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教

“華嚴經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法,因為它必須“經通”,還要有“宗通”的基礎。 在華嚴道場裡,我們有這樣的一個行法,透過華嚴經教,獲得跟禪、淨、律、密同樣的證量境界,這個單位稱為“經法部”。 然而,華嚴的教學裡,還有一個階段,就是在“空宗教學”之前,普攝眾生的人格、僧格的養成教育,這是“前行階段”。

用經教來驗證行法
用行法來證明經教
這是華嚴經教的教學法
一般行法我們稱之為“宗”,它包括禪、淨、律、密四大行法,亦是“宗通”的根本。“華嚴經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法,因為它必須“經通”,還要有“宗通”的基礎。一個行者,若直接從經教下手,也能夠得到與禪、淨、律、密一樣的證悟,這種證量比較特殊,是屬於“天台”、“華嚴”兩大宗派的特質。“天台宗”現在這部分傳與不傳,我們不了解,必須到天台里去探究才知道。在華嚴道場裡,我們有這樣的一個行法,透過華嚴經教,獲得跟禪、淨、律、密同樣的證量境界,這個單位稱為“經法部”。
華嚴經教的特質是什麼?華嚴經教,包括了華嚴經、華嚴疏鈔、華嚴論乃至於華嚴的行法(禪、淨、律、密)。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個華嚴教學法,這樣才構成一個完整的華嚴學。華嚴學的定義,包括了這樣的一個縱深,它不是單純的“禪修是不是佛法”的問題、“華嚴海會是不是佛法”的問題;華嚴有華嚴的戒,華嚴的密,華嚴的禪、華嚴的淨土、華嚴還有華嚴的教學法。
從佛教的立場來講,假設在人格健全的前題下,直接去修證空性的部分,證得空性之後,一切就完成了,這叫做“一段式教學法”。而我們將這種教育訓練,分成“兩段式教學法”,證得空性是第一個階段。以空性為基礎,在法界中起無量無邊的妙用,這叫“性宗”的教學法。所以,第一階段叫“空宗教學”,第二階段是“性宗教學”。然而,華嚴的教學裡,還有一個階段,就是在“空宗教學”之前,普攝眾生的人格、僧格的養成教育,這是“前行階段”。
假如沒有人格的養成教育、僧格的養成教育,那么我們對於一般的眾生,這些普羅大眾,你沒有辦法“眾生無邊誓願度”。為了要度這些無量無邊的眾生,也就是我們常看到這些奇奇怪怪的,******擄掠的、巧詐的人,也都混到佛門中來。就如有人要來騙錢了,那你要怎么樣去教化他?而他認為佛門慈悲啊,他隨便編個理由就可騙錢,還有那些大幫派的,他們也用種種方法進來,欺騙、訛詐,諸如此類,而我們要不要度化他呢?這個時候我們該怎樣給他一個健全的人格?教導他為人處世應有的認知,在這個時候,對於這些非常惡劣的眾生,就要發揮教化與引導的作用了。這是第一個階段。那么人格完成以後,他想要進一步修學,僧格就很重要了,所以“人格教育與僧格教育”,我們訂在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才是真正修行,“證得空性,破我執、破法執”的修學方法,也就是一般佛教、一般修行人所談的部分;那么第三個階段是“性宗教學法”,是華嚴最高階的特色。
(參見附錄:“華嚴二段式教學法”表解)
“華嚴經教”的教學方式有兩大特色:一是空宗之前的基礎教育。二是空宗之後,佛法無窮盡的套用、妙用。後者這才是佛法高峰的特色,亦是華嚴經教上面所言巨觀的部分。
接著介紹華嚴經教較微觀的部分,華嚴經教是以華嚴經為主,以華嚴經為根本經典,那么其它所有的經典皆是眷屬經,包括法華、楞嚴、金剛經、心經、彌陀經......,不論是寶積部的也好、般若部的也好、密部的也好、禪部的也好,都屬於華嚴的眷屬經。華嚴的眷屬經還包括另一部份,那就是世間一切善法,三教九流等,只要能夠給予眾生獲得利益的,不管是氣功、算命、卜卦或者是其它種種有利於一般眾生身心健康的,我們都列為眷屬經,所以華嚴經教的範圍是相當的廣泛,這是“經”的部分。
為了詮釋這部份(華嚴經及其眷屬經),它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論”,包括疏鈔、批註、語言文字的部分;另外一個是行法的部分,包括氣功你要如何學,如何練習,瑜珈怎么鍛鍊,或者風水、命相、八字怎么看的,乃至你在修法中壇城的布置、經咒的持誦、佛號的念誦、還有禪坐的觀心、種種要領等等,這些都是屬於行法的部分。而行法的部分跟經論的部分,如何合一,那就是華嚴經教的特色。現在廣大的佛教界裡,經教的歸經教,他不修行;修行的歸修行,認為經教不能了生死,也不願去看,像這種情況我們認為都有所偏執。在華嚴里,我們用“經教來驗證行法、用行法來證明經教”,這個就是華嚴的經教行法。
有關華嚴教學制度、體系等等,那是為了普攝一切眾生,所訂立符合新時代教學制度的需要而設立的,也就是我們所談的華嚴經教體系的教育制度,所以我們叫做“華嚴學”,當然它也包括了軟體、硬體等等,這是整個華嚴經教的一個制度概略。
“華嚴二段式教學法”表解
前行階段―人格僧格的養成
人格的完整
心理的健全
人生觀的健全
人性不能扭曲
良好的人際關係
第一段教學―空宗教學
證得空性(體)
根本智(實智)
文殊般若門
真空絕相觀
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終教、大乘頓教
真諦
理法界
第二段教學―性宗教學
第二段教學―性宗教學
發揮妙用(相、用)
後得智(權智)
普賢存在門、觀音大悲門
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
一乘圓教
俗諦、中諦
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