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跗線蟎

茶跗線蟎 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 又名茶黃蟎、嫩葉蟎、側多食跗線蟎。屬蛛形綱蜱蟎目跗線蟎科。長江流域各省茶區均有分布,尤以四川、貴州等省嚴重。若蟎刺吸茶樹嫩梢芽葉汁液,致使芽葉色澤變褐,葉質硬脆增厚、萎縮多皺、生長緩慢甚至停滯,產量銳減,品質下降。雌成蟎橢圓形,體長0.2~0.25毫米,初為乳白色,漸淡黃至黃綠色,半透明。足4對,第4對足跗節上有一根鞭狀纖細長毛。雄成蟎近菱形,稍小。

茶跗線蟎

正文

蛛形綱 (Arachnida) 蜱蟎目 (Acarina) 跗線蟎科(Tarsonemidae) 。又稱雜食線蟎、黃茶蟎。作物害蟲。主要為害茄子辣椒油茶,其他寄主植物有大豆馬鈴薯甘薯柑橘、板栗黃麻等。雌成蟎體長約0.22毫米,卵圓形,淡黃綠色,半透明;雄成蟎體長約0.18毫米,呈菱形,淡黃至橙黃色。卵橢圓形,約0.1×0.8毫米;卵殼上有縱列白色小圓瘤6~8行。幼蟎橢圓形,乳白色,足3對。背部有黃紋2道,將全體分為前足體、後足體和末體3部。幼蟎經一次靜止期,脫皮後即變為成蟎。世界性分布。中國見於西南、華東、湖南、湖北、北京、台灣等地;西南地區每年可發生30餘代。多集中在幼嫩的芽葉上繁殖,可在短期內造成嚴重災害。茶樹受害後葉片增厚,向下捲曲,逐漸呈醬色,變脆脫落;茄子受害後葉片捲曲黃焦,果實開裂。以雌成蟎在茶芽鱗片內、葉柄或雜草、蔬菜的根部越冬。翌年春季氣溫增高時開始活動,溫度達28℃時繁殖最快,盛期約10~20餘天。夏秋多雨、植株幼嫩、生長期長的情況下,為害最為嚴重。發育起點溫度約為11.3℃,溫度高於38℃死亡率劇增。此外,還有引起水稻紫稈病(俗稱黑骨)的斯氏狹跗線蟎、叉毛狹跗線蟎和燕麥狹跗線蟎。防治措施包括清理越冬場所,保護、利用天敵和施用三氯殺蟎醇、克蟎特、代森鋅、代森銨、石灰硫磺合劑、紫油乳劑等。溫室內可用溴化甲烷、敵敵畏熏蒸。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