2006年第2期
63. “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中國農村經濟》,2006年第1期
64. “誰陪留守孩子一起長大”,《莫愁家教與成才》,2005年第12期
65. “參與式林業規划過程中的利益相關群體分析”,《林業經濟》,2005年第12期
66. “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綜述”,《農業經濟問題》,2005年第10期
67. “造林治沙項目設計中的社會經濟分析”,《中國軟科學》,2005年第8期
68. “建立國內支農項目諮詢制度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05年第5期
69. “農產品漲價對農戶生產收益與家庭生計的影響研究”,《農村經濟》,2005年第5期
70. “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不同類型農戶的影響”,《農業經濟導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2005年第3期
71. “農戶選擇農作物新品種的決策因素研究”(通訊作者),《農業技術經濟》,2005年第1期
72. “農產品價格上漲對棉花種植戶的影響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73. “國際發展項目中婦聯組織的無賦權參與”,《婦女研究論叢》,2004年第6期
74. “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不同類型農戶的影響”,《中國農村經濟》,2004年第11期
75. “農產品價格上漲對生豬養殖戶的影響研究”,《農業技術經濟》,2004年第6期
76. “典型山區農村集體林地分配機制探究”(通訊作者),《農業經濟問題》,2004年第6期
77. “農民發展創新中的社會網路”,《農業經濟問題》,2004年第9期
78. “國內支農項目中應建立諮詢制度”,《中國經貿導刊》,2004年第17期
79. “社會學視角的農戶金融需求與農村金融供給”,《中國農村經濟》,2004年第8期
80. “創造變化的空間——農民發展創新的原動力研究”,《中國農村觀察》,2004年第4期
81. “當前主要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戶生計的影響調查”,《中國經貿導刊》,2004年第13期
82. “對農村發展的幾點思考”,《農業經濟導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2年第2期
83. “論農村發展中的公眾參與”,《中國農村觀察》,2002年第2期
84. “對農村發展的幾點思考”,《農業經濟問題》,2001年第11期
85. “農民、農村與科學技術——認識與現實的衝突”,《科技管理(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1年
86. “論參與式社區發展規劃”,《農業經濟問題》,2001年第2期
87. “農民、農村與科學技術-認識與現實的衝突”,《科技導報》,2000年第10期
88. “現代發展的內涵及其在國際發展項目中的套用”,《農業經濟問題》,2000年第11期
89. “中國農技推廣障礙因素分析-農民應成為農技推廣的主體”,《中國農技推廣》,2000年第4期

主編(著)的著作(2000年以後)

1. 《別樣童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第一著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6月
2. 《阡陌獨舞:中國農村留守婦女》,第一著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8月
3. 《靜寞夕陽:中國農村留守老人》,第一著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8月
4. 《關愛留守兒童:行動與對策》,第一著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3月
5. 《農民視角的新農村建設》,第一著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1月

6. 《發展項目教程》,第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2月
7. 《參與式發展規劃》,第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2月
8.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第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0月
9. 《關注留守兒童》,第一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9月
10. 《2005年:中國農村情況報告》,第三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5月
11. 《2003-2004中國農村情況報告》,第三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2月
12. 《Theory and Innov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第三主編, 中央編
譯出版社,2004年11月
13. 《國際發展合作的理論與創新》,第三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11月
14.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s》, 第一主編, 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年2月
15. 《社區發展中的兒童參與》(第二版),第一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1月
16. 《中國農村情況研究報告》,第三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17.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第一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3年7月
18. 《Processes of enlightenment, Farmer Initiatives in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唯一作者,瓦赫寧根大學出版,2002年10月
19. 《社區發展中的兒童參與》,第一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6月
20. 《農村發展研究(上、下冊)》,第一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21. 《參與?組織?發展》,第一作者,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年1月
22. 《國際發展項目的理論與實踐》,第二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年9月
23. 《林業項目培訓教程(中文)》,中方唯一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年8月
24. 《林業項目培訓教程(英文)》,中方唯一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年8月

