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毒蛾黑卵蜂

茶毒蛾黑卵蜂

茶毒蛾黑卵蜂是茶毒蛾卵期的優勢寄生蜂。各地發生代數不同,江蘇、浙江、安徽、江西、貴州、四川1年2代,湖南3代,福建3-4代,台灣5代。各地均以卵塊在油茶、茶樹樹冠的中、下部或萌芽條的葉背越冬。各蟲態歷期因世代不同而異。雄蛾壽命2-9天,雌蛾壽命3-11天。卵在上午孵化,盛期集中在前5天。2齡幼蟲有群集性,聚集在葉片背面,此時幼蟲僅吃葉片的下表皮和葉脈,使被害葉呈網狀,幾日後枯黃。3齡開始取食全葉,幼蟲常成群遷移到樹冠上部危害,並吐絲結網,者受驚即吐絲下垂。6齡時食量大增,吃光一株就遷到另一株上。幼蟲脫皮前成群遷移到下部葉背或樹幹基部,經1—3天后脫皮,以後又爬上取食。老熟幼蟲爬到地面枯枝落葉層下或土隙中結繭化蛹,一般在陰暗濕潤的地方化蛹較多。成蟲羽化以傍晚至22時最盛。未交尾雌蛾對雄蛾有強烈引誘性。雌蛾一生交尾1次,少數2次。卵塊表面密蓋絨毛,每塊有卵30—192粒。成蟲喜擇生長茂盛的油茶林產卵,亦喜在生長較矮的植株上和樹基萌芽上產卵。茶毒蛾喜溫、濕,怕高溫乾旱。高溫乾旱不利於成蟲羽化、交尾、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蟲成活。各代發生遲早亦與氣溫有關。天致卵的天敵有條毒蛾黑卵蜂和赤眼蜂。

種拉丁名: Telenomus euproctidis Wilicox
茶毒蛾黑卵蜂 茶毒蛾黑卵蜂

國內分布: 湖南、浙江、貴州、廣西
國外分布: 日本、印度

形態特徵

成蟲 雌蜂體長約 0.74 mm,黑色。頭寬大於胸寬大於腹寬。頭、胸被有微毛。頭略呈半球形,長約為寬的1/3額區有細鱗紋;口器深褐色;上顎鉤形,無齒。複眼黑色,上有白色細毛。單眼排成等腰三角形;中單眼位置甚低,其後緣接近兩側單眼前沿間之聯線;側單眼十分靠近複眼,僅一縫之隔。觸角10節,黃褐色,桶節色較淺,上有細毛;柄節細長,約為觸角全長的1/3強;鞭節3節,第一節長橢圓形,第二、三節略呈扁圓形,第三節是觸角中最小的一節。胸部發達,中胸背板膨起,上散生小刻點。小盾片三角形,顯著凸起,上有小劉點。翅透明,密生微毛;前翅後綠脈長於R脈;後翅緣毛甚長,約為超寬的2/3。足基節黑色,腿節黑褐色,腔節黃褐色,附節黃褐色,末端黑褐色;前足股節粗於腿節。腹部卵圓形,可見6節;第一節背板甚短,基部有10條粗細一致的縱隆脊;第二節背極極長,約占腹長的3/5,背面光滑,基部有一橫脊,此橫脊後方有10條縱隆脊;第一、第二節腹板基部亦各有約10條縱隆脊。腹部自第三節開始漸漸收縮變窄。產卵器微外露。雄蜂體長約 0.68 mm。雄蜂與雌蜂的明顯區別是:觸角12節,念珠狀;棒節除末節為長卵形外,其餘各節長圓形。足黃褐色。腹部較短而瘦,末端乎截。翅露出腹端部分亦較雌蜂為多。外生殖器基半部半筒形,端半部長三角形,前端有具4爪的掌狀抱器。

長橢圓形,有柄。卵體長 67 um,寬 34 um;柄長 43 um,略彎曲;隨著卵的發育,柄消失。

幼蟲 老熟幼蟲體肥胖,呈半球形,體長約 600 um,寬約 400 um。

前期體短而粗,後期瘦長。體長 0.6—0.7 mm,寬約 0.25 mm,呈彎月形。初化蛹體白色,以後眼變為暗紅色,最後全體黑色。

生物學特性

在我國南方,1年可繁殖10餘代,以1齡幼蟲在奇主卵內過冬。成蟲千次年3月底至4月初現化飛出。現化後即可交尾產卵。在室內4-9月可連續繁殖,無休眠滯育現象。10月中旬產的卵發育到 1齡幼蟲後即滯育過冬;此時置於 20—25℃條件下仍不能繼續發育。

