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

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

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旗艦,屬光榮級大型燃氣輪機飛彈巡洋艦。該艦是根據前蘇聯海軍“1164計畫”於1976年開工建造的,於1979年07月27日在445號船塢下水,並以“光榮號”為名在1983年進入當時的蘇聯海軍服役。蘇聯解體後,“光榮號”在經歷了一場大修之後於2000年重新進入俄羅斯海軍服役,艦名被改為“莫斯科號”,舷號被更改為“121”。

俄海軍“光榮”的延續

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
光榮級巡洋艦一共下水了4艘。第二艘“烏斯季諾夫”號在1986年進入前蘇聯海軍北方艦隊服役,當時她的舷號是“070”;第三艘於1989年進入前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開始服役,當時艦名是“烏克蘭”號,90年代中,又將艦名改為“瓦良格”號,舷號也被更改為“011”;光榮級的第四艘也是最後一艘“羅勃夫上將”號1993年完工。
光榮級是前蘇聯在肯達級,克列斯塔Ⅰ、Ⅱ級,卡拉級之後,建造的又一型常規動力巡洋艦,同時也是具防空、反潛兩用途的基洛夫級的縮小版(只是基洛夫級擁有兩種動力,除核動力外還備有傳統動力)。它的裝備特點和在俄海軍艦隊中的使命類似於“基洛夫”級。也許是由於“基洛夫”的造價過於昂貴,前蘇聯才發展了這樣一級使用常規動力的縮小型“基洛夫”。光榮級的艦體,是從“卡拉”級飛彈巡洋艦衍生而來。為容納遠程對艦、對空飛彈等,其艦體比“卡拉”級長約14米,型寬和吃水也略有增加。首尾部比“卡拉”級顯得外傾。它的前部上層建築高5層,其後端與封閉的金字塔形主桅連成一體,由水面至主桅頂高達30多米。艦中略靠後的煙囪呈長方形,兩側有許多散熱孔,前面是大進氣口。兩座煙囪間有空隙,用來放置旋轉吊的吊桿。露天甲板的軌道,用來運送彈藥、物品等。光榮級為平甲極大型燃氣輪機飛彈巡洋艦,其首柱前傾斜度較大,有利於減小前甲板淹濕;艦體具有顯著外傾,以進一步改善艦艇的耐波性。從整艦外形看,該級採用“三島式”設計方法,上層建築分為首、中、尾不相連線的三段,有利於武備、艙室的均衡布置和提高艦艇的穩性,此為光榮級區別其他大型艦艇的一個顯著標誌。

基本情況

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
光榮級十分注重提高生存能力,艦體採用高強度鋼建成,關鍵部位進行了加強處理,全艦由橫隔壁分隔為10多個水密艙段,確保任意相鄰三艙進水不翻沉,每個艙段和重要部位(彈藥艙、機艙等)設定有多種消防設備,有專門的損害管制中心,重要艙室可密閉。艦內6台燃氣輪機分別布置在前、後機艙內,前機艙布置2台巡航燃氣輪機,後機艙內左右兩舷各布置2台加速用燃氣輪機。由此可見,該級艦具備了較強的抗爆炸能力、消防能力,損管能力和“三防”能力。“莫斯科”號屬常規動力型艦,雖然尺寸小於核動力“基洛夫”級巡洋艦,但有很強的攻擊力和戰場生存力,艦體全長610.2英尺(186米),全寬68.2英尺(20.8米),吃水9英尺(7.6米)標準排水量9800噸,滿載排水量11200噸。編制員額454人,其中軍官38名。該級艦為燃氣輪機推進方式,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7500海里/15節。

武器配置

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近照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近照
武器繁多,火力強大,反艦、防空、反潛兼顧。“莫斯科”號巡洋艦的武裝非常強大,在其滿載排水量11000噸的艦體中均衡地配置了各項武器。雖然“莫斯科”號的設計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但它們擁有足以與其餘先進艦隻在遠洋戰爭中相抗衡的能力則是不容置疑的。從艦首至艦尾,該級艦的艦面布置依次是:在艦前甲板上設有1座雙聯130毫米主炮,用於對艦或對地作戰。在主炮之後最引人注目的是16具巨大的圓筒形SS-N-12“沙箱”(俄稱∏-500“玄武岩”)遠程艦艦飛彈發射裝置,每側各有8具,占據了甲板上醒目的位置,從而使得夾在它們中間的前部上層建築不得不設計成狹長形,其上多數武備也都是縱向布置。每個發射簡直徑約兩米,長約12米,共16個,兩個一對,左右舷各4對,均呈16度仰角。SS-N-12飛彈長10.9米,直徑900毫米,採用指令修正慣性制導,主動雷達尋的,馬赫數1.7時射程550公里。戰鬥部為3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或一噸高能裝藥。
第一層甲板上安裝的是2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程防空炮和2座並排的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在其後面安裝的是1部“椴木棰”和1座“鳶鳴”火控雷達,用於分別對前面30毫米近防炮和前甲板上的主炮進行控制。在
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近照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近照
該上層建築頂部平台後方高高矗立著1座巨大的錐形塔桅,其上裝有2部重要的設備:頂端裝設的是1部“頂舵”或“頂板”搜尋雷達,中間部位裝設的是1部“前門”火控雷達,前者主要用於對空對海搜尋和跟蹤引導艦載直升機,後者用於對SS-N-12艦艦飛彈進行跟蹤和提供指令制導。此外該塔桅頂端裝有敵我識別器,塔桅底部還裝設有衛星通信大線。在中部上層建築前端平台上設有另外2部“椴木棰”火控雷達,用於對艦中部兩舷4座30毫米近防炮進行控制。而在該上層建築的桅桿(後桅桿)上則設有1部“頂板”C/D波段對空搜尋三坐標雷達,對大型飛機的搜尋距離為366千米,對2平方米的目標為183千米。此外,在該桅桿兩側還集中設定有各種電子戰設備,主要包括“邊球”、“酒桶”、“鍾鉗”等,用於控制誘餌發射系統,實施電子對抗或干擾敵方掠海飛行的飛彈。 在後桅桿的後面有2個巨型煙囪,煙囪呈長方形,長約10米,寬3米多,高約10餘米,兩側有許多散熱孔,燃氣輪機的進氣口位於煙囪側壁上。緊接煙囪之後是1部大型起重機,其吊桿可收放於2個煙囪之間的空處。在煙囪和後部上層建築之間的甲板上有一片空間,上面沒有任何建築物,僅在甲板上布置有兩排圓形蓋板,這就是俄海軍引為自豪的SA-N-6“雷聲”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該裝置共有8個發射單元,對稱排成2列,每列4個,每個發射單元沿圓周布置有8枚飛彈,共備彈64枚。SA-N-6為指令制導,半主動雷達尋的,戰鬥部重90公斤,射程100公里,射高2-7萬米。SA-N-6是一種多用途飛彈,其設計需求是能夠攔截各種彈道武器,以及一些雷達迅跡極小的低飛目標,如“戰斧”飛彈或“魚叉”飛彈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