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鹽池

茶卡鹽池

茶卡鹽池,位於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東北茶卡鹽池地內,其海拔3200米上,東北圍繞青海南山,南面矗立挺拔的山脈.湖近似橢圓,茶卡鹽池的鹽礦是由結晶鹽所形成,成礦後,沒有受到構造運動的顯著影響,故仍保持著原來的水平狀態。

茶卡鹽池

茶卡鹽池茶卡鹽池
位於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東北茶卡鹽池地內,其海拔3200米上,東北圍繞青海南山,南面矗立挺拔的山脈.湖近似橢圓,東西長約14.8公里,南北寬約9.0公里,湖面鹽質完全結晶,形成一片宛若冰原的銀白色風景.茶卡地區的氣候,乾燥寒冷,最熱的7月,氣溫也只有20℃左右,1月的氣溫最低,常在-20℃以下。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年蒸發量則超過降水量10倍以上。稀少的降水集中在夏季,主要入湖河流有莫河、黑河和尕巴河等間歇性河流。茶卡鹽池位於盆地的最低洼處,為諸水匯聚之地,因而流域中的鹽分通過地表徑流得以集中於湖內,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湖水不斷濃縮,年長日久,達到了飽和或過飽和狀態,並沉積為鹽湖礦床。在鹽池周圍有黑色的淤泥,其上為一圈環帶狀的鹽鹼土,常凝結成薄薄的白色鹽殼。鹽鹼土與山麓之間則為砂礫,有草本植物呈簇狀分布。環湖的溪水味鹹澀,居民均食井水、泉水,或近山的溪水。鹽質的分布具有愈近鹽池含鹽量愈高的特點,這也是鹽池中的鹽類由流域匯集而來的佐證。

茶卡鹽池的鹽礦是由結晶鹽所形成,成礦後,沒有受到構造運動的顯著影響,故仍保持著原來的水平狀態。各種鹽類的結晶,層次變化清晰可見。最上部為厚1~10厘米疏鬆的白色晶體(以食鹽為主)的鹵蓋層;鹵蓋層以下為食鹽層,厚度8米左右,鹽池中心最厚處可達15米以上。鹽粒呈正方晶體,內部常帶青色,故名大青鹽,系現在開採的鹽層;其下為0.5~2.0米厚的復鹽或鎂鹽層;再下為芒硝層,呈塊狀,脫水後呈粉末狀,主要見於湖內北部及東北部;芒硝層下為石膏層,多見於湖邊地帶;最下部為灰黑色的淤泥及粘土層,有濃臭味。鹽池表面經常無水,若東風驟起,鹽池表面可積滷水約30厘米深。由結晶鹽所形成的整個鹽蓋,堅硬異常,機動車輛均可通行。鹽蓋之上常可見到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溶洞,俗稱氣眼,大者50~60平方米,小者尚不足1平方米,洞深1~6米,洞中滷水清澈如鏡。機動車輛在洞邊行駛,亦無塌陷之虞。

茶卡鹽池為一露天食鹽礦,礦床平均含氯化鈉品位達93%,經洗滌後的成品鹽,氯化鈉含量在97%以上。整個鹽池食鹽儲量豐富,可供全國食用100年左右。

茶卡鹽池的開採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地方志記載,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鹽池就已設有鹽律,1929年設鹽務局,但因鹽礦開採操縱在茶卡、柯柯和青海3個王族手裡,設備簡陋,操作原始,採鹽靠“鐵鑽、鐵銑、鐵杓和鐵耙”四大件;外運靠牛、馬、駱駝裝載,生產遲遲得不到發展,鹽的年產量僅1000噸左右,最高產量的1941年也只有4926噸。

新中國成立後,茶卡鹽池生產面貌日新月異。如今採鹽已由過去的手工操作改為機械化和半機械化操作。鹽池上還鋪設了輕便鐵路,將開採的食鹽源源不斷地運至堆坨場,產量較過去成十倍、數十倍的增長。茶卡鹽池現已成為西北地區食鹽供應的重要基地之一,所產之鹽除滿足青海省食用外,尚遠銷甘肅、陝西、四川、河南及湖北等省。

