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Popular de Moçambique),舊譯作莫三鼻給,是莫三比克於1975年6月25日脫離葡萄牙獨立後,至1990年12月1日間的國號,是一共產主義國家。 莫三比克位於非洲南部,臨印度洋,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馬達加斯加相望,以葡萄牙語作為官方語言、人口約有1920多萬人,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身分而獨立。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64年9月25日,莫三比克解放陣線領導開展游擊戰爭,經過10年英勇戰鬥,武裝力量由200人發展到2萬人,解放了北部3省以及中部兩省的部分地區。1974年葡萄牙政變,葡萄牙新政府同莫三比克解放陣線談判,9月簽署了《盧薩卡協定》。根據協定,1974年9月20日成立了以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為主體的過渡政府,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成立,薩莫拉·莫伊塞斯·馬謝爾任總統。1977年2月,莫三比克解放陣線召開第3次代表大會,宣布在莫三比克建設科學社會主義社會,將主要經濟命脈及土地收歸國有,發展公社村與合作社。1983年4月,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第 4次代表大會確定今後三大任務為:保衛祖國,戰勝不發達和建設社會主義。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1993年,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莫三比克,1994年舉行大選,希薩諾成為總統。1990年11月改國名為莫三比克共和國,實行多黨制。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莫三比克國土面積79.94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630公里。位於非洲東南部,南鄰南非、史瓦濟蘭,西界辛巴威、尚比亞、馬拉威,北接坦尚尼亞,東瀕印度洋,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馬達加斯加相望。位於非洲東南部,莫三比克與馬達加斯加之間的莫三比克海峽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全長1670公里。

地形地貌

高原、山地約占全國面積3/5,其餘為平原。地勢從西北至東南大致分為三級台階:西北部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500-1000米,其中賓加山高達2436米,為全國最高點;中部為台地,高度在200-500米之間,有島山散布其間;東南部沿海為平原,平均海拔100米,呈帶狀分布,北窄南寬,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平原之一。

北部高原

南緯17度以北均屬此區,高原高度自西向東傾降,漸至海濱。只有兩塊山地最高。一為馬拉威高地,濱尼亞沙湖東岸,一為奈莫利高地(Namuli Highlands),高有2400米,位在南緯15度附近。本區高地上的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奈莫利山區可達1500毫米,但較低谷地只有900毫米左右。年雨量分布不勻,變率頗大,但仍不失為重要的農業區,由於本區人口密度不大,土人尚可實行游耕 ,經常有一部分土地休耕,主要農產品為木薯及稻米,愈向內陸,玉米越多。現金作物有棉花及茶葉。

沿海平原

南緯17度以南,沿海低地區均屬之,莫三比克多沼澤及沙丘,平原北部雨量多,在1000毫米左右,南回歸線上下雨量最少,只有300~400毫米,本區的糧食作物以玉米及稻米二者最重要,甘蔗則為本區主要的現金作物。由於栽種稻米及甘蔗均需灌溉水源,故本區正積極規劃大範圍的灌溉計畫,利用林坡坡河水在河口以上110公里處的吉佳 (Guija),興建水庫蓄水,業於1952年完成,可灌白八萬畝。種植小麥、稻米、小米、紫花苜蓿、棉花及甘蔗等;另一計畫擬利用盧倫索馬奎港以北的英可麥提河(R.Incomati)的河水,修築水庫。預計可灌田24萬畝。贊比西河在入海處分成七支分流,注入莫三比克海峽,形成一片廣約65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洲上人民以稻米為主全,每年四月來自中上游的洪水混合春潮,可將整個三角洲淹沒約5、6日之久,故洲上房屋均為高架屋,每年此時,洲上居民將牲畜家禽均搬至高架屋中,以躲避此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濫。

贊比西河谷及兩側高地

塞那(Sena)以西為贊比西河的內陸谷地,河道大致作東西向,河谷年雨量600~700毫米,兩岸年有洪水泛濫及嗤嗤蠅騷擾,居民不多。河谷北側的高原無嗤嗤蠅的困擾,雨量亦豐,可達1000毫米,為班圖人主要放牧區,稱為安古尼亞高原。贊比西河南方的高地為辛巴威高地的一部分,稱為曼尼卡台地,和莫三比克低地之間有大陡崖,可達2400米,高地氣候濕涼,栽種玉米及菸草。

