菀窳夫人

東漢時期,人們把菀窳婦人、寓氏公主稱為蠶神。《後漢書?禮儀志?先蠶》雲:“是月,皇后帥公卿諸侯夫人蠶,祠先蠶...這裡《後漢書?禮儀志?先蠶》並沒有提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二神,只說皇后帥公卿諸侯夫人以少牢之禮祭祀先蠶。

東漢時期,人們把菀窳婦人、寓氏公主稱為蠶神。《後漢書?禮儀志?先蠶》雲:“是月,皇后帥公卿諸侯夫人蠶,祠先蠶...這裡《後漢書?禮儀志?先蠶》並沒有提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二神,只說皇后帥公卿諸侯夫人以少牢之禮祭祀先蠶

基本資料

先蠶雖然稱天駟,但天駟只是一個星宿,而不是神。刑部尚書秦蕙田撰《五禮通考》《吉禮》卷126還說:“天駟,可謂蠶祖而非先蠶者也。”“天駟,可謂蠶祖而非先蠶者也。”而中國傳說中蠶神,即先蠶有多種說法:黃帝的元妃嫘祖、菀窳婦人、寓氏公主、蠶叢氏、馬頭娘等。本文擬對諸蠶神及其故里進行考源。.菀窳婦人、寓氏公主東漢時期,人們把菀窳婦人、寓氏公主稱為蠶神。《後漢書?禮儀志?先蠶》云:“是月,皇后帥公卿諸侯夫人蠶,祠先蠶禮以少牢。”劉昭補註:“《漢舊儀》曰:春桑生而皇后視桑於苑中,蠶室養蠶千薄以上,中牢羊豕。今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這裡《後漢書?禮儀志?先蠶》並沒有提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二神,只說皇后帥公卿諸侯夫人以少牢之禮祭祀先蠶;而是劉昭“補註”中的《漢舊儀》提的;但可以看出,東時期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已成為人們祭祀的蠶神。

宋人秦觀所撰《蠶書?禱神》亦云:“臥種之日,升香以禱。天駟,先蠶也。割雞設醴以禱婦人、寓氏公主,蠶神也。毋治堰,毋誅草,毋沃灰,毋室入外人,四者神實之。個記載說明,自漢至宋,人們把“先蠶”與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區分開來。菀窳婦人、寓氏公主是人們祭祀蠶神,而“天駟,先蠶也”。晉人乾寶撰《搜神記》卷14云:“漢禮,皇后親採桑祀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主者,女之尊稱也;菀窳婦人,先蠶者也。故今世或謂蠶為女兒者,是古之遺言也。”宋人祝穆《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36亦云:“祀先蠶:乾寶云:祀菀窳婦人、寓氏女之尊稱,先蠶也。”

相關典故

二十四諸天是在二十諸天的基礎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二十諸天的名稱都本於印度教(婆羅門教),具體是:一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隋代天台智者大師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懺法》。後代據此簡略成《齋天科儀》,為寺廟中祭天的儀軌,依《金光明經·鬼神品》等所說,選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則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緊那羅、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東嶽大帝、二十四雷神。

後三位是道教神明,這顯示了明以後佛道二教相互借用與融合的趨向。前一位是天龍八部之一,我們將在天龍八部條中介紹。其中的二十諸天常常作為一組出現在塑像和壁畫中,而且也時或出現於水陸法會時懸掛的水陸畫中。但供奉二十四諸天的寺廟也不少,如昆明的圓通寶殿、山西大同的善化寺、五台山金閣寺等。在佛教藝術中,“天”像也常有單獨或以其他組合出現的情況。在中國佛教石窟藝術中,很早就出現了諸天的形象。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第一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繪“夜半逾城”的佛教故事壁畫中,就出現了帝釋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雲岡石窟第八窟窟門兩側,則雕有騎牛的摩醯首羅天和騎金翅鳥的鳩摩羅天。以下我們將一一介紹除緊那羅和四大天王以外的二十四諸天。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