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

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

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LeipzigGewandhaus Orchestra),德國音樂表演團體。1743年創辦於萊比錫,具有古老的傳統和風格。1835年起,孟德爾頌曾任指揮10餘年,在他的嚴格訓練下,這個樂團以高超的演奏水平而聲譽卓越,成為歐洲樂團的楷模。由舒曼發現的舒伯特第九交響樂也是由孟德爾頌在1838年3月21日萊比錫布業大廳演奏會上首演的。A·尼基什、W·富特文格勒、B·瓦爾特等都擔任過該團的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康維契尼、諾伊曼等指揮,使樂團東山再起。70年代後,庫爾特·馬茲阿任常任指揮。樂團的演奏風格既保持了傳統性,又表現出對演奏近現代作品的適應能力。

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
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LeipzigGewandhaus Orchestra),德國音樂表演團體。 1743年創辦於萊比錫,具有古老的傳統和風格。1835年起,孟德爾頌曾任指揮10餘年,在他的嚴格訓練下,這個樂團以高超的演奏水平而聲譽卓越,成為歐洲樂團的楷模。由舒曼發現的舒伯特第九交響樂也是由孟德爾頌在1838年3月21日萊比錫布業大廳演奏會上首演的。A·尼基什W·富特文格勒B·瓦爾特等都擔任過該團的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康維契尼諾伊曼等指揮,使樂團東山再起。70年代後,庫爾特·馬茲阿任常任指揮。樂團的演奏風格既保持了傳統性,又表現出對演奏近現代作品的適應能力。

簡介

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孟德爾頌
樂團1743年創建於萊比錫。因1781年後定期在格萬特豪斯(Gewandhaus,即“布業大廳”)舉行音樂會而得名。1835年起孟德爾頌曾指揮這個樂團近10年,使樂團成為歐洲第一流的演奏團體。尼基什富特文格勒瓦爾特等著名指揮家都擔任過該樂團的指揮。李斯特柏遼茲華格納勃拉姆柴可夫斯基聖-桑理查·施特勞斯等著名作曲家也曾指揮這個樂團的演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康維契尼、諾伊曼等指揮家帶領樂團重振旗鼓。1970年後由庫爾特·馬舒爾任首席指揮。樂團具有古老的傳統和風格,演奏曲目廣泛,古典作品為主,也涉獵近現代作品。樂團成員約180名。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德語:4,又譯萊比錫布業大廳管弦樂團Template:Ref或音譯為萊比錫格萬豪斯管弦樂團)是以德國萊比錫為基地的世界知名管弦樂團,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專業管弦樂團之一。

樂團的基地——萊比錫布商大廈最早見經傳於公元15世紀,最初是用於地方布匹的交易。而萊比錫地區自18世紀早期便有零星的私人音樂會的存在,最初在地方權貴的府上,其後便移師到一些小酒館。布商大廈樂團的前身——一個由萊比錫市民與商人16人的樂團成立於1743年,早期在市中心的三天鵝酒店練習並表演。直止1780年有萊比錫市民建議把布商大廈中空置的一層,改建為音樂廳。經市長同意,市議會資助下,音樂廳很快完成改建Template:Ref。次年樂團遷入布商大廈運作,並自此以布商大廈作為基地音樂廳,樂團也開始冠用現名。

1835年,樂團迎來歷史上最著名的首席指揮——浪漫派作曲家費利克斯•孟德爾頌。1840年,樂團被共有化,隸屬於萊比錫市政府。但很快布商大廈里僅僅一層的空間也不敷樂團的套用,1884年樂團遷入了位於貝多芬路(4)的第二代音樂廳。而在二戰期間,第二代音樂廳在1943年毀於盟軍轟炸。自此到1984年,樂團暫遷至普法芬多夫路的議會大廈運作。

