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因哈德·澤爾騰

萊因哈德·澤爾騰

萊茵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 1930-) 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的創立者,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萊因哈德·澤爾騰 萊因哈德·澤爾騰

澤爾騰出生於德國的不萊斯勞(Breslau)。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不萊斯勞劃屬波蘭,改名為弗羅茨瓦夫(Wroclaw)。1951年,澤爾騰高中畢業,儘管他曾考慮上大學學習經濟學或心理學,但他最後還是決心選擇學習數學。澤爾騰考入了法蘭克福大學數學系,1957年畢業,獲數學碩士學位。而後從事著博弈論及其套用、實驗經濟學等博弈論的學術研究。1961年,澤爾騰獲得法蘭克福大學數學博士學位;60年代早期,澤爾騰做了寡頭博弈的實驗,1967——1968年度,澤爾騰到加州伯克利分校作訪問教授,1972年轉到比勒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Bielefeld)工作,1984年至今一直在波恩大學工作。1991年,澤爾騰和夫人伊莉莎白都患上嚴重的糖尿病。伊莉莎白因此而下肢癱瘓,並且視力也接近於失明。但澤爾騰夫婦仍對生活充滿了自信和快樂。

1994年澤爾騰教授因在“非合作博弈理論中開創性的均衡分析”方面的傑出貢獻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澤爾騰現還任計量經濟學社團委員、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外籍名譽院士、青島大學名譽教授、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顧問、南京審計學院名譽教授。

個人成就

他的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博弈論及其套用、實驗經濟學等。博弈論是作為數學的一個分支出現的,但是它在軍事、 政治、經濟許多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運用,其中以在經濟學內的運用最多也最為成功。博弈論整個改寫了經濟學理論。博弈論對人類的更大貢獻是,加強了國際間的 交流合作機會。各國對博弈論的研究,促進了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此外,博弈論的思維方式推動了人類思維模式更高層次的發展。

1957年澤爾騰獲得了碩士學位後,被法蘭克福大學的經濟學家海因茨·薩爾曼(Heinz Sauermann)教授聘為助手。薩爾曼教授是最早在德國倡導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家。一開始澤爾騰被安排將決策理論套用於廠商理論研究,但不久,澤爾騰即迷上了經濟學的實驗。這項工作得到薩爾曼的支持。於是澤爾騰與幾個同事一起開始從事經濟學的實驗室實驗研究。儘管薩爾曼沒有受過多少數學訓練,但他鼓勵助手們對經濟問題展開模型研究,他對經濟學的發展趨勢有很好的直觀感覺並對他的兵團手們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指導。

1959年,澤爾騰與薩爾曼合作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一個有關寡頭的實驗》。在當時,實驗經濟學這門學科還不存在。澤爾騰大學期間學習心理學課程時做實驗的經驗給了他做這項研究以很大的便利。1961年,澤爾騰獲得法蘭克福大學數學博士學位。不久,摩根斯坦邀請他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博弈論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澤爾騰與哈薩尼首次相遇。會後摩根斯坦資助澤爾騰在普林期頓作了一段短期訪問學者。在此期間,澤爾騰與摩根斯坦研究集體的其他成員如奧曼(Aumann)、馬斯庫勒(Maschler)等進行了學術交流,這對於澤爾騰的博弈論研究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958年前後,澤爾騰了解到西蒙(H·A·Simon)關於有限理性的論文,並試圖構造一個有限理性多目標決策理論。澤爾騰到匹茨堡大學作了兩年訪問研究,與西蒙及助手建立了交流。在1962年,他與薩爾曼發表了一篇論文《改寫廠商理論的想法》。有限理性問題的研究占用了澤爾騰很多的時間,但並沒有取得多少進展。澤爾騰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像他與薩爾曼1962年文章中那樣的純理論研究價值有限,要構造有限理性的經濟行為理論必須通過實驗的方法,而不是閉門造車。

60年代早期,澤爾騰做了寡頭博弈的實驗。他發現對實驗模型的博弈理論分析太困難了,只以得到比較簡單的分析結果。澤爾騰在分析中發現了一個自然均衡(anaturalequilibrium),但同時發現這個博弈有許多其他的均衡。為了描述他的發現,澤爾騰定義了子博弈精煉(subgameperfectness)的概念,並於1965年發表了他最著名的博弈論論文《一個具有需求慣性的寡頭博弈模型》。澤爾騰當時沒有想到他的這篇文章後來會被廣泛引用,並成為了子博弈精煉均衡(subgameperfeetNashequilibrinm)的正式定義,同時為後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奠定了基礎。1964年,澤爾騰發表了論文《n人博弈的評價》。這是一篇重要的博弈理論論文,是澤爾騰博弈理論研究中的另一重大貢獻。

