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紅圓蚧

雄介殼長橢圓形,長1mm,淡灰黃色,邊緣色淡,殼點偏於一端。 成蟲雌成蟲略呈腎形或馬蹄形,長lmm,寬1.1mm,橙黃至紅色。 雄成蟲體長1mm左右,橙黃色,眼紫色。

簡介

學名 Aonidiella aurantii (Maskell)同翅目,盾炒科。
別名紅圓蹄盾階、紅圓腎盾蚧、紅奧盾蚧。
分布廣東、廣西、浙江、福建、台灣、四川、雲南。新疆、內蒙古、遼寧在溫室中發現。國外遍布熱帶和亞熱帶。
寄主 茶、油茶、柑桔、檸檬、椰子、橄欖、鳳梨、香蕉、無花果、芒果、蘋果、梨、桃、李、梅、山楂、葡萄、柿、核桃等372種植物。

形態特徵

介殼雌介殼圓形,直徑1.8—2mm,淡黃色可透見蟲體,故呈橙紅至紅褐色,邊緣淡黃色,中央稍隆起,殼點黃褐至黑褐色位於中央。雄介殼長橢圓形,長1mm,淡灰黃色,邊緣色淡,殼點偏於一端。成蟲雌成蟲略呈腎形或馬蹄形,長lmm,寬1.1mm,橙黃至紅色。背面、腹面硬化。臀板淺褐色,臀葉3對。雄成蟲體長1mm左右,橙黃色,眼紫色。卵很小,橢圓形,淺黃色至橙黃色,產在母體腹內,孵化後才產出若蟲。若蟲一齡若蟲體長0.6mm左右,長橢圓形,橙黃色,二齡時觸角和足消失,體近圓形至杏仁形,桔黃色至橙紅色。

生活習性

年生2—4代,浙江2代,南昌3代,華南4代,以二齡幼蟲或受精雌蟲在枝葉上越冬。翌春繼續為害,生殖方式為卵胎生。浙江6月上中旬開始產仔,若蟲分散轉移,喜於茂密背陰處的枝梢、葉和果實上群集固著為害,8月間發生第1代成蟲,10月中旬發生第2代成蟲,交配後雄死亡,雌成蟲越冬。江西南昌3代區,各代若蟲胎生期分別在5月中旬一6月中旬、7月下旬一9月上旬及10月中下旬,雄成蟲羽化期分別在4月中下旬、7月、8月中旬至10月上旬,羽化盛期在4月中旬、7月中旬及9月上中旬。每隻雌成蟲能胎生60一160隻若蟲,經1—2天從介殼邊緣爬出來,活動1—2天后即固著取食。雌蟲多在葉背、雄蟲多在葉面近地面葉片上或群集在枝幹上,固定後僅1—2小時即分泌蠟質,形成針點大小灰白色介殼。氣溫28℃,一齡若蟲期12天左右,二齡若蟲期約10天。雌成蟲胎生若蟲時間為數周至1—2個月;其壽命與受精與否有關,若與雄蟲交配受精能存活6個月。天敵有黃金蚜小蜂、嶺南黃金蚜小蜂、紅圓蚧黃褐蚜小蜂、雙帶巨角跳小蜂等多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