1981年,第三代的布商大廈音樂廳落成。1984年樂團遷入新音樂廳。新的音樂廳裝有一座以大規模聞於世的管風琴,管風琴上刻有多年來樂團的座右銘:真享樂,當認真。

樂團原系萊比錫布業會館管弦樂團。1781年起定期在布業會館內舉辦漫長的音樂季,從第一年9月29日的米迦勒節起至第二年3月的復活節止,其跨度之長前所未有,長期以來已成慣例。該團與教堂及劇院的音樂活動有密切關係。孟德爾頌指揮該團達12年之久,直至逝世。在職期間指揮了巴赫、舒伯特以及自己的許多作品,大大提高了演出標準,擴大了曲目,也為樂師們增加了工資,爾後勃拉姆斯執棒,指揮了自己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及第一交響曲。其他客席指揮有華格納、理查·施特勞斯、格里格、柴可夫斯基等。舒曼的夫人克拉拉也常與該團合作,1885年與該團在老的格萬特豪斯音樂廳舉行了她最後一場音樂會。1884年在萊比錫建起了新的音樂廳。大廳容納1700人,小廳640人,仍命名為格萬特豪斯(布業會館)音樂廳,因此有新老之分。其實它早已不具紡織行業的功能,而已經與樂團不可分割地成為一個整體。 “二戰”中有猶太血統的孟德爾頌的作品被禁演,塑像也被拆除。格萬特豪斯大廳也在空襲中被摧毀。“二戰”後的指揮有康維契尼、諾伊曼、馬茲阿等。在沒有自己音樂廳的困境中,使樂團重整旗鼓,獲得國際聲譽,直至1981年在廢墟上又建起了嶄新的格萬特豪斯音樂大廳。全樂團總人員達180人。

詳細介紹

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
1781年,一座名為格萬特豪斯的新建築在萊比錫落成了,在德語中,它的意思是“布業會館”。在這裡,萊比錫終於有了一個真正的音樂廳,而這座音樂廳也很快便成為整個城市音樂生活的中心。身為萊比錫最有影響的音樂家之一的希勒於這一年的11月25日指揮了音樂廳落成後的第一場音樂會,而擔任演出的樂團和合唱團是在他於1775年建立的樂團基礎之上擴大的,這個團體也從此立足於格萬特豪斯,並最終得名為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
從一開始,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就建立了漫長的音樂季,從頭一年9月29目的米沙勒節延續到次年3月的復活節,其跨度之大前所未有。音樂會通常在每個星期四舉行,長期以來已經成為慣例。

相繼在希勒之後指揮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的是3位水平差強人意的二流音樂家,但是在這個階段,樂團的指揮幾乎只對聲樂部分負責,而由樂團的首席來指導序曲交響曲協奏曲的排練和演出。樂團的這種獨特方式由一系列傑出的首席加以鞏固,如其中最為著名的巴爾托洛米奧·坎佩洛蒂和卡爾·馬泰,馬泰還將樂團中弦樂各聲部的首席組成了格萬特豪斯四重奏團,定期舉行室內樂音樂會。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對於古典音樂的出色演繹就是在此時樹立起威望的。1789年莫扎特本人在這裡舉辦了一場個人作品的音樂會,演奏了兩首鋼琴協奏曲和兩首交響曲;貝多芬的交響曲也很早就在這裡登台,第一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後僅僅一年就於1801年在這裡演奏,隨後是1807年演出的第三交響曲和1809年的第五交響曲。許多大型聲樂作品也包括在樂團的曲目中,海頓《創世紀》於1800年上演,第二年上演的是另一部清唱劇《四季》。

從最初,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就與教堂和劇院音樂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繫,它的成員按照協定為來訪的義大利歌劇團伴奏,從1817年起它也開始為本地的歌劇演出伴奏。

孟德爾頌在1835年成為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的指揮,直到他乾1847年逝世為止。在前後12個春秋歲月里,成功地利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滿腔熱情而將樂團訓練成為當時德國最優秀的樂團之一。在職期間指揮了各種聲樂和器樂作品的演出,大大提高了音樂的演出標準,擴大了樂團的曲目範圍,也為樂師們增加了工資。孟德爾頌向萊比錫的公眾介紹和推薦了許多當時並不太為人所知的不朽之作,比如巴赫的《馬太受難曲》就是在他1841年的演出後才被人重新“發現”,並成為舉世公認的經典。同時他還為許多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舉行了世界性的首演,其中最著名的有舒曼的第一、第二、第四交響曲和《天堂與仙子》,由舒曼從維也納帶來的舒伯特的第九交響曲,此外還有孟德爾頌本人的第三交響曲、《呂伊·布拉斯》序曲和小提琴協奏曲。每當孟德爾頌離開萊比錫時,總是由兩位出色的助手尼爾斯·加德費迪南德·希勒暫時接替他的職位。在孟德爾頌時期,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還與許多客席指揮家和演奏家進行了合作,李斯特於1840年在這裡演奏,伯遼茲在1843年演出了《幻想交響曲》和其他作品。