1965年,澤爾騰應邀參加在以色列舉行的國際博弈論工作會議,由於當時博弈論還是一個很小的研究領域,因此參加會議的只有17個人。但其中包括了當時所有重要的博弈理論研究專家。會上,專家們對哈薩尼關於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論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從這次會議,澤爾騰開始了他和哈薩尼長達20多年的合作研究。以色列會議結束不久,澤爾騰成為由少數博弈理論專家組成的為美國軍備控制與裁軍委員會進行研究的一個小組的成員,小組成員中包括哈薩尼。儘管研究成果沒有給委員會帶來什麼具體的成果,但理論卻得到了發展,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奧曼等對不完全信息重複博弈的分析研究。在德國,要做大學教師,博士學位學不是最後形式的要求,還得取得一定的資格,這要求寫一篇資格論文,常常是關於某一個研究領域的專題文章。澤爾騰1967年寫了一篇多產品定價的專題論文,在1970年發表。1967——1968年度,澤爾騰到加州伯克利分校作訪問教授。回來後,澤爾騰取得了從教資格,並在柏林自由大學任經濟學教授。

在自由大學期間,正值德國學生學潮高漲時期,教學工作遇到很多困難,有時甚至於不能正常教學,而自由大學的學潮又最甚。這時,澤爾騰想建立一個大的數理經濟學研究所,因此於1972年轉到比勒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of Bielefeld)工作。後來由於資金方面的原因,只建立了一個小型的研究機構。但澤爾騰成功地說服了撥款委員會,允許研究機構都聘請博弈論專家,一共3個人。在比勒菲爾德大學,澤爾騰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並繼續他的實驗研究,但主要是從事博弈理論及其在產業組織與其他領域的套用研究。澤爾騰開始與哈薩尼合作進行博弈均衡選擇的研究。這期間,他們互有來往,合作研究的成果在1988年發表。澤爾騰在到伯克利的經常性訪問中,還與馬薩克(Tom Marschak)合作,於1974年出版了一本關於多產品定價理論的書。在比勒菲爾德大學的12年中,澤爾騰與古斯(Werner Guth)有密切的合作。他們研究了澤爾騰與哈薩尼博弈均衡選擇理論(theequilibriumselectiontheory)的套用(當時澤爾騰與哈密瓜薩尼的博弈均衡選擇理論還遠為定型)。同時,他們還在經濟周期模型的框架中對工資談判問題進行了研究。在此期間,澤爾騰還指導過一些學生,其中有些已成為世界知名的博弈論專家,如范·登(Eric Van Damme)。

1975年,澤爾騰發表了著名的論文《擴展式博弈精煉均衡概念的重新考察》。在論文中,澤爾騰提出了著名的“顫抖手均衡”(tremblinghandequilibrium)的概念。比勒菲爾德大學鼓勵各學科之間的交叉。在與生物學家的交流中,澤爾騰意識到博弈論能套用於生產學的研究。在一些年輕的數學家的幫助下,澤爾騰熟悉了進化穩定(evolutionarystability)的概念作含義,對生物博弈理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對擴展式博弈形式下進化穩定進行了考察,寫出一系列的論文。

澤爾騰感到與不同領域的具有較少數學訓練的科學家的合作是很有意義的。他與政治學家研究了國際衝突的博弈論模型,並發現政治學家能根據經驗事實作出正確的判斷,而不受數學模型的制約。澤爾騰還與植物學家研究了蜜蜂傳花粉過程的理論模型。儘管澤爾騰非常喜歡比勒菲爾德大學的學術交流氣氛,但他想建立一個實驗經濟學研究的計算機實驗室,而波恩大學願意為此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於是澤爾騰於1984年來到波恩大學,一直工作至今。

在1987年10月1日至1988年9月30日一年中,澤爾騰作為比勒菲爾德大學“行為科學中的博弈論”研究年的組織者,回到比勒菲爾德大學工作了一年。這一年中,他與經濟學家、生物學家、數學家、政治學家、心理學家以及哲學等一起研究討論,並在1991年出版了四卷本的“博弈均衡模型“。在波恩大學、塞爾騰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實驗經濟學研究,目標是建立一個充分考慮人們行為有限理性的決策理論和博弈理論。

