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

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

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 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 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 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

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是集科研、生產、經營為一體的民營高新企業,註冊資本3000萬元,擁有固定資產6719萬元,固定員工127人。多年來企業堅持以科技為先導,注重創新發展的方針,在技術套用方面堅持走科技經濟一體化的道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研為依託,與國內外十多所知名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緊密合作,並建立了企業研發中心。先後被評為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山東縣域經濟十大高效農業聚集園區。公司主要產品“萊單”牌金海系列玉米雜交種被評為山東省農民最滿意的十佳誠信農資品牌、山東省名牌、山東省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2008年“金海5號”的選育與套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公司所供種子均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擔質量保險。2004年3月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被確認為計量合格單位,經過不斷跨越式的發展,金海系列玉米雜交種累計推廣面積達3200萬畝,累計增產糧食32億公斤,實現社會效益32億元。公司以玉米育種、繁育、推廣為主體,重視多元化發展,建立了國內先進的智慧型大棚,擁有一流的試驗設備,引進國外優質花卉資源,著力發展花卉產業。同時與萊州大家樂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玉米深加工項目。

公司概況

公司現在員工總數127人,科技人員63人,占職工總數的50%;生產人員42人,占職工總數的33.07%;銷售人員22人,占職工總數17%。其中大專以上人員56人,占職工總人數的44.1%。公司的管理層是以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相結合的領導班子,同時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22人為公司常年顧問,為企業健康科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保障。承擔國家科技部“優質專用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項目並納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進行管理。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承擔了“高產、優質、多抗型玉米新品種金海5號的選育與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項目。“十五期間”“十一五期間”連續承擔國家科技部“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山東小麥玉米兩熟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項目。承擔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矮敗小麥”育種課題的高產攻關項目。承擔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研究中心“小麥、玉米二熟制超高產技術的研究”項目。承擔山東農科院 “小麥、玉米持續高產栽培技術試驗、研究”項目。2004年承擔山東省農業良種產業化項目“超級小麥育種技術研究課題組”的超級小麥新品種的高產栽培試驗。2006年承擔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高產優質抗逆加工用玉米新品種培育項目2006年,承擔國家科技部“高產、優質、多抗型玉米新品種試驗示範”項目並獲得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

獲得榮譽

2003 年被山東省農業廳和山東省消費者協會授予“農作物種子經營規範單位”;2004年獲得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頒發的“2004年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創新獎”;2004年被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授予“2004山東省農資產品十大品牌”;2004年被萊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科技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被河北廊坊市農業局授予“05年放心農資產品”;2006年被中共萊州市委、萊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萊州市重點企業”;2006年金海種業被萊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萊州市‘十五’期間優秀科技成果”獎;2006年8月被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農村大眾報社聯合授予“2006年山東省農民最滿意的十佳誠信農資品牌”;2006年9月被山東縣域經濟研究會確定為“縣域經濟十大高效農業聚集園區”;2006年12月金海種業“萊單”牌系列玉米雜交種被評為“山東名牌”;2006年12月被煙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煙臺市農資經營誠信企業”2007年被煙臺市人民政府授予“煙臺市農業產業化百強龍頭企業”。2007年7月被煙臺市人民政府評為“煙臺市農業產業化百強龍頭企業”。2007年8月被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2007年10月被煙臺消費者協會評為“煙臺市消費者滿意單位”。2007年被煙臺市科技局評為“二OO六年度煙臺市農村與社會發展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十強”。2008年4月被評為“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8年被煙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煙臺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評為“民營企業光彩之星”。2008年7月被煙臺市人民政府評為“煙臺市農業產業化百強龍頭企業”。2008年10月被評為“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2008年12月高產、優質、多抗型玉米新品種“金海5號”的選育與套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3、2004年被萊州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授予“信用企業”;2005年被萊州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授予“AAA級信用企業”。