媒體報導

新華社等報導

1. 《抽樣調查顯示:六成留守兒童不願意把煩惱告訴父母》,2009年2月1日。
2. 《80%的中國農村留守老人依靠自己的勞動進行自養》,2009年1月30日。
3. 《調查顯示4000萬農民工留守妻子獨守空房》,2009年1月24日。
4. 《調查顯示:80.9%的農村留守老人依靠勞動自養》,2009年1月6日。
5. 《據調查95.4%外出父母缺少與留守兒童的情感交流》,2009年1月6日。
6. 《一年見一次,“男工女耕”婚姻堪憂》,2008年12月4日。
7. 《調查:農村留守人口達8700萬包括2000萬留守兒童》,2008年12月2日。
8. 《調查:農村留守人口達8700萬留守婦女長期性壓抑》,2008年12月2日。
9. 《暫時歇歇腳吧,父母妻兒在家盼你們呢》,2008年12月2日。
10. 《特寫:盼夫、盼父、盼子——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人的盼望與等待》,2008年12月1日。
11. 《葉敬忠:提防中國農業生產老齡化導致農業後勁不足》,2008年12月1日(中新社)。
12. 《男耕女織已成往事?女性正成為農業生產的主體》,2007年2月24日
13. 《調查顯示:八成農戶糧食產量能滿足家庭需要》,2007年2月24日。
14. 《調查顯示:六成二農民單純從事農業》,2007年2月24日。
15. 《Left-behind kids struggle when parents migrate》,2007年2月7日(Reuters-路透社)。
16. 《建設新農村高峰論壇舉行專家學者探討實策》,2007年1月21日(中新社)。
17. 《葉敬忠:新農村建設中的九個問題亟待關注》,2006年12月17日。
18. 《新農村建設不能“嫌貧愛富”》,2006年11月27日。
19. 《農業專家指出:中國新農村建設面臨挑戰》,2006年11月25日。
20. 《農民視角中的新農村建設》,2006年11月24日。
21. 《試點村做法不利於新農村建設難以大面積推廣》,2006年11月23日
22. 《目前江蘇湖南等地試點村的做法不利於新農村建設》,2006年11月22日
23. 《探索農民眼中的新農村建設謹防農民集體失語》,2006年11月22日。
24. 《農村留守兒童約有1000萬四成不知父母打啥工》,2005年8月26日
25. 《調查顯示:中國1000萬留守兒童現狀堪憂》,2005年8月26日。
26. 《城市化過程中產生中國"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2005年08月26日(中新社)。

