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蛾

菜蛾

菜蛾,別名有小菜蛾、方塊蛾,幼蟲俗稱吊死鬼,鱗翅目菜蛾科害蟲。

基本信息

名稱

菜蛾

相應資料

菜蛾 菜蛾又名小菜蛾、方塊蛾、兩頭尖小青蟲。幼蟲俗稱吊死鬼。屬於鱗翅目菜蛾科。
①害蟲
以幼蟲進行為害。初孵化的幼蟲半潛在葉內為害,以身體的前半部伸入到上下表皮間啃食葉肉;1~2齡幼蟲一般僅能取食葉肉,而留下表皮,在菜葉上造成許多透明的斑塊;3~4齡幼蟲能把菜葉食成孔洞或缺刻,有時能把葉肉吃光,僅留下網狀的葉脈。幼蟲有集中為害菜心的習性,對植株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
②兼害蔬菜
甘藍類、白菜類等十字花科蔬菜。

③形態特徵

成蟲為灰褐色小蛾,體長6~7毫米,翅展12~15毫米。前後翅均細長,具有較長的緣毛。前翅前半部淺褐色,後半部從翅基到外緣有1條三度曲折的黃白色波紋。靜止時兩翅疊成屋脊狀,黃白色部分合併成三角連串的斜方塊。
前翅緣毛長,翅起如雞尾狀。卵為橢圓形,長約0.5毫米,寬0.3毫米。初產時乳白色,後變黃綠色。老熟幼蟲紡錘形,黃綠色,體節明顯,體長約10毫米左右。身體上被有稀疏的長而黑的剛毛。頭部淡褐色,前胸背板上有由淡褐色小點組成的2個“U”形紋。臂足向後伸長超過腹部末端。蛹長5~8毫米,初期為淡綠色,後變為灰褐色。肛門周緣有鉤刺3對,腹末有小鉤4對。繭為紡錘形,灰白色,多附在葉片上。
④生活習性
每年發生的代數隨地區由北向南而遞增,一般每年3~6代。北方以蛹越冬。4~5月份羽化。成蟲晝伏夜出。白天只有在受到驚擾時,才在株間作短距離飛行。成蟲產卵期可達l0天,一般每隻雌成蟲產卵100~200粒,卵散產或數粒一起,分布於葉背脈間凹陷處。卵期為3~11天。幼蟲共分4齡,生育期12~27天。老熟幼蟲在葉脈附近結繭化蛹,蛹期約9天。菜蛾的發育適宜溫度為20℃~23℃。在北方發生的高峰時期為5~6月份和8月份,以5~6月份為害嚴重,秋季較春季為害嚴重。

⑤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連作,秋季栽培時選擇離蟲源遠的田塊,收穫後及時清除殘株落葉,進行翻耕,可消滅大量蟲口。
黑光燈誘殺成蟲:在成蟲發生期,每6670平方米放置黑光燈l盞,燈下放1個大水盆,每天早晨撈去盆中的成蟲集中殺死。
性誘劑誘殺:可用當天羽化的雌蛾活體或粗提物誘殺雄蛾。
生物防治:可用細菌農藥,如殺螟桿菌、青蟲菌、140、7216等每克含100億活孢子的蘇雲金桿菌製劑500~l000倍液噴施。保護天敵,或人工飼養後釋放出來控制菜蛾。
藥劑防治:可用滅幼脲1號或3號製劑500~800倍液、5%的抑太保3 000倍液、;%的卡死克2 000倍液、5%的銳勁特3 000倍液、24%的萬靈水劑1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