氣候特徵

南回歸線在南部通過,因此莫三比克的氣候,北部屬熱帶。南部是副熱帶,所以境內氣候炎熱潮濕,全年平均氣溫為19.4°C。這個國家年分乾濕兩季,乾季比較短,為每年四月至八月;濕季很長,為每年九月到次年五月。因此雨水豐富,幾乎常年都會下雨,年雨量約500毫米到1000毫米。中部三比西河下游沿岸雨量最多,年雨量差不多有1000毫米到1500毫米。

自然資源

莫三比克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主要包括鉭、煤、鐵、銅、金、鈦和天然氣等。其中,鉭礦儲量居世界之首,煤儲量超過150億噸,鈦600多萬噸,鉭礦約750萬噸。大部分礦藏尚未開發。

水利資源:坐落在贊比西河上的卡奧拉·巴薩水電站,裝機容量為207.5萬千瓦,是建成當年非洲最大的發電站。

森林資源:51%的國土被被森林覆蓋,林木資源總量約17.4億立方米,北部生產黑檀、紅木、香木等硬木。

這裡是大啖鮪魚和海鮮的天堂,北部鯊魚種類繁多。

行政區劃

首都馬普托(Maputo)有“腰果之鄉”之稱,人口119.41萬人(2012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中心,是非洲最大的港口之一。

全國行政區劃為省、市、縣。現有10個省,43個市(含1個直轄市),141個縣。十省:德爾加杜角省(Cabo Delgado)、尼亞薩省(Niassa)、太特省(Tete)、楠普拉省(Nampula)、贊比西亞省(Zambezia)、索法拉省(Sofala)、馬尼卡省(Manica)、伊尼揚巴內省(Inhambane)、加扎省(Gaza)、馬普托省(Maputo)。直轄市:馬普托(Maputo)。全國主要城市有馬普托、貝拉(Beira)、楠普拉(Nampula)等。

國家象徵

國名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英語:people's Republic of Mozambique、葡萄牙語:República Popular de Moçambique)

國徽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國徽

國徽 國徽

國旗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國旗

國旗 國旗

國歌

《可愛的祖國》

歌詞大意:萬歲,萬歲,“弗累里莫”,領導莫三比克人拿起武器,拿起武器,推翻殖民主義,堅決推翻殖民主義。全體人民團結一心,從魯伍馬到馬普托齊奮起,齊向帝國主義開火,再接再厲,到最後勝利。

人口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2013年莫三比克人口為2583萬人,女性占51.1%,男性占48.9%。

莫三比克是多民族、多部族國家,全國約有60多個部族。主要部族有馬庫埃-洛姆埃族(GRUPO MACUA-LOMUE,約占總人口的40%)、紹納(CHONA)-卡蘭加族(CARANGA)、尚加納族、佐加族(TSONGA)、馬拉威-尼揚加族 (MALAVI-NYANJA)、馬孔德族(MAKONDE)和堯族(YAO)等。

政治

莫三比克實行多黨制,1991年“政黨法”正式生效。“政黨法”規定,各黨派必須遵循維護國家統一、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鞏固莫三比克民主三項原則,強調各政黨必須具有全國性質,不得以個別地區、部落、宗教為基礎;必須有利於國家的和平與穩定,不得謀求通過暴力改變國家的政治與社會秩序;不得搞分裂主義;每省至少有100名黨員方能登記,其總部必須設在首都。全國有20多個合法政黨。

現行憲法於2004年12月生效。憲法規定:以多黨製取代一黨制,實行黨政分開和司法獨立;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總統和議員均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只能連任兩屆;實行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市場經濟;擴大公民自由與權利,廢除死刑等。

總統為政府首腦,總理受總統的委託召集並主持部長會議。部長會議是國家最高執行機關,向共和國議會負責。

總統阿曼多·格布扎(Armando Guebuza)解陣黨主席。曾多次訪華。2006年11月,來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8月,來華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11年8月,來華進行國事訪問。2013年5月來華出席太湖文化論壇第二屆年會。

總理阿爾貝托·瓦基納。1961年生。職業醫生。曾留學葡萄牙、法國,獲醫學學士學位。1996年起歷任德爾加多角省衛生廳廳長、楠普拉省衛生廳廳長。2005~2010年任索法拉省省長,2010~2012年任太特省省長。2012年10月被任命為總理。

經濟

莫三比克為農業國,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和重債窮國。獨立後因受連年內戰、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經濟長期困難。1992年實現和平以來,政府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外資,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倡導增收節支,多次調低銀行貸款利率,經濟恢復性增長較快,年均增長率接近10%。