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
在孟德爾頌死後,人們才發現要想找到一個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人物幾乎是不可能的。不久前才成為萊比錫歌劇院指揮的尤利烏斯·里茨填補了這項空缺,但是幾年過去後痛苦地發現同時擁有這兩個職位來說確實顯得太過於沉重了,於是放棄了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隨後執掌樂團的是加德和孟德爾頌的好友、小提琴協奏曲首演時的獨奏者、樂團的首席費迪南德·大衛,但是,里茨於1854年又放棄了歌劇院轉而回來指揮樂團,直到他最後離開萊比錫。儘管里茨是孟德爾頌的崇拜者,但卻厭惡一切新鮮的東西,曾把李斯特的交響詩稱作“對藝術的玷污”。繼任者卡爾·賴內克與持有相同的藝術觀點,所以樂團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於新音樂採取寬容態度的傳統到此時已經變得發發可危。不過,勃拉姆斯倒是受到了歡迎,在1853年就第一次在萊比錫演出,1859年與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合作演出了第一鋼琴協奏曲,還親自指揮了第一交響曲的萊比錫的首演。賴內克也將勃拉姆斯的所有四首交響曲都作為自己的保留曲目,在一個演出季內經常上演。1879年,約阿希姆在這裡首演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其他客席指揮還包括華格納,於1862年指揮榜萬特豪斯管弦樂團演奏了《坦豪瑟》《紐倫堡名歌手》序曲。理查·施特勞斯、格里格、柴科夫斯基等人也都與這個樂團有過合作,克拉拉·舒曼也是樂團最密切的合作夥伴之一,她於1885年曾與樂團在老的格萬特豪斯音樂廳舉行了最後一場音樂會。

從1882年到1884年,一座新的建築在當時尚屬市郊的地方平地而起,它包括一個能容納1700人的大音樂廳和一個容納640人的小音樂廳,這座建築仍然被命名為格萬特豪斯(布業會館),因為它雖然不再具有紡織行業的一個場所的功能,但是這個名字已經與樂團不可分割地成為一個整體。1884年,3場節日慶典音樂會被用來慶賀新音樂廳的落成和啟用,但是卻沒有一位當代作曲家的作品被選入其中,音樂會的曲目是從巴赫到舒曼和斯波爾

亞瑟·尼基什於1895年開始任職于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直至1922年逝世。在世紀之交,樂團的成員已經從1781年的24人到30人和1850年的56人增加到近百人。尼基什保持了樂團演奏勃拉姆斯的優良傳統,同時也加入了柏遼茲、華格納和李斯特的音樂,另外也將當時在林茨和維也納以外仍被當作一個有爭議人物的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列入音樂會曲目,在1919年到1920年的演出季中創紀錄地演出了全部交響曲。施特勞斯、雷格爾、柴科夫斯基甚至勛伯格和戴留斯的作品也出現在尼基什的音樂會上,其中的有些作品是在這裡首演。尼基什還舉辦了專門演奏古老作品的音樂會,由他自己邊彈奏羽管鍵琴邊指揮。

尼基什死後,布施和普菲茨納立即作為客席指揮在這裡出現,隨後富特文格勒成為首席指揮,但是在萊比錫以外的大量演出活動耗去了主要時間和精力,無通顧及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的成長與建設,也嚴重損害了樂團的名望,1929年,不得不辭去職務。在之後的布魯諾·瓦爾特雖然在萊比錫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卻在納粹的淫威之下於1933年黯然離去。 1936年,有猶太血統的孟德爾頌的作品在德國被禁止演奏,在格萬特豪斯音樂廳前的塑像也被拆除。

在困難的戰爭年代,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的音樂會並沒有停止,但是此時的演奏曲目幾乎僅限於古典作品以及被當作偶像的華格納和布魯克納。1943年12月4日,格萬特豪斯大廳在空襲中被炮彈摧毀。

