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第7裝甲師

英國第7裝甲師

英國第7裝甲師有“沙漠之鼠”之稱。在北非戰役中,該師在蒙哥馬利元帥的統帥下與德國名將隆美爾周鏇,參加了阿拉曼等一系列重要戰役,最終打敗了納粹德國的非洲軍團,為取得北非戰場的勝利立下了奇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第7裝甲師被解散並改為英國第7裝甲旅。

部隊簡介

英國第7裝甲師“挑戰者”坦克
英國第7裝甲旅有“沙漠之鼠”之稱,它的前身是第7裝甲師。該師由第7旅和第4旅組成。該師打敗了納粹德國的非洲軍團,為取得北非戰場的勝利立了奇功。從此,“沙漠之鼠”便成為這支部隊的代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第7裝甲師被解散。第7旅於1941年離開沙漠被派到緬甸,它的跳鼠徽章變為綠色。第4旅被調到西西里島,跳鼠徽章改為黑色。第7裝甲師師部則前往義大利與美國第五軍並肩作戰,後被調回英國。20世紀60年代,由於重組萊茵兵團,第7裝甲師被撤編,降為第7裝甲旅。後來,這支裝甲部隊被派遣到德國常駐。

第7裝甲旅約有6000人,下轄旅部和信號中隊、皇家蘇格蘭近衛團、第2皇家坦克團、皇家火槍手第1營、皇家高地團等。主要裝備為“挑戰者”II型主戰坦克、“武士”步兵戰車等。

1990年10月16日,“沙漠之鼠”奉命移師海灣,並參加了“沙漠風暴”軍事行動。

名稱由來

英國第7裝甲師隆美爾在戰場中
說起英國陸軍第7裝甲師的可能很多人沒有太深的印象,但是提到該師的外號,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就是大名鼎鼎的沙漠之鼠。這個外號的由來很有意思,當時該師正在北非的戰場上,由於該師的徽章是一個白布條襯托的紅圈,該師師長覺得過於單調了,於是就叫自己的妻子按當地的一種小動物-跳鼠從新設計了徽章。後來隨著在北非戰場的勝利中該師所發揮的作用,沙漠之鼠就成了該師的稱謂。隨著戰爭的發展,英國陸軍第7裝甲師下屬的2個旅第4旅和第7旅被分別派往義大利西西里與緬甸作戰,而第4旅的徽章也改為黑色跳鼠徽章,而第7旅則該成綠色跳鼠徽章。後來這兩隻部隊一直流用下來,參加了很多英國的戰事。

勇戰北非

初出茅廬

英國第7裝甲師在歷時12天的阿拉曼戰役中,盟軍共斃傷和俘虜敵軍59000餘人,繳獲坦克350輛,各種火炮400門,軍用物資數千噸。這是被俘的大批德、意官兵。
1939年7月,英國第7裝甲師轄第4、第7裝甲旅,成為中東英軍惟一的裝甲師。第7裝甲師的兩個旅,一個是重裝甲旅,一個是輕裝甲旅,每旅各轄2個坦克團。

1940年6月中旬,在希特勒橫掃西歐的驚人戰績刺激下,墨索里尼急不可耐地出動50萬軍隊、500輛坦克在非洲發起了攻勢。其中20餘萬人從意占衣索比亞英屬東非發起進攻,23萬人從意屬利比亞東進對埃及發起進攻,非洲沙漠遂燃起了熊熊戰火。

1941年1月3日,英國第7裝甲師展開大規模反攻,打入利比亞。英軍再度以“馬蒂爾達”坦克為開路先鋒,首先攻克了意軍邊境據點巴爾迪爾,之後又奪取了縱深120公里處的著名要塞托卜魯克,兩戰俘虜意軍7.5萬人,繳獲火炮700門,坦克210輛。之後,英軍馬不停蹄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千里大追殺。

1941年1月7日英軍勝利攻占班加西。1941年1月9日,進抵通往西利比亞的咽喉阿蓋拉,打開了進擊的黎波里的大門。在這場歷時3個月的沙漠戰中,英國第7裝甲師以4萬之師擊潰了意軍第10集團軍,俘虜13萬人,擊毀、繳獲坦克400餘輛、火炮1000門,向西躍進800公里,奪取了整個東利比亞--昔蘭尼加。捲入大戰以來連連潰敗的英軍終於贏得了對軸心國軍隊的第一個勝利。邱吉爾聞報後親自來電祝賀。中東英軍惟一的裝甲師第7裝甲師在此次作戰中立下頭功,它以神速勇猛的機動作戰方式獲得了“沙漠之鼠”的稱號,為自己、也為英國裝甲兵贏得了這次大戰中的第一份榮譽。

