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縣第一中學

茶陵縣第一中學

茶陵縣第一中學,簡稱茶陵一中(Chaling First High School),坐落於中國湖南省羅霄山脈中段的雲陽山麓、洣水之濱。1904年巡撫陸遠鼎奏派在藉陸軍部主事曾熙(1903年中進士)為南路師範學堂首任監督(即校長)。於1905年6月10日正式開學,始稱湖南官立南路師範學堂,後改稱為“省立立師”、“省立五中”、“省立衡中”、“省立二中”。抗戰時經三遷,於1941年落腳於距今有五百年歷史的茶陵洣江書院,1952年改稱“茶陵一中”,是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省立二中有“湖南的北大”之稱。茶陵地處大後方,不少大學教師前來應聘任教,學生則來自南方數省,乃至南洋華僑子弟,如90周年校慶後聞之而來的朱鎔基夫人勞安的同學一行七人來回訪母校,還有印尼的、香港的、北京的,她的哥哥勞特夫也來了。故人們說省立二中“名師、名生濟濟”;1980年6月,茶陵一中被認定為省重點中學。2002年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授予茶陵一中為“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研究與實驗學校”。

概述

茶陵縣第一中學,簡稱茶陵一中(ChalingFirstHighSchool),坐落於中國湖南省羅霄山脈中段的雲陽山麓、洣水之濱。1904年巡撫陸遠鼎奏派在藉陸軍部主事曾熙(1903年中進士)為南路師範學堂首任監督(即校長)。於1905年6月10日正式開學,始稱湖南官立南路師範學堂,後改稱為“省立立師”、“省立五中”、“省立衡中”、“省立二中”。抗戰時經三遷,於1941年落腳於距今有五百年歷史的茶陵洣江書院,1952年改稱“茶陵一中”,是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

茶陵縣第一中學茶陵縣第一中學

省立二中有“湖南的北大”之稱。茶陵地處大後方,不少大學教師前來應聘任教,學生則來自南方數省,乃至南洋華僑子弟,如90周年校慶後聞之而來的朱鎔基夫人勞安的同學一行七人來回訪母校,還有印尼的、香港的、北京的,她的哥哥勞特夫也來了。故人們說省立二中“名師、名生濟濟”;1980年6月,茶陵一中被認定為省重點中學。2002年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授予茶陵一中為“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研究與實驗學校”。

