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盤古王公園

花都盤古王公園

花都盤古王公園,花都區新八景之一,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北部,距廣州火車站36公里,距花都中心城區14公里,距獅嶺鎮城區1公里。

基本信息


盤古王誕的民間藝術
從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初重建獅嶺盤古王廟以來,民間就把每年農曆八月十二日定為盤古王誕日,由十二日至十五日一連四天舉行慶祝活動。時值夏收夏種之後,民間農閒,前來慶誕的民眾人山人海,香火鼎盛,炮竹不絕,一連四天上演大戲、搶炮、鬧花燈、舞獅,小商販也進場擺賣,有香燭、食品、飲料、吉祥物、轉運風車等出售,場面熱鬧非常。盤古王山的盤古王誕慶祝活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停止進行,文革後逐步恢復,1985年盤古王廟和其他古蹟、道路環境由民間集資修整後,1986年民間組織—盤古王理事會正式發動民眾,重開慶誕,八月十二日觀眾達6萬多人。以後每年慶誕日都有3萬多人。區內部分村莊的獅子隊參與慶誕。天剛亮,各地獅隊鑼鼓喧天,舞獅進場後,各獅隊在盤古王廟前大廣場一字擺開,同時起舞,慶誕活動達到高潮。近幾年又恢復了演戲活動,一連四天下午、晚上演大戲(粵劇)或歌舞表演。 古老的獅嶺瑤俗
獅嶺盤古王誕的習俗考查起來,歷史淵源非常久遠。很久以前,花山和獅嶺有瑤族同胞,他們最早把盤古認為始祖,認為盤古是萬能的偉人,從農曆八月十一日就慶祝盤古王誕,那時叫做“盤古王節”,慶祝活動與今不同,是日,瑤胞男女盛裝打扮,跳長鼓舞,唱盤古歌,打花棍,放花炮,熱鬧非凡。青年男女還擺堂歌,互相
對唱,唱詞多是慶賀豐收和男女相愛的內容,據說花縣的瑤胞後來被漢族同化,“盤古王節”的習俗變成了今天的“盤古王誕習俗”。但古老的習俗是豐富的民間藝術表現,是民間表達慶賀豐年,祈求平安,追求愛情的願望,是一種健康的民間習俗,花都區有關部門準備在“盤古王誕”恢復這古老的民俗,讓民眾得到更加豐富的民間藝術享受。 重陽節登高的好地方
花都區民間歷來十分注重在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過去凡是當地比較出名的山,都有民眾去登高。為防止山火,現在政府指定只有盤古王山、芙蓉嶂、梯面高百丈才能登高,其它山頭一律禁止登高。是日,這幾個山頭登高者達十多萬人。花都民間重陽登高是由來已久。傳說古時候,有個姓羅名坤的人,夫妻住在山腳下,靠種田過日子,勤勤懇懇,生活過得不錯。這對夫妻樂善好施,知道誰家有困難,便擠出一斗米去接濟。有一日黃昏,羅坤收工回來,碰到一名道士向他求食宿,他便帶道士回家吃飯留宿。第二天早上,道士臨走時對羅坤說“九月九,你家裡會遭災啊!”羅坤忙答:“平生不做虧心事,我怎會大難臨頭呢?”道士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你不用急,我會幫你避禍逢吉,只要你在九月九這天搬家到附近山上,找一塊地方把草木鏟乾淨,並做些糕點帶點,自然平安。到了九月九,羅坤夫妻天未亮便攜兒帶女,帶著衣物在附近山頂沒有草木的禿地上安頓下來。當他一到山頂,回頭一看,只見房子濃煙滾滾,大火越燒越猛,從山腳燒到山上。幸得羅坤一家在山頂禿地上,火燒不到,保住了全家性命財產。從此此事傳開,各地民眾第逢九月九怕遭火災。便登山避難。也傳說是因水災而登高。不過,九月九登山這件事慢慢成為習俗。而且這天登高要做糕點吃,“登高”、“吃糕”的“高”與“糕”同音,至今還流傳有一首民謠:“重陽佳節吃糕糕,消災避禍要登高;男女老少得安寧,長壽吉祥樂陶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