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陀墓

華陀墓  位於許昌城北15公里蘇橋村南石樑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橢園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書:“漢神醫華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磚花牆環繞,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河南分會在許昌召開“華佗學術研討會”,鐫立“東漢傑出醫學家華佗之墓”石碑一通。華佗,名 ,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傑出的醫學家,被譽為神醫,精通內、外、兒、婦、針灸等科,特別擅長外科,首創世界手術麻醉藥“麻沸散”。曹操聞其名徵召華佗來許,闢為侍醫,著有醫書《青囊經》等。 1993年,華佗墓被許昌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許昌市、縣及蘇橋鄉、村多方籌集資金對華佗墓進行了維修,制訂出了總體修複方案,山門、配殿、主殿基礎及圍牆已經竣工,又將成為許昌一旅遊勝地。
華佗系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醫生,世稱“神醫”。他精通方藥,尤擅外科、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科。為人醫病,處方不過數種,針灸不過數處,即可病除,在醫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用“麻沸散”對病人進行全身麻醉,做腹腔內切除手術。《三國演義》上描寫關雲長能夠在華佗為他割皮肉、用刀刮骨的情況下,仍飲酒食肉,談笑奕棋,毫無痛苦之色。藝術地再現了華佗麻醉技術之高超。這種麻醉術比西方國家早1400多年,是世界醫學史上的一項偉大的創舉。他還根據戶樞不朽的道理,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創造了名為“五禽戲”的體育鍛鍊方法,以增強體質,抵禦疾病,為祖國醫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