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湘鄂贛革命紀念館

萬載湘鄂贛革命紀念館

萬載湘鄂贛革命紀念館,位於萬載縣城陽樂大道中段。該館成立於1961年,1962年5月在萬載仙源中共湘鄂贛省委舊址進行原狀陳列。2001年,該館被命名為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標“湘鄂贛革命紀念館”由原江西省委書記江渭清題寫。紀念館免費開放,每年接待觀眾10萬餘人次。

基本信息

簡介

萬載湘鄂贛革命紀念館萬載湘鄂贛革命紀念館

江西宜春市萬載縣湘鄂贛革命紀念館,位於縣城陽樂大道中段。該館成立於1961年,1962年5月在萬載仙源中共湘鄂贛省委舊址進行原狀陳列。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衝擊停止開放,機構癱瘓。1982年在萬載縣城陽樂大道建新館,1983年3月,湘鄂贛革命紀念館得到恢復,同時成立萬載縣博物館

館內介紹

湘鄂贛革命紀念館湘鄂贛革命紀念館

全館占地面積1880餘平方米。展廳主體建築為四合院仿古磚混結構,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內設有兩個陳列:“湘鄂贛革命鬥爭史”基本陳列分3個部分介紹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形成和發展的鬥爭史。陳列200餘件革命文物,真實地再現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騰代遠、黃火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湘鄂贛邊區人民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戰鬥歷程。1991年增設的“萬載籍老紅軍將士革命業績陳列”介紹了17位萬載籍老紅軍的革命生涯。館內還建有文物庫房、辦公樓等配套設施,收藏革命、歷史文物數千件。

2001年,該館被命名為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背景介紹

湘鄂贛革命紀念館湘鄂贛革命紀念館

1932年4月至1934年1月,中共湘鄂贛省委、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等湘鄂贛省級機關從修水上杉遷駐小源,領導邊區30餘縣數百萬民眾開展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為小源留下了豐富的革命舊址、戰場遺址等。現保存的革命舊址有:中共湘鄂贛省委、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分校、湘鄂贛省委《紅旗》報社、湘鄂贛省軍區等20餘處。舊址群大都分布在以仙源鄉為中心的5公里境內。
湘鄂贛革命紀念館,即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鬥爭史為基本陳列,反映湘鄂贛蘇區革命鬥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著名人物。

展館展廳

館內建有陳列廳、文物庫房、辦公樓等。展室陳列設有“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鬥爭史”基本陳列和“萬載籍老紅軍將士革命業績陳列”、“萬載縣四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輔助陳列。館標“湘鄂贛革命紀念館”由原江西省委書記江渭清題寫。紀念館免費開放,每年接待觀眾10萬餘人次。

歷史介紹

舊館原設仙源月山下中共湘鄂贛省委舊址,新館位於縣城,於1985年建成,江渭清同志題了館標,杜平同志題了詞,館舍坐東朝西,占地1474平方米,是一座磚瓦結構的仿古建築。四合院式,外形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紀念館具有六個展廳,建築面積580平方米,整個陳列室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歷史,首為序廳,後分三部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堅持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

基本陳列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鬥爭史陳列》 全面介紹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形成、發展的鬥爭歷史,展現湘鄂贛蘇區人民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戰鬥歷程。陳列共分三部分:

一、“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二、“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和發展”;

三、“艱苦的三年游擊戰鬥”。

珍貴藏品

湘鄂贛省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印章 銀質,圓形,直徑10厘米,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統一製作頒發。 

《工農兵》報 石印版,1929年湘鄂贛邊特委出版發行,為《工農兵》報創刊號。

《戰鬥報》 石印版,1933年發行,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機關報。

湘鄂贛省工農兵銀行紙幣 各時期湘鄂贛省工農兵銀行發行的紙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