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由南方都市報主辦,廣東電台音樂之聲、香港新城娛樂台、香港作曲家作詞家協會、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廣東流行音樂學會協辦,廣州電視台承辦,強調公開、公正、透明的評選標準,邀請了內地以及港台地區權威人士來擔任評審工作,以“超越流行,回歸音樂本質”為宗旨,迄今為止已舉行了六屆。


創立背景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最初的傳媒大獎的提法,來自於2000年10月南方都市報幾位娛樂版編輯和樂評人的一次聚會,聚會中提出要以自己的立場對華語電影、音樂做一次至今為止最專業、最系統的掃描、審視、評判和整合工作。一個基本的思路就在這樣的討論中誕生。傳媒大獎系列做到今天的規模,成就今天的影響,是當初提出利用南方都市報這樣的平台評獎的南方都市報編輯和樂評人沒想到的。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由南方都市報主辦,廣東電台音樂之聲香港新城娛樂台香港作曲家作詞家協會、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廣東流行音樂學會協辦,廣州電視台承辦,強調公開、公正、透明的評選標準,邀請了內地以及港台地區權威人士來擔任評審工作,以“超越流行,回歸音樂本質”為宗旨,迄今為止已舉行了六屆。

歷屆回顧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華語音樂傳媒大獎
由南方都市報發起,南方都市報、廣東電台音樂之聲、華娛衛視、南方日報、21世紀經濟報導、城市畫報、名牌、新浪、網易、tom.com、21cn、、北京青年報、北京娛樂信報、鳳凰衛視等全國逾100家媒體聯合組織的"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強調公開、專業、透明的評選標準,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迄今為止已舉行四屆。
2001年1月23日揭曉的首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中,香港音樂人黃耀明獨攬6項大獎。王菲獲最佳歌手。中國最重要的搖滾藝人之一,現居廣州的王磊十年來首次獲得重大肯定,獲"最佳搖滾藝人"獎。
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第二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於2002年3月11日全面揭曉,伍佰、王菲、周杰倫成大贏家,台灣搖滾音樂人伍佰首獲代表最高榮譽的"年度藝人"大獎;王菲在華語歌壇的天后地位仍然無可動搖,共獲"最佳流行女歌手"、"年度最佳專輯""等6項大獎。周杰倫一人獨攬四項大獎。
漸入成熟的第三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其全面、專業的評審結果令各界廣泛稱道,從體制上保證了大獎結果的公平公正。周杰倫和陶吉吉同獲5項大獎一時在海內外傳為佳話。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第四屆頒獎禮於2004年7月11日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行,本次活動以“回歸音樂本質”為核心,“獨立、豁達、開放、人文”為宗旨,“超越流行”為主題,並首開先河請來伍佰、許巍等重量級音樂人為大獎代言,在業界和傳媒獲得了良好的口碑,被譽為“真正公正的獎”(人民網)、“明星止步,音樂過來”(華娛電視)、“獎勵音樂,而不是獎勵明星”(黃耀明)、“是夢想的獎”(黑豹樂隊),全球最大網站新浪網全程視頻直播,全省覆蓋最高珠江經濟廣播電台電台直播,CCTV 3、華娛衛視、娛樂現場、上海東方早報、北京娛樂信報等給予了非常正面的大篇幅報導。而獲獎藝人黃耀明、林一峰、黃偉文、李雨寰,樂壇前輩周啟生、劉以達等也都讚揚這個獎對音樂人的肯定。通過此次頒獎禮,華語傳媒大獎作為傳媒代表推動華語文化發展的形象也得到了大力宣傳和推廣。
在國內各類頒獎禮泛濫,只重人氣不重音樂的現狀下,第五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決定以“向八十年代致敬”為主題,超越一般頒獎禮的作秀和浮躁,繼往開來,探索華語音樂的新方向。請來殿堂樂隊達明一派作為形象大使,並首次登入香港海逸酒店,舉行盛大新聞發布會,令傳媒獎在海外獲得轟動性的宣傳效應。5月22日的頒獎禮之夜,明星匯聚,星光熠熠,達明一派、羅大佑、黎小田、潘越雲、朱明瑛、陳奕迅、容祖兒、TWINS、薛凱琪、黃家強、竇唯、許巍、李達成、廖百威、楊臣剛和香香這些重量級的明星、音樂人歷史性地聚會一堂,使頒獎禮成為一個空前成功的文化盛事,也是社會的大事,現場超過40家傳媒,近50位音樂界明星,300位業界人士,3000多名觀眾出席。事後,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北京娛樂信報、東方早報、重慶日報、華西都市報、武漢晨報、香港大公報、東方日報、蘋果日報、太陽報、香港有線電視、廣東電台音樂之聲、香港新城娛樂電台等海內傳媒均對活動進行了高密度的宣傳,並高度評價這一活動取得的成果。
第六屆音樂傳媒大獎以“音樂人的世界盃”為主題,強調音樂人的交流與聚會,於7月17日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行,殿堂搖滾藝術家崔健和人氣偶像超級女聲、實力派歌手李克勤、容祖兒、台灣民歌之父胡德夫、民謠天后陳綺貞、民族歌手吉祥三寶等出席了盛會,大賞體現出的高品質的音樂追求和全面、豐富性得到與會者及全國媒體的一致讚揚,胡德夫更稱讚它是一個“全球華人的音樂賽事”。