科研

金海種業始終堅持走科教研企一體化的道路,不斷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先後與中國農業大學、萊陽農學院、山東農業大學等大專院校緊密合作。2006年與中國農業大學緊密合作成立“中國農大金海研發中心”,隨後中國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博士後科研基地正式落戶金海種業,為企業的發展良好的科研技術平台。2006年5月成為“煙臺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副理事長成員單位。2008年11月與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宋建成教授就“利用分子定向設計育種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抗逆小麥、玉米新品種(系)”項目達成合作協定。2008年12月又與煙臺大學(化學生物理工學院)就“名優花卉品種資源引進及種苗產業化基地建設”達成合作協定。企業擁有先進的種子檢驗、加工設備,恆溫種子庫房18000噸,種子曬場10000㎡,有脫粒、烘乾、精選、包衣、包裝一條龍加工流水線。公司科研用地1321畝(其中,全封閉697畝)。在西北建立了穩固的生產基地8萬畝,在海南建有育種站。銷售網路遍及以黃淮海為中心的10多個省、市、自治區。黃淮海地區: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安徽、陝西、山西;西南地區:廣西、湖南、湖北。

公司始終把科研育種擺在首位,採用常規育種和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選育出了一批適應不同生態區的新品種。目前,金海系列品種在國家審定品種1個,省級審定品種7個,儲備品種47個,獲得國家新品種保護18個,收集育種材料5000多個,在全國建立實驗站23個。2004年全國各地試驗示範品種27個。其中,金海5號在2002年國家區試中位居第一,2003年在國家生產試驗中位居第一,2004年5月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辦的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上獲得金獎,2002年至今被山東省農業主管部門確定為主要推廣品種,2004年6月被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評定為“山東省農資產品十大品牌”,2004年7月正式通過國家審定,11月被科技部和農業部共同評選為“優質專用農作物新品種”,並被正式納入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進行管理。

公司理念

金海種業發展的總體理念是:建國內一流種業企業,創世界一流推廣業績;深入民心造百姓之福,走向世界創品牌之巔;競爭合作促發展,做強萊州大種業;學壽光拉動地方經濟,趕華西推進共同富裕,為萊州江北第一科技強縣增添光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努力工作。

發展歷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山東萊州就是我國著名的玉米育種之鄉,金海種業所在的後鄧村就有了農業實驗站,農民們做夢都在期盼,種子在自己辛勤的汗水澆灌下能改變性能變成良種。

期盼歸期盼,實現夢想,談何容易!成功背後,儘是艱辛。

1992年,鄧茂金以1.8萬元起步,註冊了以 “金海種業”命名的農業試驗站,領著一家人艱苦奮鬥,拼搏創業。萬事開頭難,創業初始,每天幾乎13個小時以上的工作量,一家人都累病了。

由於他曾擔任後鄧村國小教師,也乾過幾年村長。如同所有鄉村教師和村長一樣,在當地享有一種特殊的知識權威和良好人緣。他具有敏捷的邏輯思維和通順的語言表達力,這無形中給他在種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道路上增加了幾分決勝的籌碼。

他牢牢地抓住兩件事:培育新品種並創建高產田,努力做到育、繁、推結合。他每年都要種植小麥玉米兩作噸半糧示範田、夏玉米噸糧高產田,嚴格做到規範種植,精細管理。1999年他種植的30畝小麥(萊州137)高產田經過專家組驗收,畝產達到773.9公斤,創造我國北方冬小麥高產紀錄;複種的夏玉米(金海5號)經過專家組驗收,畝產達到971.96公斤,創造了我國北方地區兩作畝產噸半糧的高產紀錄。2000年他培育的玉米新品種金海5 號高產田,畝產再次達到956.3公斤。

凡是接觸過鄧茂金的人,都會認可這位典型的“山東好漢”,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毫不掩飾自己的笑聲和個性,哪怕是在承受巨大的壓力。他給人最深的印象是粗中有細,有點像《水滸傳》中那位福氣最大、定力最深、歸宿最好的好漢“魯智深”。

一位朋友曾問他,你在做了11年的民辦教師後下海創業,去建立一個金海種業。這並不容易。很多人都羨慕你、驚訝你的傳奇。可是在光環後面,您有很多淚水和汗水交織的痛苦往事不為人所知,並且那些苦都是常人無法想像的。面對痛苦和困難,您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他回答道,我認同這樣一種觀點:苦難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從這所大學裡畢業的學生都必有後福。我本質上是個超脫的人,所以,我能夠在各種困境中自得其樂。

