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應龍王

莽應龍王又譯莽應里王。緬甸東固(Toungoo)王朝第二代王。功業彪炳,政績顯赫,成為緬甸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被緬人稱為‘王中之王’。

名稱

印度歷史人物

介紹

又譯莽應里王。緬甸東固(Toungoo)王朝第二代王。系東固王朝創始者德彬瑞蒂(Tabinshwehti;1531~1551在位)之異母兄弟(一說系德彬瑞蒂之妹婿)。初,被立為王儲,然在德彬瑞蒂晚年因荒逸而遭殺身之禍時,亦遭放逐。後經艱苦奮鬥,歷時約一年,乃重新恢復王室,平服下緬甸各地叛亂。西元1555年誓師北伐,而統一全緬。版圖更大於蒲甘王朝之全盛期。1563年,又出兵遠征泰國,攻陷清邁(Changmai)、古善辟(Koshanpye)等地。功業彪炳,政績顯赫,成為緬甸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被緬人稱為‘王中之王’。

王篤信佛教,在位三十年(1551~1581),護持佛法。相傳王嘗取下王冠上的寶珠,以嚴飾塔頂。又曾印發佛經,供養僧眾,且曾在緬甸境內原有佛塔周圍建築佛寺。在攻陷泰國後,並撥款於該國境內興建佛塔。此類佛塔今仍存於泰國北部。又,其在位期間曾召集全國高僧及大臣,制定法律。根據《華列魯法典》,編成《達摩他憍》(Dhammathatkyaw)及《拘僧殊》(Kosaungchok)兩部法典。此外,又提倡戒殺,下令禁止每年波巴(Popa)山大祭拜時之屠殺生物,及回教殖民者的習俗‘犧牲祭’(Bakrid,伊朗語,意為‘牛祭’)。另外,更下令在其治下的撣族人及摩斯林人(Muslums),宣誓為佛教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