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枯枝病

茶花枯枝病

茶花枯枝病是由病原真菌(Glomerella cingulata)侵染茶花嫩枝或老枝後引起的一種病害。該病的發生情況是,隨著春季氣溫的回升,在病枯樹上越冬的病原菌飽子堆逐漸成熟,隨風飄散到附近的茶花枝條上,從新芽、嫩枝傷口、葉痕、嫁接或修剪傷口等處,侵入茶樹為害,並大量繁殖。輸導管阻塞,營養物質與水分不能交換,從而引起枯死。

病害症狀

茶花枯枝病茶花枯枝病

茶花枯枝病是由病原真菌侵染茶花嫩枝或老枝後引起。病原菌侵入茶花枝葉後,受害葉色變淡,葉肉變薄,葉脈隆起,並不斷擴展下移,引起葉片青枯脫落,葉芽萎縮。這時,在春梢與老枝交界處,出現壞死組織,維管束顯棕褐色,輸導管阻塞,營養物質與水分不能交換,從而引起枯死。

發病規律

該病的發生與溫度和濕度有密切關係。一般發病適溫為25~28℃。當溫度適宜,濕度增加時,特別是連續降雨時,能促進病害的蔓延和發展。一般4月份開始發病,6~7月份病害達到高峰,9月份以後病情趨向停止。

侵染途徑

摘除無用的不定芽和細弱枝,減少病原菌的附生場所摘除無用的不定芽和細弱枝,減少病原菌的附生場所

枯枝病之病原為真菌的半知菌類,它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堆在茶花病枝上越冬。翌年隨著春天氣溫的回升,分生孢子堆逐漸成熟,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風散布到附近的茶花植株上,對新芽,嫩枝傷口,脫落葉片的節痕處,嫁接苗的接口處,修剪的傷口處等為害,從而引起茶花的萎縮,落葉和枯死。

物理防治

在茶花植株萌芽抽梢之前,用甲基托布津、福美雙、百菌清等殺菌劑噴施,特別要保證枝條傷口部位的噴藥。在茶花植株萌芽抽梢之前,用甲基托布津、福美雙、百菌清等殺菌劑噴施,特別要保證枝條傷口部位的噴藥。

冬季剪除病枯枝,集中燒毀,修剪後給傷口塗抹愈傷防腐膜,使其傷口快速癒合;摘除多餘的不定芽和細弱枝,減少病原菌的滋生場所。

1、絕源防治;該病原菌一般在茶花殘枝上越冬,著重檢查病態枝條,剪除燒毀。

2、抹芽防治;茶花的主幹及大小分枝,常在四側產生不定芽。這類芽一般發育晚,長勢差,枝條弱,中翌年病原菌侵入的薄弱處,一般應抹除。對當年正常發育的芽鱗,應及時清除,以減少病原菌的附生場所。

3、隔離防治;把感染病原的茶花,與健壯的茶花隔離開蒔養,以減少病原的感染。

藥物防治

在茶花植株萌芽抽梢之前,可噴施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福美雙800倍液,或50%百菌清600至700倍液,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農藥的有效成分率,發病後及時用以上藥劑交替噴霧;注意增施適量磷、鉀肥,少施氮肥,合理澆水,噴施新高脂膜保肥保墒。 對患有桔枝病的山茶花,噴灑75%可濕性甲基托布津,或用12。5%增效多菌靈,在茶花葉芽分化前,對莖枝葉芽噴灑藥劑,受創傷部位宜塗封口藥劑,以消除菌絲體的蔓延。總之,在各種病害中,枯枝病對茶花這害很大,防治較難。應多觀察病情,及時處理,以減少損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