特色

特色一:與國際接軌
按行業特色細分獎項,與國際接規,在第三屆的基礎上增設“最佳電子藝人”“最佳民謠藝人”“最佳錄音”“最佳封套”“新音樂大獎”等分類獎項,以讓更多的優秀音樂從業者受到嘉獎。
特色二:重量級的評審
涵蓋各地最具行業代表性的樂評人、D.J、音樂人、企劃推廣人、錄音師、音樂編輯組成的評審團,包括李廣平、陳珞、黑楠、李皖、向雪懷、周啟生、黎小田、黃舒駿、李海鷹、張亞東、阿瑟等,為本屆評選增加了重量級的砝碼。
特色三:回歸音樂的頒獎禮從
•打破華燈艷服、大舞台、大製作的模式,回歸音樂本質,簡潔、隆重、大氣,體現融合、超越的精神,讓音樂成為真正主角
•優雅而富創意的電視舞美製作
•重量級的頒獎嘉賓
特色四:百家傳媒聯盟參與
•除發起主辦方南方都市報外,南方日報、城市畫報、21世紀經濟報導、名牌、新浪、網易、21cn、CCTV3、鳳凰衛視等上百家傳媒參與,體現傳媒聯盟的傳播力量
特色五:個性的宣傳
•以“超越流行”為主題展開形象宣傳,寓意打破流行樂的框框,音樂百花齊放
•標誌性藝人出任形象代言
特色六:系列音樂會
“超越流行,不破不立”,打破傳統頒獎禮的模式,在頒獎禮之外舉辦搖滾、電子、民謠系列音樂會,超越流行音樂疆界,讓更多的音樂形式百花齊放,推動華語音樂的健康發展,增加與客群的現場互動

大獎文化

定位: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從創始之初便將自身定位為--
由專業音樂/傳媒人士選出的跨媒體音樂大獎
o一個前所未有的專業性音樂大獎
o一個跨平面、網路、電視、電台媒體的獎
o一個遠見卓識,勇於創新的獎
o一個深度影響大眾,具高商業價值的獎
使命:
推動優秀音樂作品的創作及發展,創建華語流行音樂的專業推廣平台
評選原則:
流行性:
•入選作品或藝人須具有足夠的流行程度和大眾影響力;
豐富性
•在流行的前提下入選作品儘量多樣化;
藝術性
•雖顧及流行,但不被大眾牽著跑,有一定引導性;
原創性:
•音樂風格、演繹方式、概念或主題有一定自創性,非抄襲或模仿;
同步性:
•與音樂發展(方向)同步,(傳達了我們時代的真實生活和精神圖景);
創新性:
•在音樂形式、技巧、內涵、製作及傳播等任一方面有創新的想法或嘗試,為華語流行樂發展提供新的途徑或可能。

