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滷豆腐

菜滷豆腐

簡單,可口,是磐安山區老百姓的家常菜,又名菜鹵滾豆腐。

原料

菜滷豆腐菜滷豆腐
主料:老豆腐10塊、醃雪菜鹵500克。
輔料:10克、味素5克、泥10克。
菜鹵中的“菜”是類似雪裡蕻的九頭芥,耐寒,產量高,是山區難得見到的綠葉冬蔬。然而,九頭芥有點苦味,不宜生炒,卻是製作醃菜的上品。過慣了清談日子的山區農民正是憑著一缸缸醃菜,才度過了那漫長的冬季。講究一點的農戶,則把九頭芥的蒲頭切下洗淨,再破成四瓣,曬至七成乾,因其形如雞爪,又稱菜爪。
鹵”是醃菜瀝出的水汁。來年春天,氣候轉暖,醃菜也快吃完了,節儉的山民捨不得倒掉那些滷水,而是把菜爪放入盛著滷水的大鍋內,用旺火燒熟,再燜一天時間,起鍋,曬乾,菜爪就成了菜鹵

製作過程

將豆腐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取砂鍋一隻,用竹篾墊底,然後放上豆腐,加上鹽和清水,用大火燒漲再轉小火煮至豆腐出現蜂窩孔時,撈出瀝乾水分。將醃雪菜鹵過濾煮沸,加入濾乾的老豆腐,再煮約半小時定味後即成。

特點

豆腐軟如海綿,滷味鮮香。

菜鹵黑不溜秋,雖說其貌不揚,但聞之香氣四溢,存儲七八年也是“肉身”不壞。食用時,加豆腐、臘肉,用砂鍋煨制。菜鹵、臘肉都是至鹹之物,而豆腐至淡,需要加入適量的水,這至鹹和至淡之物才能相得益彰。
飲食之道,講求色、香、味。菜鹵滾豆腐,雖然色澤灰暗,頂多上桌前放一撮青蔥,還是難以吸人眼球,但沸騰的水泡早已把濃濃的鹵香送到了鼻尖。忍不住夾一塊豆腐嘗嘗,頓覺兩頰生津。細品之,這菜滷的香氣已滲入豆腐,而豆腐的味道嵌入肉中,肉的味道又混入菜鹵,汁香湯濃,水鹵交融,別具風味。即使是臘肉非常稀少的年月,撮一把菜鹵,切幾片豆腐,舀一勺米水,置入大鍋飯內燜熟,吃起來也是有滋有味,非常下飯的。

營養成分

每100克豆腐中含水分82.8克,蛋白質8.1克,脂肪3.7克,碳水化合物3.8克,粗纖維0.4克,灰分1.2克,鉀125毫克,鈉7.2毫克,鈣164毫克,鎂27毫克,磷119毫克,鐵1.9毫克,錳0.47毫克,鋅1.11毫克,銅0.27毫克,硒2.3微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03毫克,尼克酸0.2毫克等。

藥用功效

瀉火解毒,生津潤燥,種益氣,解酒毒。主治脾胃虛弱、消渴、小便不利、肺熱咳嗽痰多、痢疾。還可降低血清膽固醇,所含血黏酶烯成分可凝固血液,並含阻礙膠原酶作用的物質,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硬化患者均有防治作用。

食用方法

豆腐的食用方法很多,做湯炒菜都可以,還可以炮製成豆腐皮、豆腐絲、豆腐乾、臭豆腐、豆腐乳等花樣。以豆腐為主料的菜餚更是數不勝數,像水晶豆腐砂鍋魚頭豆腐、麻婆豆腐、三色豆腐球、什錦豆腐羹五花肉燒凍豆腐等,都是備受人們喜愛的美食。

食用宜忌

豆腐含嘌呤較多,因嘌呤代謝失常而痛風的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不宜吃豆腐。臭豆腐在發酵過程中極易被微生物污染,還含有大量揮發性鹽基氨及硫化氫,對人體有害,不宜多吃,一次吃得太多,腸胃不好的人會拉肚子,
對於胃腸功能不好的人不宜食用豆腐乾,因為其質地較硬,不易消化。對兒童,有益於促進口腔咀嚼功能的發育,增加鈣的攝入量,正常人用豆腐乾調節飲食花色品種,既增加感覺性狀的變化,也增加了膳食中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攝入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