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根腐病

菜豆根腐病

菜豆根腐病的拉丁學名是Fusarium solani f.sp.phaseoli (Burkh.)Snyder et Hansen,除為害菜豆外,還為害豇豆、小紅豆,分類屬是菜豆腐皮鐮刀菌,分布區域為全國。

概述

菜豆根腐病主要為害莖基部和根部,一般從複葉出現後開始發病,植株表現明顯矮小,開花結莢後,症狀逐漸明顯,植株下部葉片枯黃,葉片邊緣枯萎,但不脫落,植株易拔除。主根上部、莖地下部變褐色或黑色,病部稍凹陷,有時開裂。縱剖病根,維管束呈紅褐色。主根全部染病後,地上莖葉萎蔫枯死。潮濕時,病部產生粉紅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
菜豆根腐病菜豆根腐病

根腐病是因半知菌亞門鐮孢屬,菜豆腐皮鐮孢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病殘體上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左右。病菌主要借土壤傳播,通過灌水、施肥及風雨進行侵染。病菌最適宜生育溫度為29-30℃,最高35℃,最低13℃。室內濕度大,灌水多,利於該病發展;連作、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1)實行2—3年輪作、深翻改土,結合深翻,土壤噴施“免深耕”調理劑,增施有機肥料、磷鉀肥和微肥,適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進根系發達,植株健壯。
(2)選用抗病品種,播種時以50%四氯苯醌可濕性粉劑拌種,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進行種子消毒(藥量為種子量的0.2%),加強苗床管理,培育無菌壯苗。定植前7天和當天,分別細緻噴灑兩次殺菌劑,做到淨苗入室,減少病害發生。
(3)栽植前實行火燒土壤、高溫燜室,剷除室內殘留病菌,栽植以後,嚴格實行封閉型管理,防止外來病菌侵入和互相傳播病害。
(4)結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蟲害,每10—15天噴施1次600—1000倍“天達2116”,(或5000倍康凱或5000倍蕓薹素內酯)連續噴灑4—6次,提高菜豆植株自身的適應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進植株健壯,減少發病。
(5)增施二氧化碳氣肥,搞好肥水管理,調控好植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係,促進植株長勢健壯,提高營養水平,增強抗病能力。
(6)全面覆蓋地膜,加強通氣,調節好溫室的溫度與空氣相對濕度,使溫度白天維持在23-27℃,夜晚維持在14-18℃,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以下,以利於菜豆正常的生長發育,不利於病害的侵染髮展,達到防治病害之目的。
(7)在化學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結合翻耕,每667米2噴灑5000倍96%天達惡霉靈藥液50千克,或撒施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2.5千克,或70%的甲霜靈錳鋅2.5千克,殺滅土壤中殘留病菌。
定植後,每10--15天噴灑1次1:1: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保護,防止發病。每2次波爾多液之間,噴1次600—1000倍“天達2116”(豆類專用型),與波爾多液交替噴灑。
如果已經開始發病,其主要用藥如下:30%惡霉靈水劑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超微多菌靈500倍液,50%撲海因1000倍液,70%敵克松1000倍液,23%絡氨銅400倍液,以上藥液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噴藥時注意細緻噴灑根部、莖基部、地面。或用以上藥液灌根,每墩100-200毫升,每10-15天一次,連灌2-3次。為提高防治效果和植株自身的抗逆性,每間隔10—15天,藥液中摻加1次600--1000倍“天達2116”(或5000倍康凱)。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