中國的主要湖泊

>>>進入地理百科
鄱陽湖潘陽湖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湖泊面積為396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59.0億立方米,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泊。
太湖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南側的低洼地帶,西邊緊接著天目山余脈的低山丘陵,距東海不過100公里,湖區跨江蘇、浙江兩省,水面為江蘇所轄。湖泊面積2292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泊。
洞庭湖洞庭湖位於長江中游南岸,湖南省的北部,水面跨湘、鄂兩省,面積為2740平方公里,蓄水量178億立方米,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泊。
洪澤湖洪澤湖在江蘇省的西北部,位於淮河的中游,其外形好似一隻昂首展翅的天鵝。水面浩翰,面積為1805平方公里,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
西湖美麗的西湖,位於杭州城西,總面積約為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西湖分為外湖、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
日月潭日月潭又名雙潭,過去稱水社湖或龍湖,位於台灣省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是玉山和阿里山間的斷裂盆地經積水而成的一座高山天然湖泊,四周為高達千米的翠綠群山所環抱,林木蔥鬱,湖光山色,相映似畫,奇景幽絕,被譽為“島內仙境”,是台灣小八大勝景之一。
巢湖巢湖位於安徽省的中部,湖形以一角菱,面積為753平方公里,湖泊蓄水量為18億立方米,是我國五大淡水湖。水面有2/3屬於巢縣管轄,其餘1/3為肥東、肥西及廬江三縣所轄。
滇池滇池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的西南,離市區僅僅幾公里,滇池古名滇南澤,又稱昆明湖。
洱海洱海古稱葉榆澤,又名昆明池,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內。湖的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平均寬為5-6公里,平均水深12米,最深處在湖的東部,約23米,面積為246平方公里,蓄水量為29.5億立方米。
鏡泊湖鏡泊湖舊名湄沱湖、忽汗海和必爾騰湖,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西南的牡丹江上游;南北長約45公里,東西最寬處僅6公里,面積為95平方公里,蓄水量為16.3億立方米;南淺北深,最深處在北部鹿圈脖子附近,達62米。
五大連池五大連池位於黑龍江省漠河支流的白河上游,德都縣以北約23公里處。1719年,這一地區的老黑山和火燒山兩座火山噴發,噴出的玄武岩流堵塞了白河,從而形成了今日的五大連池。
鄂陵湖鄂陵湖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瑪多縣和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萊縣境內。札陵湖居西,鄂陵湖居東。
納木措“納木措”為藏語,蒙語則為騰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納木措倍於西藏西部,湖面海拔4718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青海湖青海湖古稱西海,蒙語叫做“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布”,均表示“藍色湖泊”之意。位於青海省東北部,湖區為群山環繞,北面及東面是祁連山脈的大通山、同布山及日月山,海拔在4000~4500米之間;南面及西南面為青海南山,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央為青海湖盆地青海湖即位於貧地的最低洼處。
羊卓雍錯羊卓雍錯又名白地湖,藏語名“裕穆錯”,意即天鵝之湖。湖形如雞爪,湖岸曲折多彎。北部的扎馬龍、白地一帶湖灣最窄,僅1~2公里寬;其餘三面湖灣略為開闊,寬闊可達3~8公里。湖岸線工250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面積638平方公里。水深30~40米,最深處位於東南部的麥尕一帶,達59米。蓄水量為160億立方米,是西藏南部最大的內陸湖。
呼倫湖呼倫湖又名達賚湖,位於中國的東北邊陲,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的新巴爾虎左旗、新世爾虎右旗和滿州里市之間的大草原上。湖面為略呈東北—西南向的平行四邊形,長80公里,寬約35公里,周長375公里,湖水面積為2000平方公里,蓄水量為111億立方米,最大水深為8米,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微感水湖,它與草原南部、中蒙國境線上的貝爾湖,被人們稱為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一對姐妹湖。
岱海岱海位內蒙自治區烏蘭察布盟涼城縣境內,為四面環山的地塹型構造湖。湖偏於盆地的東南端,長20公里,寬10公里,面積為168平方米公里;最大水深為18.4米,蓄水量為13.3億立方米。湖水礦化度在2.5克/升左右,為內陸鹹水湖。
茶卡鹽池茶卡鹽池位於青海柴達木盆地的東北隅,北枕祁連山脈的支脈庫庫諾爾嶺,南臨旺尕秀山,湖面近似橢圓形,長14.8公里,寬9.0公里,面積105平方公里,是全國著名的湖鹽產地之一。
羅布泊羅布泊位於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東端,古稱 澤、鹽湖或蒲昌海,蒙古語稱羅布諾爾,意即“匯入多水之湖”。形狀況耳,海湖768米,曾是中國著名的內陸湖泊。
博斯騰湖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的博斯騰湖亦名“巴喀赤湖”,史書早有記載,漢《西域傳》稱為“焉耆近海”,北魏《水經注》稱為“敦薨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