學校沿革

·洣江書院
洣江書院創辦於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知州林延玉倡建。
初在城南郊獅口山(今茶陵一中內),乾隆六年(1741年)遷城內南關,五十九年復遷舊址。院舍有堂5,兩側列主敬、行恕、修德、凝道等書齋,並有御書樓、吸秀亭、鄉賢祠等附屬建築。
清代茶陵名儒肖錦忠(狀元)、曹治孫(榜眼)等曾任主講。書院有歷代士民所捐田產租額500餘石。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改為高等學堂。
·湖南官立南路師範
·1904年巡撫陸遠鼎奏派在藉陸軍部主事曾熙(1903年中進士)為南路師範學堂首任監督(即校長)。
·1905年6月10日正式開學,始稱湖南官立南路師範學堂,後改稱為“湖南省立三師範”、“湖南省立五中”、“湖南省立衡中”、“湖南省立二中”。
·1911年九月,辛亥革命爆發,學堂停辦。
·湖南省立三師
湖南省立三師----湘南革命搖籃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譚延闓主席(茶陵人)督湘,令中、西、南三路師範分別改稱湖南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師範學校,改監督為校長。抗戰時經三遷,於1941年落腳於距今有500年歷史的湖南茶陵洣江書院,1952年改稱“茶陵一中”.
·1912年2月,學校復辦改稱"湖南省公立第三師範學校”。
·1914年4月,又改稱為“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
·1927年,將女三師國中部與原第三中學國中部併入,改稱“湖南省立第三初級中學”。同年5月21日,“馬日事變”發生,學校被迫停辦。
·湖南省立五中
1928年上期, 共黨專政,“馬日事變”後,政府為清校計,當時黃教育廳長延聘各教育專家商議,改造省立學校,規定全省設大學一、中學六、職業學校十二,本校為六中學之一,設于衡陽,以舊第三師範與第三中學為校址, 改為“湖南省立第五中學”,既辦高中、國中普通科,又辦高中師範科,政府調張乾為校長,接收舊第三師範校址多被駐軍毀壞,在湘南久已有共黨策源地之稱。湘南受共黨之害最深,對於本校未改舊觀,且匪共橫行(註:系湖南省檔案館省教育廳資料原文照錄).
·湖南省立衡中
·1935年, 又改稱“湖南省立衡陽中學”。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敵機時擾衡陽.
·1938年,遷耒陽縣辦學。
·1939年,高中部與高師部搬常寧辦學,稱“省立衡陽中學本部”,國中部則留耒陽,稱“省立衡陽中學分校”。
·湖南省立二中
·1941年2月,將中學部改辦為“湖南省立第二中學”,師範部改辦為“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均暫留常寧辦學。6月後,省教育廳擇茶陵洣江書院為省立二中“永久校址".
·1942年春,湖南省立二中本部由常寧遷茶陵,取消“本部”、“分校”稱號,統稱“湖南省立二中"。
·1944年6月,日軍入侵茶陵,學校停辦一期。是年下期,學校奉令與省立三中和十一中並為“湘南臨中”,設學於藍山。12月,學校則決定又獨立設學於資興青腰墟,仍稱“湖南省立二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21日何應欽上將代表中國政府在西南大後方的前沿軍事基地,湖南芷江接受侵華日軍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簽字,向中國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訊息傳來,舉國歡騰,八年艱苦抗戰終於勝利結束.
·1946年春,抗日戰勝利後,湖南省立二中搬回茶陵原址辦學。
·茶陵一中
·1952年11月,全省中學均以所在地地名冠其校名,改稱“湖南省茶陵第一中學”,進入湖南省首批重點中學行列。
·1968年4月,文化革命,茶陵一中停辦。
·1969年8月, 茶陵一中復辦。
·1969-1973年, 文革期間,中國外交部在茶陵縣虎踞茶場設有“五七”幹校子弟入本校高中部116班,俗稱為“外交部子弟班”。
·1980年6月,茶陵一中列為湖南省屬重點中學。
·1996年春,授予“湖南省重點中學”匾牌。

校訓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部長蔡元培委任得意門生段延圭為首任校長。段延圭以中華民國政府的教育政策和主張直接對學校進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 定校訓為“公勇勤樸”。

