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雲

范志雲,擅長二胡,省文化部門授予他“民間藝術家”稱號。

基本信息

范志雲(1908—?),浙江崇德縣(今桐鄉市)崇福鎮人,字伯壽,本地人叫他范伯壽。
小時候在縣立商業學校讀書,老師方雲如是豐子愷的同學,十分喜愛音樂。在方老師的影響下,范志雲很快學會了唱歌、讀簡譜、寫五線譜,同時還學會了拉二胡和彈奏琵琶
後來,范志雲考入浙江省商業學校,畢業後回到了崇福;當時,在崇福鎮上有一批絲竹愛好者,以李韻仙、松泉和尚、夏寶琛、蔡品德等為主要人員。後來夏寶琛和蔡品德兩人到上海謀生,經過努力兩人都成了上海有名的國樂大師。
范志雲當時因為家裡開有范長裕紙張店,家境比較寬裕,因此沒有去從事專業的音樂工作。可是他對二胡、琵琶的喜愛和鑽勁,卻絲毫不低於專業音樂工作者。那時范志雲到處拜師求教,曾先後二次赴上海,去拜訪著名琵琶演奏家汪煜庭先生。由於他虛心請教,刻苦練習,演奏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范志雲到無錫去求師,在街頭碰巧遇見了瞎子阿炳華彥鈞先生),當時范志雲被阿炳那婉轉悠揚,深沉古樸的二胡聲所深深打動。等到他演奏完畢,范志雲情不自禁地撥開眾人,擠上前去邀請阿炳先生到自己下榻的旅館去請他傳授琴藝。在旅館裡兩人一見如故,阿炳經過交談,也為有這樣一位知音而感到高興。兩人意同道合,當即一起合奏了快慢三六、行街、歡樂歌等曲子。接著,范志雲還用琵琶彈奏了廣東曲、小桃紅三潭印月等樂曲。
阿炳覺得范志雲的演奏別有一番風味,一連幾天時間,兩位琴友在旅館裡切磋琴藝,研究曲譜。
范志雲向阿炳學到了巧妙的彈奏手法,同時還掌握了阿炳演奏的《龍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曲子的技巧,阿炳成了范志雲真誠的琴友。
范志雲繼承了阿炳的演奏風格,回家後他把絲竹合奏曲《梅花三弄》,按照阿炳的演奏風格改編成琵琶獨奏曲,使《梅花三弄》曲子更加引人入勝。
阿炳先生逝世後,人們懷念這位傑出的民間藝人,可是無法找到他的演奏錄音(阿炳在解放初期曾留下一些演奏錄音,但並不廣為所知);時間到了1954年春天,在上海的一次音樂欣賞會上,范志雲上台演奏了阿炳的琵琶曲《龍船》,在場的著名音樂家吳夢飛先生聽了後,驚喜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專心聽他演奏,連聲說;“演奏得太象阿炳啦!”
此後,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得知這一訊息後,熱情邀請范志雲錄製《龍船》和《大浪淘沙》這兩首樂曲。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廣播音樂節目中,將范志雲演奏的琵琶樂曲與上海音樂學院陸修棠教授的二胡演奏合成一組民樂節目,在電台多次播放。
1956年夏,浙江省第二屆音樂會在杭州舉行,崇德縣推薦范志雲參加。他在會上演奏了劉天華的琵琶獨奏曲《虛籟》,得到省音協主席顧西林先生的好評,當即請范志雲去浙江人民廣播電台錄音,並列入電台音樂節目播放。
范志雲不僅能出色地演奏阿炳和劉天華的琵琶獨奏曲,而且還能完美地演奏他倆的二胡獨奏曲。當時,崇德縣機關民樂組演奏中國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時,邀請范志雲一起演出。同時,他還熱情輔導演出組的二胡琴手,說二胡中的“弓法”與“指法”不可以用錯,一旦用法錯了,就不能正確表達曲作者的本意,曲子也演奏不生動。
誰知1957年一場政治災難落到了范志雲頭上,他被錯劃右派。從此,電台停止播放他的錄音,人也被下放農村勞動。范志雲下到農村後,卻沒有吃到多少苦頭,當地的農民讓他擔任生產隊記帳員,有空還請他拉二胡,欣賞欣賞音樂。在含冤忍辱的二十多年時間裡,他相信自己的問題是一定會弄清楚的。他在下放期間,還悄悄地收了二十多個徒弟。不久,他教授的徒弟在省縣文藝部門都成了文藝骨幹。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范志雲得到了平反;1985年縣文聯吸收他為會員,還經常邀請他上台彈奏琵琶,表演節目。不久,從中央到省地縣各級電台都先後請他彈奏琵琶,並當場錄音。從此以後,國內多家電台經常播放范志雲先生演奏的《大浪淘沙》、《龍船》等琵琶曲。
後來,省文化部門還授予他“民間藝術家”稱號。值得一提的是范志雲老先生在耄耋之年,還戴上八百度的老花眼鏡,手持放大鏡,在那裡研究清鹹豐庚申年間的抄本《閒敘幽音》。他要將它翻譯成現代曲譜,在音樂界留下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他孜孜不倦地蒐集整理無錫派、平湖派和上海派二十多首古典民族樂曲。此後,他還把與阿炳一起演奏過的曲子全部整理出來,留傳給後人。
范志雲先生那種對生活樂觀開朗,活到老學到老,以及對技藝精益求精,勇攀藝術高峰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