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烙鐵頭蛇

莽山烙鐵頭蛇

莽山烙鐵頭蛇(學名:Trimeresurus mangshanensis或Ermia mangshanensis或Zhaoermia mangshanensis)是蛇亞目蝰蛇科下的一個有毒蛇種,主要分布於中國的湖南省。這個品種的蛇並非屬於眼鏡蛇屬,然而卻跟一些眼鏡蛇一樣,能噴射毒液因而聞名。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莽山烙鐵頭蛇頭部呈三角形,形如一塊烙鐵。尾部呈白色,因此又被稱為莽山白尾蛇。

基本信息

分類學

莽山烙鐵頭蛇山烙鐵頭蛇
莽山烙鐵頭蛇的學名有兩個版本,分別是西方分類傳統上的“Trimeresurus mangshanensis”,主要表達了其屬於竹葉青屬的生物種屬關係;另一個版本是“Zhaoermia mangshanensis”,源於其命名者之一的趙爾宓。在西方,莽山烙鐵頭曾屬於竹葉青屬,但如今已被獨立列成一個屬,稱為莽山烙鐵頭屬(Ermia)。

形態特徵

全長可達2m。具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間雜以極小黃綠色或鐵鏽色點,構成細的網紋印象;背鱗的一部分為黃綠色,成團聚集,形成地衣狀斑,與黑褐色等距相間,縱貫體尾;左右地衣狀斑在背中線相接,形成完整橫紋或前後略交錯。腹面除前述黑褐色具網紋外,還雜有若干較大、略呈三角形的黃綠色斑。頭背黑褐色,有典型的黃綠色斑紋。尾後半為一致的淺黃綠色或幾近於白色。頭大,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有頰窩。頭背都是小鱗片,較大的鼻間鱗一對彼此相切。中段背鱗25行,除兩側最外一行外,均具棱;腹鱗187~198;肛鱗完整;尾下鱗60~67對,尾側扁末端平切。

分布習性

莽山烙鐵頭蛇莽山烙鐵頭蛇
莽山烙鐵頭蛇主要生活於湖南省的山區,尤指莽山一帶。雖然第一次發現此蛇種是在莽山之上,但它們其實同樣棲息在附近區域。首次發現它們時,它們正身處森林地區的茂密植被下生活。它們經常在陰暗位置潛伏休息,當會適時跟蹤獵物進而捕食;有時亦會躲藏於山洞之中。

傳說

在莽山,居住著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山地民族——瑤族。在從先祖流傳下來的歌謠中描述,莽山瑤族是伏羲女蝸的直系後代。伏羲女蝸是人面蛇身的神仙,瑤族人繼承了他們人性的一部分,而他們的蛇性被一種叫做“小青龍”的蛇繼承,傳說中這種蛇體形巨大,有一條白色的尾巴。瑤族人覺得他們和“小青龍”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是有靈性的,把它奉為圖騰,瑤族世代居住在深山溪峒,雖然和他們的兄弟從未謀面,但是瑤族人深信,他們的兄弟和他們共同居住在這茫茫深山中。

物種繁殖

莽山烙鐵頭蛇6月下旬至7月產卵20-27枚,卵白色,橢圓形,卵徑34-38mm×50-66mm,重31-40g。產卵後親蛇有護卵與孵卵習性。在25°~30℃溫度下,60天左右孵出仔蛇,初孵仔蛇全長330-460mm,重15-35g。

物種現狀

分布範圍狹小,估計居群只有幾百條。

致危因素

(圖)莽山烙鐵頭蛇莽山烙鐵頭蛇

環境污染

目前看來,這是最主要的因素。莽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萬公頃,一條長42公里的主要公路自西北向東南貫穿保護區,在這條公路中部,也就是莽山烙鐵頭蛇的分布範圍內,沿線分布著6座冶煉爐,其中3座是煉鐵爐,3座是煉矽爐,整天爐火熊熊,入夜更是光耀四里。冶煉過程中排放的大量有毒煙塵向森林彌散;加以噪聲,工作區四周大功率的照明電燈,以及工人及其家屬生活廢水廢氣及其他廢物的污染,形成6個綜合污染中心,對周圍環境的巨大危害作用難以估計,不但動物深受其害,植物也不能倖免。

環境破壞

保護區的核心區內還分散建有若干座水力發電站。這些電站對環境的污染固然遠不如冶煉爐,但修建電站,必須破壞局部環境,而尤為嚴重的是水力發電必須截流引水,既改變了水流分布,造成原有山溪經常缺水甚至乾涸;而新建的引水渠又因以水泥作成光滑平直的溝岸,或是穿越山體的暗渠,顯然不能取代天然溪澗的作用。結果是破壞了水生生物的區系組成,也就影響固有的食物鏈;同時還影響對原有山溪兩岸植物的灌溉功能。除此之外,與保護區幾百位工作人員及家屬共同生活於保護區範圍內的除冶煉爐、電站的工作人員及家屬外,還有一個鄉的農民,這些數以千計的人們在保護區內的生產與生活活動,也不可能不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

