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細菌葉斑病

菜豆細菌葉斑病

菜豆細菌葉斑病又稱細菌性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豆莢。葉片染病初在葉面上生紅棕色不規則或環形小病斑,葉斑邊緣明顯,葉背面的葉脈顏色變暗,葉斑擴展後病斑中心變成灰色且容易脫落呈穿孔狀,豆莢染病症狀與葉片相似,但莢上的斑較葉斑小些。

病症介紹

英文名: Bean bacterial leaf spot

別名: 細菌性褐斑病

病原中文名: 丁香假單胞菌丁香致病變種

病原拉丁學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 van Hall.

病害類型: 細菌

主要危害作物: 除菜豆外,還可侵染菜花、甘藍、油菜、番茄、甜椒、芹菜、蘿蔔、黃瓜、萵筍、白菜、甜菜、芥菜等。

主要為害部位: 主要為害葉片和豆莢

病原形態特徵

菌體短桿狀,大小0.9~1.1×1.8~2微米,具1~4根極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接種在KB平板培養基上27℃培養3天,菌落呈圓形、凸起、光滑、乳白色,直徑2~3.5毫米,培養7天,菌落多呈圓形或稍扁平,中央凸起,邊緣呈細毛狀,直徑4~5.5微米,可產生水溶性黃綠色螢光。能氧化葡萄糖但不能發酵,接觸酶呈陰性。4℃能生長,超過41℃不能生長,生長最適溫度25~28℃。

傳播和條件

病菌可在種子及病殘體上越冬,借風雨、灌溉水傳播蔓延。病菌發育適溫25~27℃,48~49℃經10分鐘致死。苗期至結莢期陰雨或降雨天氣多,雨後易見此病發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1)輪作。

(2)選用齊菜豆1號等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無病種子。加強田間管理。

(3)發病初期噴灑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或30%鹼式硫酸銅膠懸劑4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50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4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