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薯細菌性葉斑病

豆薯細菌性葉斑病,病原菌學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Phaseolicola (Burkh.) Young, dye & Wilkie。是一種寄生在豆薯、菜豆、豇豆、豌豆等上的一種病菌導致的疾病。

〔病原菌學名〕Pseudomonassyringaepv.Phaseolicola(Burkh.)Young,dye&Wilkie
〔寄主作物〕豆薯、菜豆、豇豆、豌豆等。
〔病害診斷〕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葉柄、莖蔓。葉片發病,病斑呈多角形,大小2~3毫米,初時水浸狀,淡綠色,半透明,後逐漸變淡褐色至褐色。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稍見黏性稀薄菌膿,菌膿乾燥後轉為稍帶光澤的膠膜狀物,好似病斑上塗布一層蛋白清。發病嚴重時,病斑相互融合成較大的斑塊,致使葉片局部乾枯。致病菌為丁香假單胞桿菌菜豆致病變種。細菌菌體短桿狀,極生1~4根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隨病殘體遺留土壤中越冬,種子內外也可帶菌。帶菌種子可作遠距離傳播,使用帶菌種子出苗就可引起發病。土壤中越冬病菌借雨濺射傳播至苗上引起發病。發病後病部產生的病菌,通過風雨傳播,病菌經由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田間再侵染頻繁,病害發展很快。病菌喜高溫、高濕條件。發病適濕25~27℃,多雨、多霧、重露有利於發病。植株偏施氮肥,徒長郁蔽,易發病。
〔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如早沙葛、遲沙葛、順德沙葛等。(2)種子播前曬種,並用硫酸鏈黴素500毫克/升浸種2個小時,進行種子消毒。(3)重病地與非豆科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注意剷除田間雜草,尤其豆科雜草。(4)及時摘除初始病葉。收穫後清除田間病殘深埋或燒毀。(5)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過施氮肥。(6)發現初始病株立即噴布藥劑,藥劑可用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或30%綠得保懸浮劑500倍液,或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6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3000倍液,或0.5:1:100波爾多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