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佐

菲佐

1845~1849年間,菲佐又和傅科合作研究了光的干涉

基本信息

菲佐(ArmandHipplyteLouisFizeau1819~1896)法國物理學家。1819年9月23日生於巴黎。早年攻讀醫學,後轉入法蘭西學院學習光學,並在阿拉果指導下在天文台學習。1860年成為巴黎科學院院士。曾長期擔任巴黎工業大學教授。1856年獲得特里埃尼亞爾獎。1866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他倫福德獎章。1896年9月18日於梵都爾逝世。

菲佐早年的研究工作大部分是和傅科合作進行的,這些研究大多與改進照相方法有關.他們用溴代替達蓋爾照相術中的碘,從而改善了達蓋爾照相術,並於1845年第一次攝得清晰的太陽表面像,開創了天文照相技術的新紀元。1848年,還用分光儀觀察了天體光譜,又使用起偏振器獨立地發現光譜的都卜勒效應,套用這一效應可測定天體的視向速度,因此被稱為都卜勒-菲佐效應

1845~1849年間,菲佐又和傅科合作研究了光的干涉,發明了一種干涉儀,並用此干涉儀發現了太陽光紅外一端的不可見輻射和可見光服從同一規律,並曾測定過星體的運動速度和星體的直徑。

使菲佐聞名於世的是他首創了在實驗室的條件下進行光速測定的方法。1849年9月,菲佐利用鏇轉齒輪機構將通過兩齒輪隙的光束用遠處的反射鏡“劈開”,從時間和拉長了的距離可在實驗室測出光速,這樣測得光的速度為。對他的實驗他自己評價說:“我最近用了一個新方法來觀察光傳遞的速度,結果頗為成功。在我看來,它為準確研究這一重要現象提供了一個新途徑。”在談到他測得的光速值的誤差時,他說:“初次實驗提供的光速值,與天文學家們公認的光速值只有很小的差別。”1850年5月,他又利用這一方法測定了光在水中的速度,並與空氣中的光速值進行比較,得出水中的光速小於空氣中光速的結論。這一結論有利於光的本性的爭論中波動說一派的觀點,因此歷史上它被認為是光的微粒說還是波動說正確的判決性實驗,但這已是一個遲到的判決。

1851年,菲佐做了另一個有名的實驗,即現在所謂的菲佐實驗。使光在流動的水中傳播,用光干涉的方法測出光在流水中的速度,在當時被認為是證實了菲涅耳關於光以太被運動媒質部分拖曳的公式。但是菲佐本人對此實驗結果曾長期思索,1859年才發表,並預感到其基本假定可能有問題。現在該實驗已成為狹義相對論速度合成法則的根據。

菲佐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還有:首先在感應圈內引進電容器,還研究過熱使物體膨脹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