報紙報導

1. 《她散發的是一種自覺的光芒》。《中國教育報》,2009年10月20日。
2. 《“女孩效應”在中國》,《世界博覽》,2009年8月第8期。
3. 《公共服務資源城鄉二重天》,《中國扶貧》,2009年8月16日。
4. 《葉敬忠:關注留守人群的愛與痛》,《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年3月1日。
5. 《八成農村老人靠勞動自養》,《燕趙老年報》,2009年2月13日。
6. 《4000萬農民工留守妻子》,《承德晚報》,2009年2月10日。
7. 《抽樣調查80.9%的農村留守老人靠勞動自養》,《中國代表報》,2009年2月9日。
8. 《八成農村留守老人靠勞動自養》,《報刊文摘》,2009年2月9日。
9. 《六成留守兒童不願把煩惱告訴父母》,《珠海特區報》,2009年2月5日。
10. 《4000萬農民工留守妻子》,《文摘報》,2009年2月5日。
11. 《六成留守兒童不願和父母說知心話》,《報刊文摘》,2009年2月4日。
12. 《六成留守兒童不願把煩惱告訴父母》,《攀枝花日報》,2009年2月2日。
13. 《六成留守兒童煩惱不告訴父母》,《京江晚報》,2009年2月1日。
14. 《六成留守兒童不願把煩惱告訴父母》,《梧州日報》,2009年2月1日。
15. 《六成不願意把煩惱告訴父母》,《渤海早報》,2009年2月1日。
16. 《農村養老困局》,《中國扶貧》,2009年2月1日。
17. 《80.9%留守老人自養》,《嘉興日報》,2009年1月31日。
18. 《農村留守老人八成自食其力》,《聯合早報》,2009年1月31日。
19. 《4000萬農民工留守妻子獨守空房》,《中國青年報》,2009年1月24日。
20. 《請讓農民工告別工棚》,《濰坊晚報》,2009年1月22日。
21. 《告別不人道的工棚制度》,《中國青年報》,2009年1月21日。
22. 《春運潮折射民工生態》,《青年時報》,2009年1月8日。
23. 《80.9%“留守老人”依靠勞動自養》,《老年日報》,2009年1月8日。
24. 《留守兒童亟需父母情感交流》,《楚天金報》,2009年1月7日。
25. 《96%留守兒童相信讀書有用》,《中國青年報》,2009年1月6日。
26. 《80.9%的農村留守老人依靠勞動自養》,《香港文匯報》,2009年1月6日。
27. 《80.9%留守老人依靠勞動自養》,《中國青年報》,2009年1月6日。
28. 《葉敬忠-關注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南方日報》,2009年1月4日。
29. 《應在政策和行動上給予留守婦女更多支持》,《中國婦女報》,2008年12月30日。
30. 《留守婦女調查:織女的痛苦》,《作家文摘報》,2008年12月26日。
31. 《葉敬忠課題組農村留守人口研究成果引起廣泛關注》,《中國農大報》,2008年12月25日。
32. 《新農村文化建設應關注農村留守人口》,《中國文化報》,2008年12月24日。
33. 《傷村:關注那些留守農村的人們》,《新京報》,2008年12月20日。
34. 《留守婦女調查 織女的痛苦介紹》,《北京青年報》,2008年12月15日。
35. 《留守婦女調查:織女的痛苦》,《北京科技報》,2008年12月14日。
36. 《留守人員受邀請 北京參加研討會》,《眉山日報》,2008年12月13日。
37. 《留守兒童渴望學校專設知心老師》,《中國教育報》,2008年12月13日。
38. 《新詞 體制性寡婦》,《南都周刊》,2008年12月12日。
39. 《留守人口問題暫難解決但需應對》,《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12月11日。
40. 《農村留守兒童人生觀形成需正確引導》,《光明日報》,2008年12月9日。
41. 《農村留守人口漸成弱勢群體》,《中國教育報》,2008年12月9日。
42. 《留守人口27大難題引社會關注》,《人民政協報》,2008年12月9日。
43. 《五成留守兒童對家人“逆向監護”》,《北京晨報》,2008年12月8日。
44. 《全國共有4700萬體制性寡婦》,《黑龍江晨報》,2008年12月5日。
45. 《用愛留守我們的家園》,《中國扶貧雜誌》,2008年12月4日。
46. 《4成留守婦女性壓抑》,《南方農村報》,2008年12月4日。
47. 《調查稱農村留守人口達8700萬 婦女長期性壓抑》,《呼倫貝爾日報》,2008年12月3日。
48. 《農大課題組一項調查顯示2000萬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難滿足》,《中國勞動保障報》, 2008年12月3日。
49. 《全國農村留守人口8700萬》,《廈門晚報》,2008年12月3日。
50. 《全國農村留守人口8700萬》,《十堰晚報》,2008年12月3日。
51. 《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人的期盼與等待》,《中國婦女報》,2008年12月3日。
52. 《4700萬“體制性寡婦”尷尬了誰》,《21世紀周刊》,2008年12月3日。
53. 《“留守婦女”更需要文化和心理關懷》,《貴州都市報》,2008年12月3日。
54. 《農村留守人口8700萬 留守婦女長期性壓抑》,《生活報》,2008年12月3日。
55. 《留守婦女長期性壓抑》,《城市晚報》,2008年12月3日。
56. 《我國農村留守婦女長期處性壓抑狀態》,《大慶晚報》,2008年12月3日。
57. 《4700萬留守婦女》,《淮海晚報》,2008年12月3日。
58. 《長期分居威脅留守人群婚姻》,《文匯報》,2008年12月2日。
59. 《長期分居威脅留守人群婚姻》,《浙江日報》,2008年12月2日。
60. 《留守孩子摘掉“問題”標籤》,《北京晚報》,2008年12月2日。
61. 《69.8%留守婦女常感到煩躁》,《新民晚報》,2008年12月2日。
62. 《農村留守婦女長期性壓抑》,《新京報》,2008年12月2日。
63. 《六成留守兒童不願向父母傾訴》,《無錫日報》,2008年12月1日。
64. 《莫把留守兒童“標籤化”》,《中國扶貧》,2008年7月1日。
65. 《大學生村官辦起電視台》,《京華時報》,2007年12月17日。
66. 《非轉農:城裡人的非典型選擇》,《中國新聞周刊》,2007年7月16日。
67. 《新農村建設:農民集體失語?》,《南方周末》,2007年7月5日。
68. 《新農村建設九大問題及建議》,《南方周末》,2007年7月5日。
69. 《Fee waiver provides welcome relief to rural vendors》,《China Daily》,2007年3月1日。
70. 《專家研究不能只在千里之外 農民才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中國經濟導報》,2007年2月6日。
71. 《留守兒童1問題兒童》,《北京青年報》,2007年2月5日。