丟盔棄甲

英國第7裝甲師1941年6月,英軍在托卜魯克慘敗,這是德軍士兵在進攻前進行偵察。
1942年,沙漠坦克戰進入了最高潮。隆美爾不顧義大利國防部的反對,於1942年1月21日發起了強大的東進攻勢。這次行動,隆美爾投入了他擁有的全部560輛坦克,非洲軍升格為非洲集團軍。

英國人本來制定了一個元旦後進攻西利比亞的計畫,取名為“雜技家”,不想被隆美爾搶了先,結果“他們真的翻了一連串筋斗,但都是向後翻的”。英軍潰不成軍,向東狂奔。大名鼎鼎的“沙漠之鼠”英國第7裝甲師師部被殲,新任師長梅塞維被俘,幸而他混在普通士兵中沒有暴露身份,幾天后伺機逃走。6月20日隆美爾猛攻托卜魯克,守將克洛珀招架不住,次日率3.5萬人投降。堅守了兩年之久名揚四海的“不屈要塞”終於落入德國人之手。6月22日,隆美爾晉升為元帥,勁頭倍增,率部窮追猛打,殺入埃及,竟一路打到距亞歷山大港僅96公里的阿拉曼城下。英國朝野、軍內軍外均感吃驚!

大漠揚威
英國第7裝甲師德軍“非洲軍團”指揮官托馬將軍在阿拉曼戰役最後一天被俘,這是他向蒙哥馬利將軍敬禮。
10月中旬過後,英國第7裝甲師所在的第8集團軍已是萬事俱備,只待一聲號令。10月下旬,隨著兵員和裝備源源開到,第8集團軍已成為一支兵強馬壯、士氣高昂的精銳之師,有3個軍共12個師,其中4個是裝甲師,擁有兵力23萬,一線坦克1440輛,其中500輛是新式美制“格蘭特”式和“謝爾曼”式坦克,二線還有坦克上千輛。19日和20日,蒙哥馬利召集三軍中校以上軍官,發布實施“輕盈作戰”的指示,號召每個官兵只要生命尚存就奮勇殺敵。

作戰開始後,英國第7裝甲師從走廊一穿而過,然後呈扇狀展開,分頭殺向德軍縱深。隆美爾調集坦克拚死攔截,雙方爆發了一場空前的坦克大戰。隆美爾站在一座小山頂上指揮戰鬥,眼看著英軍轟炸機一隊接著一隊飛來,把他的士兵炸得血肉橫飛。英軍幾百輛坦克隆隆駛來,如入無人之境,德軍炮手來不及射擊就被打死。晚上,非洲軍軍長托馬報告說他

英國第7裝甲師蒙哥馬利

手下能作戰的坦克只有30輛,至多不超過35輛,意軍已潰不成軍。

第8集團軍深入利比亞窮追不捨。隆美爾敗而不潰,一氣向西狂奔,直到2200公里外的突尼西亞才收住腳!

阿拉曼一戰,英國第8集團軍打死打傷、俘虜德意軍5.9萬人,其中俘虜一名德軍將軍和9名義大利將軍,繳獲坦克350輛,火炮400門,軍用物資數千噸,把德意軍徹底逐出了埃及西部和利比亞。自己付出了損失人員1.35萬人、坦克432輛的重大代價。

英國第7裝甲師打敗了納粹德國的非洲軍團,為取得北非戰場的勝利立了奇功。

重返伊拉克

英國第7裝甲師伊拉克戰爭期間,“沙漠之鼠”的兩名坦克手在巴斯拉警戒
英軍第7裝甲旅編制為6000人,是英國陸軍中最富有沙漠作戰經驗的裝甲部隊,主要裝備有“挑戰者”Ⅱ型坦克200輛,以及“武士”型步戰車、AS90型自行火炮等,官兵訓練有素,機動力、打擊力和突防能力都很強。該旅在伊拉克戰爭中扮演了打頭陣的急先鋒角色,於2003年3月20日戰爭爆發之日越過科威特伊拉克邊境,向伊南部要衝巴斯拉發動地面攻擊,配合美軍第3機步師、第4機步師和第1騎兵師等部長驅直入,直逼巴格達。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第7裝甲旅撤回英國國內,英國將於2005年10月份派出精銳的“沙漠之鼠”赴伊,調整駐伊英軍部署,意在穩定伊拉克局勢,履行英美特殊戰略關係義務,助美國一臂之力。

英軍第7裝甲旅重返伊拉克,面對的將不再是薩達姆政權無心戀戰的正規軍,而是分散行動、打了就跑的反美武裝,必然會困難重重。而且海灣地區高溫燥熱,沙塵暴不時肆虐,武器裝備損耗大、保養難,“沙漠之鼠”重型裝備又多,保障起來更難。後勤保障出現問題,對英軍士氣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