戰後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音樂廳。在樂團重新獲得國際聲望的過程中,弗朗茨·康維漢尼曾經起過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成為在萊比錫深受民眾尊敬的人物,在死後,10公里的街道上站滿送葬的人。

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從1916年開始到國外旅行演出,到了60年代,這類巡迴演出有了增加,幾乎每年都有一次。這一階段樂團的成員擴大到180人,在樂團的音樂會、歌劇演出和從屬於樂團的巴赫管弦樂團中演奏。樂團中的許

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
多優秀演奏家同時也任教於孟德爾頌所創建的萊比錫音樂學院
1970年,庫特·馬祖爾開始擔任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以富於動力和熱情洋溢的指揮方式把這個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厚傳統的樂團帶入了新的時期,特別是在唱片錄音方面,一改以往的舊貌,積極開拓唱片市場,推出了許多令人讚嘆的名盤。
198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化為廢墟的格萬待豪斯得以在萊比錫重建,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終於又一次有了自己的大本營。

歷任首席指揮

歷任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首席指揮的正式職稱為布商大廈樂團總監。(Gewandhauskapellmeisters)

首席指揮 任期始於 任期終於

約翰·阿當·希勒 Johann Adam
Hiller

1781年 1785年

約翰·戈特弗里德·席特 Johann
Gottfried Schicht

1785年 1810年
約翰·菲利普·克里斯扥弗·舒爾茨
Johann Philipp Christoph Schulz
1810年 1827年
克里斯蒂安·奧古斯特·波倫茨 Christian August Pohlenz 1827年 1835年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35年 1847年
尤利烏斯·里茨 Julius Rietz 1848年 1860年
卡爾·賴尼克 Carl Reinecke 1860年 1895年
阿爾圖·尼基什 Arthur Nikisch 1895年 1922年
威爾海姆·富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ngler
1922年 1928年
布魯諾·瓦爾特 Bruno Walter 1929年 1933年
赫爾曼·阿本德羅特 Hermann
Abendroth
1934年 1945年
赫伯特·阿爾貝特 Herbert Albert 1946年 1948年
弗朗茨·孔維茲尼 Franz Konwitschny 1949年 1962年
瓦茨拉夫·紐曼 Václav Neumann 1964年 1968年
庫特·馬舒爾 Kurt Masur 1970年 1996年
赫伯特·布隆許泰特 Herbert Blomstedt 1998年 2005年
里卡多·夏伊 Riccardo Chailly 2005年

音樂總監

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科特.馬祖爾
科特·馬祖爾自1991年擔任紐約愛樂樂團音樂總監以來,在這個被本世紀的大師們馬勒、托斯卡尼尼、伯恩斯坦
布萊和梅塔等多人調教過的樂團也留下了他自己的印記。紐約愛樂發起了一系列成功的創意。

馬祖爾先生曾在許多個演出季里擔任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的音樂總監——這是孟德爾頌、富特文格勒和瓦爾特等名人所占據過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職位。從那個職位上退休時,有著254年歷史的布業大廳樂團授予第一個桂冠指揮的稱號。1996年榮獲藝術俱樂部的金音樂獎,1997年法國政府授予榮譽騎士勛位。1998年1月,因自己的傑出指揮成就而獲西奧多·湯姆斯指揮指導獎。馬祖爾先生一直為音樂教育奔走呼號並強烈投入。定期赴紐約的幾所音樂學院指揮學院樂隊的音樂會和公開排練。為表彰紐約愛樂樂團在新創意和音樂普及上的努力以及在馬祖爾先生領導下自身藝術水平的提高,1993年倫敦古典音樂獎被授予紐約愛樂樂團。同年,《音樂美國》雜誌提名馬祖爾先生為本年度音樂人物。

馬祖爾先生1927年生於西里西亞的布萊格,曾在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鋼琴、作曲和指揮。畢業時,在哈萊縣劇院擔任樂團指導,爾後成為愛爾福特和萊比錫歌劇院的音樂總監。1967年,受聘擔任德勒斯登愛樂樂團首席指揮。這一職務他一直擔任到1972年。作為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的音樂總監的任期從1970年直至1996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