在 25℃條件下,卵約經 24小時孵化。即將孵化之卵,胚胎清晰可見。 1齡幼蟲以其發達的鐮報上顎掏取食物,並隨之不斷進食,腹部由下而上逐漸膨大,最後身體呈梨形。在25℃條件下,幼蟲期約 5天。幼蟲老熟時,寄主卵內營養物已被食盡,透過卵殼可見由體。此蜂蛹期較長,約占卵至成蟲羽化期的2/3。

成蟲趨光、喜溫、嗜蜜。氣溫低於15℃時,成蟲群聚或鑽入寄主卵塊絨毛中禦寒;25℃以上,成蟲爬行迅速,且善飛翔。取食蜂蜜後可顯著延長壽命,雌蜂平均壽命 11.6天,最長為29天;雄蜂8 2天,最長15天。氣溫低,成蟲壽命長,冬季部分成蟲在室內壽命可達5個多月。

成蟲羽化時在寄主卵殼上咬1個不整齊的圓孔鑽出。雄蜂羽化早於雌蜂。先羽化的雄蜂常守候在寄主卵殼旁,等待雌蜂鑽出即與之交尾。交尾前雄蜂追逐雌蜂,接著爬在雌蜂身上,用觸角不斷地敲打雌蜂的頭部和觸角,最後彎下腹部與之交尾。交尾歷時幾秒鐘至1-2分鐘。有時雄蜂可抱住已死雌蜂欲與其交尾,這可能是雌蜂身上尚殘存著性外激素之故。雌蜂與雄蜂均可多次交尾,給予新寄主卵可很快誘發它們交尾。 羽化的雌峰當日即可產卵。產卵前先以觸角探查寄主卵,待獲得合適卵粒後即登上卵塊產卵。每產1粒卵歷時1—2分鐘。在野外,在每個寄主卵內僅產1粒卵。在室內飼養,當研蜂過多或更換寄主卵來不及時,能產生過寄生現象,1粒寄主卵內有卵2-6粒;但最後僅能羽化出1隻蜂。餵蜂蜜的每頭雌蜂平均可產卵38.6粒。當蜂群的產卵期為10天時,80—90%的卵在前5天產出。餵蜜母蜂的產卵量為餵水者的11.8倍,子代雌性提高19-37%。 自然界雌性比高,為 74. 6-83. 8%;室內多代繁殖,雌性比未見明顯下降。母蜂在前期產的卵雌性比高,後期的卵雌性比低。。孤雌生殖僅產雄性後代。母蜂取食蜂蜜後子代雌性比食清水者高。 成蟲喜擇新鮮卵粒寄生。但在室內,當幻帶黃毒蛾卵期為10天時,發育8天的卵仍可被其寄生,寄生率可達 94.8%,蜂羽化率為77.1%。由於茶毒蛾卵塊表面密蓋絨毛,各層印粒間粘結牢固而緊密,有礙黑卵蜂深入到第二、第三層卵粒中寄生。所以被寄生卵粒絕大多數限於表層,尤以貼著葉面的外層卵粒寄生率最高。含卵量少的單層卵塊寄生率亦很高。

野外寄生率:卵塊為51-73%,卵粒為6.4—7.4%。油菜生長茂盛、鬱閉度大以及茶毒蛾卵塊密度大的林分,黑卵蜂的寄生率較高。樹冠各層的寄主卵塊均可被寄生,寄生率在以101-150 cm的一層稍高,其餘各層無明顯差異。 發育與溫度有密切關係,氣溫高,發育快;氣溫低,發育慢。在日均溫 21℃時(16.2-25. l℃),自卵至成蟲羽化需 21天;在日均溫 23. 3℃(20.5-27. 7℃)時,需 17-18天,其中卵期約 2天,幼蟲期 5天,蛹期 10—11天;在日均溫30.1-30.9℃(26.2-31.9℃)時,需 11-12天,其中卵期約 0.5-1天,幼蟲期 3-4天,蛹期 6-7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