名師名生

·曹治 清代榜眼
·陳炳庸(1926-4-8),湖南攸縣人,1942年考人湖南省立二中,1972年畢業於中華民國三軍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後任主任,中華民國空軍總部後勤署少將副署長。
·陳朝曦 1979屆高中175班畢業與譚建偉同時考人北京大學1980年赴西德國波恩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在美國。
·陳國平 湖南建築工程集團總經理。
·陳嘉烈 茶陵一中和株洲師範原校長。
·陳建長 湖南省糧食局副局長。
·陳坤 中共湘潭市委前副書記,湘潭市前市長。
·陳奇 中共桂東縣委創立人。
·陳文彬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政治部原主任。
·陳潤兒 中共湘潭市委書記。
·鄧文軍 2004屆被北京大學錄以本科、碩士和博士連讀8年,畢業後即為博士生,真可謂“一次高考,連中三元”。
·黃靜源
·黃克誠 1925年湖南省立三師23班畢業.中國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1982年9月13日,中紀委書記第二書記。
·江華 1927年湖南省立三師29班畢業.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前院長。
·蔣燕萍 湖南建築工程集團前副總經理。
·蔣先雲 1921年湖南省立三師14班畢業考人黃埔軍校第一期,蔣介石秘書, 毛澤東和蔣介石最喜歡的弟子.與他的兩位同鄉並稱“黃埔三傑”,但蔣的資質實遠非賀衷寒、陳賡可比。不過,蔣先雲卻創造了黃埔一項奇蹟般的紀錄:從入學到畢業,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試的冠軍。
·凌崗 原系炮兵指揮學院副師幹部。
·雷曉毛 美國華裔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李德桃 內燃機專家,曾任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
·李奇雲 中國財政部信息網路中心副主任。
·勞安 朱鎔基總理夫人。
·老特夫 朱總理夫人之兄長,也是朱總理的同學和媒人。湖南省立二中國中10班(1945-7)高中21班(1948-12) 畢業。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高級工程師。
·龍普騰 茶陵一中高中物理老師. 1964年朱文文事件的主角及主要受害人。經國家主席劉少奇批示,被判處無期徒刑。
·錢韋 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中國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茶陵一中116班(外交部子弟班)1973屆高中畢業。
·羅明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主編。
·陶鑄 國務院前副總理。
·譚建唐 茶陵一中和長沙一中原校長。
·譚鐵牛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譚雲山 (1898-1983.2.12)字啟秀。哲學家,佛學家,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院長。
·王林生 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
·王向天 湖南省原副省長,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原副總督。
·肖錦忠 清代茶陵名儒,狀元。
·顏元叔 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趙福河 茶陵一中1980屆畢業考人北京大學經濟系。中國北京綠色建築開拓人。
·張平化 1925年湖南省立三師27班畢業.中共湖南省委前書記。
·張秋人 (1898-1928),乳名友表,學名慕翰,別號秋蓴,紹興諸暨牌頭人。192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隨後,到湖南省立三師教授英語,會見了毛澤東。1926年3月到廣東黃埔軍校,繼毛澤東、沈雁冰之後,擔任《政治周報》編輯和政治教官。“4.12”反革命政變後,奉派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因黃埔軍校學生告密,遭逮捕,1928年2月8日被殺害。
·周后元 藥物化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里 1925年湖南省立三師28班畢業,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大事記

·1921年,毛澤東參加中共一大後返湘,擇湖南三師為湖南建黨據點之一,10月親臨三師演講,發展黨員,建立起衡陽地區第一個黨小組。

·1922年4月29日,毛澤東再次親臨三師指導,建立起衡陽第一個黨支部──中共三師支部.從此湘南的學生運動、工農運動都置於三師支部領導之下,並在招生範圍的25個縣之間建立了18個特別支部,三師不僅成為衡陽的學生運動中心,而且在以後的聲援“五卅”,迎接北伐,參加湘南起義以及長征、抗日和解放戰爭中都有三師師生拋頭顱,灑熱血。眾所周知的黃靜源、陶鑄、江華、黃克誠、張平化等等都是三師的學生。張平化在《憶母校》中云:“貧農子弟力求知,千里迢迢覓導師,山川險阻皆無畏,寒暑交加概不辭,北戰進軍如破竹,東風所向似披靡,母校同窗多義士,齊心救國敢捐軀”。故三師被譽稱為“湘南革命搖籃”。

·1964年,茶陵一中發生轟動全國和中央的龍普騰事件,由國家主席劉少奇親自批示,導致朱文文的班主任,物理老師龍普騰入冤獄十多年。戲劇性的一幕是送龍普騰入獄和接龍普騰出獄的負責人均是同一人,也是龍普騰的高中同窗好友雷文法(先是公安局負責人,後是法院負責人)。當時,1940年代出生的中國大陸大、中學生,包括胡錦濤主席等,都曾捲入本事件的討論。

·1969-1973年,文革期間,中國外交部在茶陵虎踞茶場設有“五七”幹校,其子弟國中畢業後升入茶陵一中高中部學習。學校照顧他們全部編入高116班,俗稱為“外交部子弟班”。

·1980年6月,茶陵一中再次被認定為湖南省重點中學。

·2002年, 中國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授予茶陵一中為“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研究與實驗學校”。

·2005年10月2日,茶陵一中百年校慶。
茶陵一中網址
http://www.clyz.cn/xxgk/xxjj/xdmx.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