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茶毒蛾

成蟲雄翅展20―26mm,雌30一35mm。 幼蟲體長10一25mm,頭黃褐色,布褐色小點,具光澤,體黃色,密生黃褐色細毛。 蛹長8一12mm,黃褐色。

概述

茶樹茶毒蛾(茶毛蟲)
學名: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鱗翅目,毒蛾科。別名茶黃毒蛾、茶斑毒蛾。分布在全國各產茶區。
寄主 茶、柑桔、櫻桃、柿、枇杷、梨、玉米等。

為害特點

3齡前幼蟲常數十頭群集在一起取食葉肉,3齡後分散從葉緣取食。

形態特徵

成蟲雄翅展20―26mm,雌30一35mm。雄翅棕褐色,布稀黑色鱗片,前翅前緣橙黃色,頂角、臀角各具黃色斑l塊。頂角黃斑上具黑色圓點2個,內橫線外彎,橙黃色。雌黃褐色,前翅淺橙黃色至黃褐色。卵扁圓形,淺黃色,直徑0.8mm,卵塊被毛,橢圓形。幼蟲體長10一25mm,頭黃褐色,布褐色小點,具光澤,體黃色,密生黃褐色細毛。背線暗褐色,亞背線、氣門上線棕褐色,l一8腹節亞背線上有褐色絨樣瘤,上生黃白色長毛;氣門上線亦有黑褐色小絨球樣瘤,上生黃白色毛。蛹長8一12mm,黃褐色。繭土黃色。

生活習性和所在地區的特點

江蘇、浙江、安徽、四川、貴州、陝西年生2代,江西、廣西、湖南3代,福建3―4代,台灣5代,以卵在樹冠中或下層1m以下的萌芽枝條或葉背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初孵幼蟲群集為害,老熟後於5月中旬群集樹下,在枯枝落葉下,根際四周土中化蛹。5月下旬羽化,卵產在葉背或樹幹上。每雌產卵50一300粒成l卵塊,上覆尾毛。6月中旬2代幼蟲孵化,7月中旬化蛹,8月上旬羽化,8月中旬3代幼蟲孵化,9月下旬化蛹,10月上旬羽化。主要天敵有茶毛蟲黑卵蜂、赤眼蜂、茶毛蟲絨繭蜂等。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殺 從11月至翌年3月,注意摘除越冬卵塊;生長季節於幼蟲l一3齡期摘除有蟲葉片;成蟲喜在16時前後羽化,此時多匍伏於茶叢或行間不活動,可人工踩殺。(2)農業防治 在茶毛蟲化蛹盛期中耕茶園,並在茶樹根際處培土6cm,可把部分蛹除掉。(3)生物防治 濕度較高茶園可用每g含10o億活孢子的殺螟桿菌或青蟲菌噴霧,對茶毛蟲防效優異。也可從茶毛蟲屍體上分離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製成粉劑或乳劑噴灑,田間防效82%以上。(4)掌握在3齡前噴灑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25%亞胺硫磷、50%殺螟松、50%馬拉硫磷、50%二溴磷1000一1500倍液。(5)也可用98%巴丹可濕性粉劑或10%多來寶乳油2000倍液、95%乙醯甲胺磷乳油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或10%二氯苯醚菊酯、10%天王星乳油4000―6000倍液、35%賽丹乳油2500―3000倍液噴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