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紙

苔紙

苔紙是一種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加工紙,有手工及機制生產。

古紙名。是一種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加工紙,有手工及機制生產。其製造原理是,在撈紙前,向紙漿中添加少量有色的纖維狀物質,再打槽撈紙,於是紙面呈縱橫交織的有色紋理。這種紙是我國西晉時所發明,多用於寫字。從現存古代實物觀之,添加物常用綠色的水苔或黑色的髮菜之類。水苔又名石發,因此用它來裝飾的紙稱“髮箋”或“苔紙”。亦名側理紙陟里紙。
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晉武帝﹞即於御前賜青鐵硯……側理紙萬番,此南越所獻。後人言‘陟里,與‘側理’相亂,南人以海苔為紙,其理縱橫邪側,因以為名。”宋顧文薦《負暄雜錄·紙》:“苔紙以水苔為之,名側理紙。”宋陸游《予所居南並鏡湖北則陂澤重複抵海小舟縱所之或數日乃歸》詩:“歸來寫苔紙,老憊無傑句。”宋陸游《破陣子》詞之二:“苔紙閒題溪上句,菱唱遙聞煙外聲。”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陟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