工業主要是加工工業,有鋁加工、製糖、制茶、糧食及腰果加工、捲菸、榨油、紡織、木材、水泥、煉油、機車車輛製造、電池及輪胎業等,主要集中在馬普托、貝拉和楠普拉等市。隨著MOZAL鋁廠、南非SASOL公司天然氣開採項目、巴西淡水河谷煤炭開採項目等大型合資企業的建成投產,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近年大幅上升。

隨著2001年MOZAL鋁廠等幾家大型合資企業建成投產,近年來莫外貿出口大幅上升,製造業已取代農業和漁業成為主要出口行業。莫主要出口產品是鋁錠、電力、對蝦、糖、棉花、菸葉等。主要進口產品為糧食、原材料、石油、機械設備及零配件等。

文化

莫三比克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各大民族有自己的語言,絕大多數屬班圖語系。在主要的大城市中,英語作為商貿用語被廣泛套用。

莫三比克28.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7.9%信奉伊斯蘭教,其他多信仰原始宗教和基督教。

軍事

根據莫三比克政府和抵運1992年簽署的和平總協定,莫國防軍應有編制3萬人,由政府軍和抵運部隊等量人數組成。莫軍隊設有陸海空三軍和後勤部隊,實際兵力為步兵營7個、特種兵營3個、工兵營2個、運輸營1個、炮兵連3個、海軍陸戰連2個及少量的後勤、通訊、管理人員,共13000人左右。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總參謀部是軍隊的最高指揮機構。總參謀長格拉薩·雄戈 (Graça Chongo)(2013年6月任命)。國防軍下設北部、中部和南部軍區,其司令部分別設在楠普拉、貝拉和馬托拉。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2年。莫積極參與執行聯合國的維和任務。曾先後向東帝汶、剛果(金)、葛摩及蒲隆地派兵參加聯合國或非盟的維和部隊。

交通

莫鐵路、港口主要為內陸鄰國服務。國際貨運曾是主要外匯來源之一。

截止2014年莫三比克鐵路總長3372公里。主要是由三條東西走向,互不連線的鐵路系統組成。

截止2014年莫三比克公路總長約3.03萬公里。其中柏油公路6303公里,南北公路幹線(國家公路1號線)正在分段修復中。1990年至2012年莫三比克等級汽車數量增長832%,約有48.7萬輛。

莫三比克內河航線1500公里,海岸線2600多公里。有馬普托、貝拉和納卡拉等港口15個。其中馬普托是莫最大港口,也是非洲著名的現代化港口之一。有25個泊位,年吞吐能力為1200萬噸。

截止2014年莫三比克航空公司擁有大小飛機近14架。首都與各省均有航線,國際航線通往葡萄牙、辛巴威、南非、肯亞等國。有大小機場10餘個,其中國際機場有5個。

社會

1983年改革教育制度,分為普通教育、成人掃盲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教師培訓和高等教育。國小實行義務教育。1990年再度實行教育制度改革,鼓勵社會團體和私人辦學。1995年8月部長會議決定擴大教育事業,提高入學率並大力培養各級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全國人均受教育1.6年。蒙德拉內大學是唯一綜合性大學。1996年,成立了貝拉天主教大學和馬普托理工科綜合高等學院。

據莫國家統計局資料,2009年全國共有醫療機構1324個,其中醫院52所,衛生中心1018個,衛生所254個。共有病床17341張,醫生1042人,護士5213人。2011年,莫採取推廣疫苗接種等措施降低瘧疾和肺結核死亡率,控制愛滋病傳播。霍亂、腹瀉、寄生蟲和瘧疾等主要傳染病發病率降低8.1%。莫人均壽命約51.6歲。莫絕對貧困人口指數為54%。2012年,莫媒體報導,莫結核病患者不斷增加,由2002年的2.25萬人增至2011年的4.7萬人。2012年,莫衛生部公布,莫愛滋病感染者達145.2萬。

外交

莫三比克奉行“廣交友,不樹敵”的獨立、不結盟外交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平等、互不干涉內政和互利的原則基礎上與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重視睦鄰友好和地區經濟合作。主張通過談判解決國家之間的爭端。支持在非洲聯盟內部建立預防和解決衝突的機制,支持全面裁軍的原則。主張南南合作,要求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2005年召開了駐外使節會議,將“開拓外交新局面,為減貧鬥爭服務”確定為外交工作總目標,將加強對外經濟合作、特別是與中東和亞洲國家的合作作為今後外交工作的重點。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不結盟運動、大英國協、伊斯蘭會議組織、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葡語國家共同體和非洲聯盟成員國。同100個國家有外交關係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