2003年秋,參加“全國玉米科學發展研討會”的專家來到鄧茂金的金海作物研究所,參觀了玉米品種田、試驗田、高產田。田間布局科學、管理細緻、植株整齊、果穗碩大。寬闊的田間路,規格化的試驗地,齊刷刷的植株,沉甸甸的果穗,都令參觀者讚嘆不已。著名玉米遺傳育種專家劉紀麟教授豎起了大拇指:“金海種業的育種、栽培水平令人欽佩,國內很少有達到這樣水平的。”

鄧茂金介紹說,金海種業為育種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即使在創業最艱難的日子裡,也要保證玉米育種工作所需的土地、資金和物質,每年都會有50到60萬元的科研經費投入。

一家民企,沒有伸手向國家要一分錢,能矢志不渝地堅持向科學要效益,企業的決策者鄧茂金的說法是:我喜歡強調責任感。對我而言,實現金海種業的夢想需要一種責任感。我認為,責任感就是專注、認真,特別用心地經營自己的企業,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提高投資回報和利潤率;然後快速地把企業做大做強。做點國家還來不及做的事,這既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工作需要,也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17年來金海種業累計投入育種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沒有伸手向國家要一分錢。有些人不太理解,但我認為值。因為品種是種業市場競爭力的核心,一個優良品種占據一塊陣地,一批種子擁有一片市場;抓住品種創新,是許多種業公司發展的成功經驗。誰認識早,誰行動快,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迅速掌握主動權。金海種業能在十萬分之一的成功機會裡抓到一個,正是由於明確了企業的責任!

成功的要素:金海種業從弱到強,從小到大,能讓農業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金海人不會忘記,這全都得益於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得益於農業科技的引領;得益於和各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以及專家教授理念引領點撥;得益於全國的種子管理部門、農業局、種業同行、種業經銷商和社會各界對金海種業的呵護和強有力的支持!

金海種業歷經17年風雨磨練,已經形成了一種穩健的經營風格。如今,創業的艱苦已經遠去,企業正處於一個穩定的上升期。但是,要進一步搞好企業的經營管理,確保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還要做好很多方面的工作。

董事長、總經理鄧茂金在勾勒出了公司的發展藍圖後話題一轉強調說:要想發展藍圖的願望得以實現,有一條不能變,就是不斷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始終堅持走科教研企市場一體化的道路不能變!金海與“三農”發展共命運的理念不能動搖,企業發展在今天,明天在科技,後天在教育,百年工程,責任艱巨、任務重大。

據公司副總經理鄧秀峰介紹:多年來,公司己先後與中國農業大學、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煙臺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山東農科院等多個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進行了多個項目的緊密合作,項目涉及到玉米、小麥、名優花卉品種資源引進及種苗等方方面面。

鄧秀峰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公司為合作院校和科研單位免費提供了優質的實驗基地,合作院校和科研單位為我們公司免費輸送了科學知識,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魚水相連的親密關係。每一個合作項目都實現了雙贏,每一個項目的合作都讓金海種業在科研領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這已成為金海種業在發展過程中一筆重要的無形資產。”

面對成功,面對世界玉米育種激烈的競爭形勢,金海種業不敢有半點懈怠。

據了解,公司又選配了一萬多個玉米分離材料,組織出5000多個新品系,還從國內外徵集了2000多個最新品種進行實驗對比。迄今為止,金海系列玉米新品種已編到了50多號。用鄧茂金的話說:“只有堅持用良種良法的配套技術,讓糧食增產,才能讓國家放心,我國的8億畝土地完全有能力養活13億人。”他接著說,“金海五號”這一科研成果的取得,是金海種業17年企業文化的積澱,凝集著百名員工的心血和智慧。而育成人翟延舉,則是公司百名員工中的傑出代表和學習榜樣。她的成就,代表了金海人對農業科技的不懈追求!

從1.8萬元起步,到現在固定資產達2個億,歷經17年風雨洗禮,“金海種業”藉助改革開放的東風,以井噴式的創業熱情和動力,成就了一個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深入民心、造百姓之福;走向世界、創品牌之巔”的事業夢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