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河承恩寺

茨河承恩寺

茨河承恩寺位於湖北省穀城縣,始建於隋大業年間,名“寶嚴禪寺”,明洪武年間重建,天順元年改名為“承恩寺”。寺坐北朝南,現存天王殿、水陸崇聖殿、和尚殿、鐘鼓樓等建築,是佛教傳入江漢平原最重要的宗教場所之一。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茨河承恩寺茨河承恩寺
恩寺位於谷城茨河鎮西南的山溝里,現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湖北分廠內,雖為軍事禁區,但對外開放,遊客不絕,大多是奔著此處幽靜閒適而來的,少有對古建築感興趣者。承恩寺,一個典型的明代名字,遠在京城西郊山外有一座同名寺廟,乃明代東西廠等特務機構辦事處,沒有香火,卻有敵樓。而此處承恩寺,相傳始建於隋代,為隋煬帝公主養病修行之處,當然無可考證。現存廟宇乃明代建築,由明英宗聖旨敕建。雖默默無聞小隱隱於野,卻也難得一見皇家閨秀,而又順應四周環境,增添了一些山村野趣,寺廟不大卻堪稱小有特點。就如同那位流落民間的公主,遠離京城塵囂,再此靜靜修行數百年。每天粗茶淡飯,眉宇間卻始終殘留著皇家氣質。

景色

茨河承恩寺茨河承恩寺
進入八一製片廠內,沿著溪流順上坡而上,綠蔭蔽日,清泉潺潺,一片山村野景。四周土色老舊樓房對比下,這組紅牆灰瓦的寺廟更為顯眼。寺廟很小,只剩下鐘樓、天王殿、大雄殿及兩側貌似農戶的偏殿。估計曾經還有鼓樓和山門,今已不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於天王殿一側的鐘樓,二層歇山頂,朱紅色外觀,風格類似北京的皇家廟宇。灰瓦貌似新修的,而額枋上的彩繪龍紋卻清晰可辨。較為簡樸的是檐下不施斗拱,而用挑出的木構承托,大概是明代斗拱逐漸退化,或因寺廟等級限制。
天王殿如今承擔著山門的功能,硬山頂,外表簡陋,鄉村小廟風格,只木構部分油漆褪盡,面呈青灰色,貌似古樸莊嚴。釘釘木門可謂一大看點,非常古老厚重。雖無碩大斗拱相配,單憑此門足以讓人思緒飄至明清之前更古的年代。天王殿內木構保持原汁原味,用材碩大且不規則,上有模糊彩繪,有些部分還疑似鍍金。不知當年香火如何,如今已不是燒香拜佛之處,殿內空空蕩蕩,新塑的彌勒佛笑的有些勉強,此處恰如古建築教學模型供求學者觀瞻研習。天王殿後卻不是那么風光,幾處石礎殘缺不全,木柱搖搖欲墜,看來亟待維修加固。
穿過一座上書“永安招提”的磚門,拾階而上便是大雄殿。雙層歇山頂,外觀略呈方形,與鐘樓差不多,但體量較大,屋頂平緩而有些大氣。內部樑柱都比較古老,特別是柱礎為覆蓮式樣,似乎年代更為久遠。大雄殿背後緊靠山岩,由於地形限制而不得不到此終結。承恩寺依山而建,順應地勢因陋就簡,只是儘量在形制及外觀上表現出皇家寺廟特點。此外,周圍山形環繞,植被覆蓋較好,據說適合練習氣功和修身養性。從茨河鎮到承恩寺,一路翻山越嶺,景色開闊,空氣清新。

交通

茨河承恩寺茨河承恩寺
路線:在古隆中路口乘坐襄樊至谷城的長途車,在茨河鎮西的岔道口下,轉乘去承恩寺(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小公交,行山路11公里後抵達。如果回來較晚可搭乘村民的機車返回,收費25元。門票:5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