評審方式、評審陣容

評審方式
獎項設定:
最佳國語男歌手 最佳粵語男歌手 最佳國語女歌手 最佳粵語女歌手
最佳新人 最佳樂隊 最佳組合
最佳搖滾藝人 最佳民謠藝人 最佳電子藝人 最佳古典藝人新音樂大獎
最佳作詞人 最佳作曲人 最佳編曲人 最佳製作人
最佳錄音 最佳企劃 最佳封套 最佳演唱會
最佳發燒專輯 最佳網路歌曲
年度最佳歌曲 年度最佳專輯年度藝人
評選程式
1、組委會邀請華語地區資深樂評人、音樂人、DJ及媒體娛樂主編擔當評審,評選年度最傑出的華語音樂人及作品。
2、由組委會提供當年華語地區新發行的唱片名單及當屆獎項,由當屆評審選出候選人,再由終審團選出最終獲獎結果。
3、採用一人一票制,不設空缺,多投無效,該獎項得票最高者即為得獎者,若有兩名候選者同時得最高票數,則由評審團主席裁定最終獲獎者。
規則
1、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盜用他人名義參加投票評選活動,否則取消其參評資格。
2、 避席規例:凡在候選名單內的唱片作品中擔任監製、宣傳、錄音、編曲或創作詞曲的評審,都不可參加投票;除非有關項目中途被篩出候選名單之外,才可投票。
3、 投票方法:由組委會把書面投票表格寄給每一個評審,投票者須於投票截止日期之前用選票寄回組委會,並附以身份證明檔案,在完成核對工作後,即得出當屆獎項結果。
評審陣容
評審團主席:向雪懷(資深填詞人,香港作曲家作詞家協會副主席)
內地評審團:
蔣明:樂評人
游威:資深樂評人
晴朗:樂評人
邱大立:撰稿人
李啟健:廣州電台D.J
周兵:廣東電台之聲D.J
黑楠:資深音樂製作人
李海鷹:著名作曲家/製作人
陳珞:資深錄音師
楊震:星海音樂廳錄音師
盧啟波(PAUL):資深電台D.J
李啟健(KENT):廣東著名音樂主持人
靈偉:著名D.J
李海鷹:中國電影音樂協會副會長/作曲家/音樂人
彭洪武:樂評人,獨立音樂及音樂文化推廣者/《非音樂》雜誌監製
王曉峰:三聯生活周刊記者
丁寧:北京娛樂信報文化部主任
王磊:北京電視周報編輯
賀愉:tom.com音樂編輯
科爾沁夫:樂評人
朱烽:資深行銷企劃人
阿瑟:內地樂評啟蒙者,上海《音像世界》雜誌編輯
范立:樂評人/行銷企劃人
倪兵:電子音樂推廣人
戴維:江蘇音樂台D.J
安柯:陝西音樂廣播D.J
李皖:著名樂評人/武漢晨報副總編
港台評審團:
周啟生:著名作曲家、製作人、歌手
黎小田:著名音樂人
朱明銳:著名電台傳媒人士
倫永亮:著名音樂人
劉卓輝:著名填詞人
陶曉清:資深廣播人
韓賢光:資深唱片製作人、詞曲創作人
吳建恆:流行音樂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
黃韻玲:名歌手/創作人
馬世芳:樂評人
翁嘉銘:樂評人