72. 《As China Booms, Millions of Children Are Left Behind》,《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華爾街日報),2007年1月24日
73. 《Rural women left to hold the fort at home》,《China Daily》,2006年12月23日。
74.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做農民的傳聲筒》,《南風窗》,2006年12月16日。
75. 《新農村建設是否需要農業合作化?》,《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12月13日。
76. 《農民期盼的新農村,是個啥模樣》,《農民日報》,2006年12月8 日。
77. 《Farmers weigh in on socialist countryside》,《China Daily》,2006年12月6日。
78. 《Now, farmers have a say on new countryside》,《China Daily》,2006年12月6日。
79. 《新農村建設不能讓農民集體失語》,《南方周末》,2006年11月30日。
80. 《寫出農民自己對新農村建設的理解》,《農民日報》,2006年11月27日。
81. 《Farmers have their say o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China Daily》,2006年11月23日。82. 《農民心目中的“新農村”》,《文匯報》,2006年11月23日。
83. 《農民視角中的新農村建設》,《中國青年報》,2006年11月22日。
84. 《謹防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集體失語》,《中國青年報》,2006年11月22日。
85. 《目前試點村做法不利於新農村建設》,《京華時報》,2006年11月22日。
86. 《瓜農進城:除了圍堵還能做點什麼》,《經濟參考報》,2006年7月24日
87. 《留守兒童的草樣年華》,《南風窗》,2006年4月16日。
88. 《專家的聲音 這是我所看見的最全面最徹底的政府意見》,《都市快報》,2006年1月5日。
89. 《撐起愛的天空》,《中國國土資源報》,2005年11月18日。
90. 《讓全社會都來關注“留守兒童”——葉敬忠訪談錄》,《文匯報》,2005年11月5日。
91. 《Left-behind children should not be forgotten》,《China Daily》,2005年10月21日。
92. 《喚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人民政協報》,2005年9月27日。
93. 《人物線上:葉敬忠 關注留守兒童》,《北京青年報》,2005年9月20日。
94.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葉敬忠教授:親情缺失的傷害無法彌補》,《中國青年報》, 2005年9月19日。
95. 《Rural Children need a safety net》,《China Daily》,2005年9月10日。
96. 《遠離父母的2000萬孩子誰來管》,《華夏時報》,2005年9月6日
97. 《關注農村近千萬“留守兒童”》,《光明日報》,2005年9月5日。
98. 《四成留守兒童不知父母幹啥 農大調查顯示一道“溝通”難題》,《報刊文摘》,2005年9月5日。
99. 《開學了 聚焦千萬留守兒童》,《農民日報》,2005年9月1日。
100.《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農民日報》,2005年9月1日。
101.《我國有2000萬留守兒童 政府尚無清楚思路應對》,《京江晚報》,2005年8月30日。
102.《父母進城打工使在家孩子面臨諸多社會問題,專家呼籲——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偏差》, 《文匯報》,2005年8月29日。103.《請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福建日報》,2005年8月29日。
104.《“關注留守兒童”研討會召開 2000萬留守兒童何去何從》,《瀋陽今報》,2005年8月29日。
105.《2000萬留守兒童何去何從》,《北京青年報》,2005年8月28日。
106.《2000萬留守兒童引關注——解決這一問題需配套體制政府正處於調研階段》,《西安晚報》 2005年8月28日。
107.《“城裡上學太費錢”四成留守兒童不想進城》,《合肥晚報》,2005年8月27日
108.《四成留守兒童不想隨父母進城》,《新京報》,2005年8月27日。
109.《四成留守兒童不知父母打啥工》,《北京晨報》,2005年8月26日。
110.《“關注留守兒童”發布 千萬兒童現狀堪憂》,《北京娛樂信報》,2005年8月26日。
111.《調查顯示:1000萬留守兒童現狀堪憂》,《恩施晚報》,2005年8月26日。
112.《以農民為本的改革推廣工作》,《農民日報》,2003年2月19日。
113.《兒童參與社區發展》,《公益時報》,2001年10月25日。
114.《葉敬忠:做農無悔》,《北京人才市場報》,2000年9月16日

電視報導

1. 陽光衛視,《立言者》(葉敬忠——關愛農村留守人口),2009年8月30日。
2. CCTV1,三八特別節目《我們的田野》,2009年3月7日。
3. CCTV7,《聚焦三農》(關注農村留守婦女現狀),2009年4月25日。
4. CCTV新聞,《朝聞天下》,2009年1月10日。
5. CCTV1,《我們》(我們九億農民:河南馬旺周一家)(上、下),2008年11月9日,11月16日。
6. CCTV新聞,《實話實說》(千里尋母記),2006年12月25日。
7. 中國教育電視台,《國視報告》(關注留守兒童),2006年7月23日
8. CCTV1,《中國人口》(渴望): 2006年06月29日。
9. CCTV12,《道德觀察》,2006年6月2日。
10. CCTV少兒,《成長線上》,2006年5月30日。
11. CCTV2,《對話》(春天的約會——關注留守子女),2006年3月5日
12. 鳳凰衛視中文台,《社會能見度》(農村留守的孩子們),2005年11月3日。
13. CCTV4,《新聞60分》,2005年10月23日。
14. CCTV1,《田野》(農村調查)(3、4),2000年6月15日。

聯繫方式

通訊地址:中國北京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郵編:10019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