人為捕殺

莽山烙鐵頭蛇莽山烙鐵頭蛇
1990年根據陳遠輝同志提供的標本發表莽山烙鐵頭蛇以後,他深知此蛇的珍貴意義及學術價值,因此一直關心此蛇的命運。據陳遠輝了解,當地和外地人到莽山偷捕莽山烙鐵頭蛇者大有人在。偷捕之蛇或者宰殺與雞同燒,稱"龍鳳宴";或運到粵港牟取高利。甚至有人願出5萬元高價購買一條,更刺激不法人們鋌而走險。九十年代以來偷捕之事屢有發生,被發現而截獲者已有數起。 此外, 保護區內除前述一條公路幹線外,還有一些支線。據說今後還擬開發旅遊事業。如果實現這一計畫,那就必然修公路,建景點,營造賓館、飯店及商業網點,招攬大量遊客,無疑將會給保護區內的動物與植物帶來更嚴重威協。 因此,如不對這一負有盛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的環境及時加以整治,不但莽山烙鐵頭蛇將於短期內絕滅,再過若干年其他動物以及作為森林主體的植物也將遭到不可挽回的損失! [馴養繁殖狀況] 莽山林業管理局曾沒收民眾獵捕的蛇暫時飼養,並產卵孵出仔蛇。

物種保護

現有保護措施

莽山烙鐵頭蛇莽山烙鐵頭蛇
經當地林業部門同志及有關專家多方呼籲,產區所在湖南宜章縣人民政府於1995年6月下旬發出通告予以保護,嚴禁捕獵,但仍有人繼續捕殺。

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

鑒於莽山烙鐵頭蛇系中國特有種,在學術上有重大研究價值,有瀕臨絕滅之虞,建議:

① 儘快將它列入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Ⅰ級保護名單;

② 責成莽山自然保護區將此蛇作為該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

③ 撥款開展保護生物學的研究,同時在保護區內繁養一定數量的蛇,做到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同時並進,力爭短期內保持居群數量穩定,並逐步做到有所增長;

④ 將現有冶煉爐立即遷出核心區外的下風方向,不得再擴大冶煉規模,並限期關停;

⑤ 設法彌補因電站造成的環境破壞,並不得新建或擴大原有電站;

⑥ 開發旅遊需慎重考慮,至少其景點選擇、路線及範圍,以及旅遊有關設施及規模等,都須經專家論證,報林業部保護司審批,方可啟動。

蛇中“大熊貓”

(圖)莽山烙鐵頭蛇莽山烙鐵頭蛇

莽山烙鐵頭蛇分布範圍狹小,估計居群只有幾百條。莽山烙鐵頭蛇是1990年才為學術界發現而被命名加以科學記載的巨型毒蛇。到目前為止,所知該蛇的分布僅局限於幾千公頃的狹窄範圍內,估計該蛇種群只有幾百條。像這樣脆弱的種群,雖然有幸生活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但仍然不免遭受人為不斷獵捕與環境繼續惡化的命運,瀕臨滅絕的危境。

2003年8月20日,湖南蛇類研究專家陳遠輝在放生一條時,不幸被其咬傷身中劇毒,生命垂危,在場者驚慌不已。咬傷他的莽山烙鐵頭蛇民間俗稱“小青龍”,是中國第50種毒蛇,屬特有珍稀物種,其毒性不亞於人們較為熟知的五步蛇眼鏡王蛇。而這種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莽山烙鐵頭蛇的發現者,就是陳遠輝本人。

1989年,陳遠輝不經意間在居住的附近發現一種通身綠色、尾巴卻呈白色的蛇,經專家們鑑定,一致確認該蛇為莽山獨有的劇毒蛇,屬蝮亞科烙鐵頭屬,並將其命名為“莽山烙鐵頭蛇”,僅存300至500條,堪稱一代“國寶”。據國家林業局調查報告顯示,莽山烙鐵頭蛇為中國由於種群數量少、分布狹窄,而面臨滅絕危險11種動物中的一種,並稱其比大熊貓更瀕危,急需搶救性保護。莽山烙鐵頭蛇全球只有莽山獨有,分布只有100平方公里左右。它是目前已知的毒蛇類里的最大型蛇種,目前發現的莽山烙鐵頭蛇的活體,最重的為8.5公斤

隨著莽山烙鐵頭蛇的出名,這種蛇的身價也是水漲船高,到1996年該蛇被國際保護組織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護同盟)紅色名錄後,該蛇的黑市價格已漲到了100多萬一條。

“全世界所有的蛇毒陳博士都可以醫好,眼鏡蛇咬傷對他來說不過小菜一碟。”關於陳遠輝的故事,居住在莽山附近的人們幾乎人人耳熟能詳,大家都親切地尊稱其為“蛇博士”,在湖南郴州一個遠離莽山100多公里的地方,打出他名字出售的蛇酒被賣到了每公斤360元。

“我的一生都與莽山烙鐵頭蛇有關。”陳遠輝對莽山烙鐵頭蛇有種深厚的感情,“但發現莽山烙鐵頭蛇,純屬偶然。”

1984年,他還在莽山林管局職工醫院做醫生,一天一個姓肖的老人進山時不慎被一種怪蛇咬傷,其毒性怪異,很難治。以傷痕分析,可能是五步蛇咬傷,但姓肖的老人描述,咬傷他的蛇“全身黃綠相間,花紋正看是方塊,斜看是三角形,尾巴是白色的”,顯然不是褐色的劇毒五步蛇。陳遠輝用盡渾身解數,什麼祖傳的、特效的、新式的蛇藥全用上,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才將老人治好。

“不是吹牛,就算是被最毒的眼鏡蛇咬傷,我五七天就能拿下來。那次治療讓我想到了莽山瑤族崇拜的圖騰‘小青龍’。於是,我就開始有意識地發動當地人尋找活樣本。”陳遠輝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