獲獎名單

2000年度(第一屆)獲獎名單
最佳歌手:王菲
最佳搖滾藝人:王磊
最佳新人:蕭亞軒
最佳填詞:《K歌之王》(林夕)
最佳作曲:《K歌之王》(陳輝陽)
最佳編曲:《女孩與四重奏》(丁薇/金武林)
最佳電影音樂:《花樣年華》(王家衛/默林茂/Micharel Galasso)
第二屆(2001年度)年選獲獎名單
最佳男歌手:周杰倫
最佳女歌手:王菲
最佳組合:羽泉
最佳男新人:周杰倫
最佳女新人:范瑋琪
最佳新組合:Twins
最佳企劃:雪村音樂評書
最佳封套:莫文蔚〈一朵金花
最佳演唱會:田震全國演唱會
年度最佳歌曲:黃舒駿〈改變1995
年度最佳專輯:王菲《王菲》
年度藝人:伍佰
第三屆(2002年度)獲獎名單
最佳男歌手: 陶 喆
最佳女歌手: 孫燕姿
最佳搖滾藝人:許 巍
最佳新人: 阿 杜
最佳組合: Twins
最佳唱作人: 陶 喆
最佳作詞人: 林 夕
最佳作曲人: 周杰倫
最佳編曲人: 人山人海
最佳製作人: 陳珊妮 《芸開了》
年度藝人:周杰倫
第四屆(2003年度)年選獲獎名單
最佳男歌手:陳奕迅《黑白灰》
最佳女歌手:王菲《將愛》
最佳新人:林一峰《Travoloege 1遊樂》
最佳作詞人:黃偉文《下落不明》
最佳作曲人:周杰倫《東風破》
最佳編曲人:李雨寰《芸且留住》
最佳製作人:黃耀明/人山人海《我的廿一世紀
最佳企劃:“左麟右李"演唱會(環球唱片)
最佳錄音:黃耀明《我的廿一世紀》
最佳封套:合輯《百年百代 重修舊好》(百代唱片)
年度藝人:周杰倫
第五屆(2004年度)年選獲獎名單
最佳國語男歌手:刀郎2002年的第一場雪/喀什葛爾胡楊
最佳粵語男歌手:古巨基大雄
最佳國語女歌手:陳珊妮後來我們都哭了
最佳粵語女歌手:容祖兒9ine To 5ive/Give Love A Break
最佳新人: F.I.RF.I.R飛兒樂團
最佳樂隊:拜金小姐 拜金小姐
最佳組合:Twins Girl's Power/Magic
最佳搖滾藝人:許巍 每一刻都是嶄新的
最佳民謠藝人:林一峰遊樂2一個人在途上
最佳電子藝人:王磊 馨
最佳古典藝人:陳其鋼蝶戀花(Virgin)
新音樂大獎:竇唯與不一定樂隊
最佳作詞人:陳少琪 香港地
最佳作曲人:F.I.R 我們的愛
最佳編曲人:李端嫻畫出彩虹
最佳製作人:人山人海(黃耀明/蔡德才/李端嫻/亞里安/GayBird) 明日之歌
最佳錄音:楊震/蔡亞敏/岑德衛/宋嘉恆AM PM
最佳企劃:環球唱片2004品牌推廣
最佳演唱會:許冠傑 繼續微笑演唱會(主辦:恆藝亞洲)
最佳發燒專輯:香巴拉並不遙遠(雨果)
最佳網路歌曲:楊臣剛/香香 老鼠愛大米
年度國語歌曲: F.I.R Lydia
年度粵語歌曲:古巨基 愛與誠
年度藝人:刀郎
第六屆年選獲獎名單
最佳國語男歌手: 胡德夫《匆匆》
最佳國語女歌手:陳綺貞《華麗的冒險》
最佳粵語男歌手:李克勤《演奏廳》
最佳粵語女歌手:何韻詩《艷光四射》/《梁祝下世傳奇
最佳男新人:側田《JUSTIN》
最佳女新人:王菀之《Ivana》/《I Love My Name
最佳新樂隊/組合:Soler《雙聲道》/《直覺》
最佳樂隊:達明一派《The Party》
最佳組合:羽泉《三十》
最佳民謠藝人:胡德夫《匆匆》
最佳搖滾藝人:左小祖咒《我不能悲傷的坐在你身旁
最佳電子藝人:林強《驚蟄》
新音樂大獎:FM3
最佳嘻哈藝人:陳冠希/陳奐仁/MC Yan《Hazy:The 144 Hour Project 》
最佳新世紀/民族音樂藝人:布仁巴雅爾《天邊》
最佳HIFI藝人:李克勤《演奏廳》
最佳作詞人:方文山《發如雪》
最佳作曲人:光良《童話》
最佳編曲人:秦萬民《吉祥三寶》
最佳製作人:鍾成虎《華麗的冒險》
最佳錄音: CraigBurbidge/陶喆《太平盛世》
最佳企劃: 超級女聲2005(天娛傳媒)
最佳封套:拜金小姐《拜金小姐2005》(可樂王/mirrwork)
最佳演唱會:郭富城舞台寶典飛越舞林演唱會(耀榮娛樂)
年度國語歌曲:布仁巴雅爾/烏日娜/英格瑪《吉祥三寶》
年度粵語歌曲:陳奕迅《夕陽無限好》
年度國語專輯:陳綺貞《華麗的冒險》
年度粵語專輯:達明一派《The Party》
年度藝人:超級女聲
我最喜愛的男歌手:李克勤
我最喜愛的女歌手:容祖兒
我最喜愛的組合:TWINS
年度K歌大獎:容祖兒
傳媒大獎:容祖兒
殿堂樂隊:太極
殿堂音樂家:崔健

