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紋綿蚧

網紋綿蚧

網紋綿蚧,拉丁學名為Chloropulrinaria polygonata (Green) 。屬同翅目,蠟蚧科。我國各柑橘產區均有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網紋綿蚧
拉丁學名:Chloropulrinaria polygonata (Green)
綱:昆蟲綱
目:同翅目
科:蠟蚧科
天敵:天敵有黑緣紅瓢蟲、紅點唇瓢蟲、刀角瓢蟲、軟蚧扁角跳小蜂、蠟蚧花翅跳小蜂、夏威夷軟蚧蚜小蜂、黑色食蚧蚜小蜂、黑點軟蚧蚜小蜂、刷盾短緣跳小蜂、斑翅食蚧蚜小蜂、鈍齒食蚧蚜小蜂、淡色食蚧蚜小蜂、閩粵食蚧蚜小蜂和草蛉等。
主要危害作物:寄主有柑橘、蘋果、枇杷、龍眼、獼猴桃、夾竹桃、茶樹、油桐、梔子花等。

形態特徵

網紋綿蚧網紋綿蚧
 雌成蟲長橢圓形,長4~5毫米,背部中央隆起,呈灰黑色,周邊色稍淡。蠟殼極薄,可透見蟲體。即將產卵時,腹末漸分泌出白色的蠟質卵囊。卵囊形狀不一,多為長橢圓形,背面呈波狀起伏,並有1~3條明顯的縱溝和8~l0條淺縱溝與數條橫紋交錯,形似網紋。蟲體兩側也分泌有蠟質綿狀物,在前端有幾條特長,形狀如角。雄成蟲橙紅色,長1~1.2毫米,翅展2.1~2.5毫米。翅1對,槳狀,橙黃色。交尾器錐狀,短而扁,兩側有l對突起和l對細長的白色蠟絲,約與體等長。卵長橢圓形,表面多皺紋,初產時淡黃綠色,後漸變為淡紅色。若蟲橢圓形至長橢圓形,一齡時長0.33~0.44毫米,淡紅色或淡黃綠色,稍長大時背面中央有1條褐色縱紋。二齡時長0.89~2.21毫米,無色或淡黃綠色,背面縱紋灰黑色。三齡時長2.24~2.69毫米,體灰白色。蛹長1.6~1.9毫米,寬0.7~0.9毫米。初為淡黃色,近羽化時頭胸部和翅芽基部為淡紅褐色,余為橙紅色。交尾器兩側有1對錐狀突起。

生物學特性

網紋綿蚧每年發生2~3代,雌蟲以二、三齡若蟲或成蟲越冬,雄蟲多以二齡若蟲越冬,少數預蛹亦可越冬。各代發生很不整齊,在江西南昌,若蟲孵化的2個高峰期分別出現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下旬;在四川金堂則分別出現在5月上中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初孵幼蚧的爬行距離僅20~30厘米,但可借風力擴散。若蟲最初多固定在葉片背面,但一生中有多次遷移和再固定的習性,雌蟲尤為明顯。三齡雌蟲至產卵前期,有高密度聚集在樹冠內2~3年生的枝梢上的習性,近產卵前又遷移至當年生的新梢和葉片上固定。網紋綿蚧在地勢低洼、樹冠密蔽、光照不足、濕度較大的柑橘園中發生嚴重。已發現的天敵有黑緣紅瓢蟲、紅點唇瓢蟲、刀角瓢蟲、軟蚧扁角跳小蜂、蠟蚧花翅跳小蜂、夏威夷軟蚧蚜小蜂、黑色食蚧蚜小蜂、黑點軟蚧蚜小蜂、刷盾短緣跳小蜂、斑翅食蚧蚜小蜂、鈍齒食蚧蚜小蜂、淡色食蚧蚜小蜂、閩粵食蚧蚜小蜂和草蛉等。

防治方法

網紋綿蚧的防治應優先考慮利用天敵控制,天敵控制有困難時才輔之以藥劑防治。橘園中有重要天敵存在時應加強保護,如缺少天敵可從外地引入,一般每公頃釋放10000頭左右就能有效地控制為害。在網紋綿蚧嚴重發生、天敵少、一時又難以從外地大量引入時,可考慮在春季發芽前和第一代初孵若蟲盛期噴藥防治。藥劑種類和濃度參見褐圓蚧防治方法。

地理分布

我國各柑橘產區均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