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薊

菜薊

菜薊,菊科菜薊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達2米。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菜薊菜薊

莖粗壯,直立,有條棱,上部有分枝護全部莖枝被稠密的蛛絲毛或毛變稀疏。葉大形,基生葉蓮座狀;下部莖葉全形長橢圓形或寬披針形,長約1米,寬約50厘米,二回羽狀全裂,下部漸窄,有長葉柄;中部及上部莖葉漸小,無柄或沿莖稍下延,最上部及接頭狀花序下部的葉長橢圓形或線形,長達5厘米。全部葉質地薄,草質,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稀疏的絨毛,二回裂片頂端或葉頂端無長硬針刺。頭狀花序極大,生分枝頂端,植株含多數頭狀花序。總苞多層,幾無毛,覆瓦狀排列,硬革質,中外層苞片頂端漸尖,但不形成長硬針刺,內層苞片頂端有附片,附片硬膜質,圓形、卵形、三角形或尾狀,頂端有小尖頭伸出。小花紫紅色,花冠長4.5厘米,細管部長2.8厘米,檐部長1.7厘米,花冠裂片長9毫米。瘦果長橢圓形,4棱,頂端截形,無果緣。冠毛白色,多層,長3.6厘米;冠毛剛毛羽毛狀,向頂端漸細,基部聯合成環,整體脫落。花果期7月。

產地分布

原產地中海地區,西歐地區有栽培,作蔬菜用,食其肉質花托和總苞片基部的肉質部分。中國北京、陝西、江蘇、廣東常有栽培。

化學成份

菜薊葉含洋薊素(cynarin)[1],洋薊三糖甙(cy-narotrioside)。後者第由木犀草素(luteolin)和2分子葡萄糖(glu-cose)及1分子鼠李糖(rhamnose)所構成的。還含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acid),綠原酸(chlorogenicacid),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咖啡酸(caffeicacid)和奎寧酸(quinicacid)等。

藥理作用

朝薊素有利和保護肝臟作用,並有抗脂肪肝作用,葉子提取物能加速大鼠肝臟重量的增加。菜薊苦素對Helazzq癌細胞有細胞毒作用。朝薊鮮葉提取濃縮製成沖劑用於肝炎、肝膽病、消化系統疾病、腎臟病及過敏症;此外,葉去除蛋白質的水浸液,商品名Anghirol。功效同菜薊。

中藥用途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舒肝利膽;清泄濕熱。主黃疸;胞脅脹痛;濕熱瀉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葉:用於肝炎。
【摘錄】《中華本草》(中醫世家)

產業發展

菜薊可食用菜薊可食用

菜薊在歐美安全食用已經幾百年。市場需求比較穩定。國際市場對菜薊原料的需求量約230萬t,需要種植23萬hm2。現有種植面積只有需求量的1/3。菜薊(cynarascolymusL.)又名洋薊、朝鮮薊、法國百合、荷花百合,為菊科菜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喜溫暖濕潤氣候。菜薊主要食用部分為花苞的肥嫩苞片(狀如百合鱗片)及肉質花托,可煮、炒、炸、生食或摻入麵食等,風味獨特,營養價值亦屬上乘。其內含有菜薊素、天門冬醯胺以及黃酮類化合物等物質,是一種高營養價值的名貴保健蔬菜,被譽為“蔬菜之皇”,經常食用具有保護肝腎、增強肝臟排毒、促進消化、改善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保護心血管的功效。
菜薊產業鏈長。除鮮食外,還可鹽漬、速凍或加工成罐頭產品;花苞外苞片可製成保健茶;莖葉可作功能性飼料或深加工提純後製成佐餐開胃酒、口服膠囊、化妝品等。菜薊還是一種高雅的觀賞花卉,其大型頭狀花序開放時,紫藍色的花朵像藍寶石般絢麗奪目,惹人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