各界評論

華語傳媒大獎是一份夢想的事業。作為一家主流媒體,創辦傳媒大獎體現了南方都市報對社會的責任。傳媒大獎是一個專業、創新、開放、前瞻的獎項,南方都市報希望和所有傳媒同行精誠合作把華語傳媒大獎打造成一個百年文化品牌。
——南方都市報執行總編輯莊慎之
感謝《南方都市報》舉辦這次頒獎典禮,希望能將更多的好音樂推介給所有聽眾。
——新城娛樂及采訊台營運總監朱明銳
電影業已經受到了CEPA的推動,而香港音樂得到這一政策幫助的還很少,希望能將更多香港的音樂人推向內地。《南方都市報》是內地的重要媒體,希望香港音樂人能珍惜這次華語音樂傳媒獎的機會,獎項今年拿不到明年還可以再來,但一個人的事業今年等不到就會被淘汰。所以希望今天樂壇的年輕人能珍惜,一起超越流行。
——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評審團主席向雪懷
排名和設獎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後者操作很複雜,難度高很多。你們搞這些獎,首先從意義上講,是積極的,是一件有益於社會的好事。我最近關注的一些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媒體是目前我國經濟的一大新的增長點,媒體靠廣告,汲取到了資金。你們能夠把部分資金拿出,用於推動某一項事業的發展,很好。其次對於你們來講,敢於操作這么複雜的大動作,表現出相當的勇氣與膽識,令人欽佩。
——吳文虎(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傳播學學者)
非常高興得到這些獎,這些獎項對於我的音樂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以後每年都有機會得到這些獎項,因為這個頒獎禮是由行內最專業的委員評審出來的,也是對我的音樂的肯定,我十分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
——歌手 周杰倫
獲得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肯定,一方面我覺得很高興,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自己對搖滾的看法:從我真正拿起吉他唱歌寫歌、走上這條路以來,當然是基於對搖滾的熱愛。現在這條路事實上更“開”了、更闊了。 
——歌手 許巍
謝謝主辦單位!記者們會問起前段時間香港的“黑幕”啊、“風波”啊,說什麼“獎都是買的”,但這次是真正經過票選拿了這些獎,我覺得很開心。
——歌手 孫燕姿
傳媒大獎的結果是很有趣的,傳統和有點另類的都出現在同一個獎項裡面,這就體現了不同的視角。所以我覺得廣東本身的包容性很強,這一點比其它地方更突出一些。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看這個評獎,真能反映廣東的一個傳統的特點。廣東堅持既定政策和方針,堅持社會主義文藝的方向,並考慮到包容,我覺得這是很有價值的。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黃天驥 
我認為你們的作用在於通過自身優勢,倡導、引領一種文化潮流,專心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這是一個“議程設定”的過程。要做到這點確實很難,但既然開了頭,也希望你們能做好。許多成功的獎項都有歷史性,你們今後如何,還要看如何積累。
——曾健雄,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
媒體報導
評審的專業性、公平性,項設定的分類性、廣泛性
《新女報》
本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細膩、與國際流行樂大獎接軌的獎項設定也得到了很多音樂人的充分肯定,他們紛紛表示,這一點已經走在了港台樂壇的前面。
《北京電視周刊》
本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堅持新銳、獨立、勇敢、公正的原則,在獲獎名單中,不少打“非主流”牌的藝人和組合都得到了肯定,被不少業內人士稱作“非主流的勝利”。
《新周刊》
這是一個新興的評獎系統,它一方面是強勢傳媒充分調動媒體資源,從而對自身優勢的主動鞏固和強化,一方面也是第一次將“專業精神,專業素養”推向國內評獎標準的前台。它還特別有意識地突出“大眾傳媒的公信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