主要著作

《價格制定者廠商的一般均衡》(1974年)

《博弈均衡選擇的一般理論》(1988年,與哈薩尼合作)

《戰略理性模型與決策理論叢書:系列C:博弈論、數學規劃及運籌學研究》(1988年)。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年份得主獲獎原因
1969年朗納·弗里施(挪威)
簡·丁伯根(荷蘭)
前者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後者是經濟計量學模式之父
1970年保羅·薩繆爾森(美)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
1971年西蒙·庫茲涅茨(美)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成長和收入分配關係方面貢獻巨大
1972年 約翰·希克斯(英)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美)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
1973年 華西里·列昂惕夫(蘇聯)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1974年 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奧地利)、貢納爾·默達爾(瑞典)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
1975年 列昂尼德·坎托羅維奇(蘇)
特亞林·科普曼斯(美)
前者在1939年創立了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後者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於經濟計量學他們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
1976年 米爾頓·弗里德曼(美)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
1977年 貝蒂爾·奧林(瑞典)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英)
對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作了開創性研究
1978年 赫伯特·西蒙(美) 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見解
1979年威廉·阿瑟·劉易斯(英裔美籍) 西奧多·舒爾茨(美) 前者在發展經濟學方面頗有建樹,提出了二元經濟模型和進出口交換比價模型,後者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開發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
1980年 勞倫斯·羅·克萊因(美)以經濟學說為基礎,根據現實經濟中實有數據所作的經驗性估計,建立起經濟體制的數學模型
1981年 詹姆士·托賓(美)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巨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 喬治·斯蒂格勒(美)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
1983年 羅拉爾·德布魯(美) 概括了帕累托最優理論,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年 理察·約翰·斯通(英) 國民經濟統計之父,在國民帳戶體系的發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極大地改進了經濟實證分析的基礎
1985年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義大利) 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套用
1986年 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美)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套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1987年 羅伯特·索洛(美) 對增長理論做出貢獻提出長期的經濟成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
1988年 莫里斯·阿萊斯(法) 他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一般均衡理論重新做了系統闡述
1989年 特里夫·哈維默(挪威) 建立了現代經濟計量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
1990年默頓·米勒(美)
哈里·馬科維茨(美)
威廉·夏普(美)
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1991年 羅納德·科斯(英) 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式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
1992年 蓋瑞·貝克(美) 將個體經濟學的理論擴展到對於人類行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場經濟行為
1993年 道格拉斯·諾斯(美)
羅伯特·福格爾(美)
前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後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1994年 約翰·福布斯·納什約翰·海薩尼(美) 萊因哈德·澤爾騰(德) 這三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1995年 小羅伯特·盧卡斯(美) 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總量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英)
威廉·維克瑞(美)
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97年 羅伯特·默頓(美)
邁倫·斯科爾斯(美)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馬蒂亞·森(印度) 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1999年 羅伯特·門德爾(加拿大) 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美)
丹尼爾·麥克法登(美)
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他們發展了廣泛套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2001年 喬治·阿克洛夫(美)
麥可·斯彭斯(美)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美)
為不對稱信息市場的一般理論奠定了基石他們的理論迅速得到了套用,從傳統的農業市場到現代的金融市場他們的貢獻來自於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部分
2002年 丹尼爾·卡內曼(美)
弗農·史密斯
前者把心理學分析法與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後者開創了一系列實驗法,為通過實驗室實驗進行可靠的經濟學研究確定了標準
2003年 克萊夫·格蘭傑(英)
羅伯特·恩格爾(美)
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數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2004年 芬恩·基德蘭德(挪威)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有關巨觀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難題”和商業周期的影響因素
2005年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美)
羅伯特·約翰·奧曼(以色列)
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對衝突與合作的理解
2006年 埃德蒙·費爾普斯(美)在巨觀經濟跨期決策權衡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2007年 里奧尼德·赫維克茲(美)
埃克里·馬斯金(美)
羅傑·梅爾森(美)
為機制設計理論奠定了基本
2008年 保羅·克魯格曼(美)對經濟活動的貿易模式和區域的分析
2009年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奧利弗·威廉森
奧斯特羅姆以“涉及公共財產或處於公共控制下財產的經濟治理分析”獲獎,威廉森以“涉及企業邊界的經濟治理分析”獲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