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英村

芝英村

芝英村位於永康市中部。芝英鎮人多地少,種植業以糧食為主,兼種蔬菜、瓜果、茶葉、油菜,有少量的珍珠養殖。

基本信息

(圖)至今保存完整的公祠芝英村至今保存完整的公祠
芝英村位於浙江省永康市中部。距城區12公里。由一至八村(行政村)和1個居民區組成,是永康農村最大的自然村。原屬遊仙鄉三十一都,1931年屬芝英鎮。1961年11月屬芝英人民公社,1983年9月屬芝英鄉,1984年恢復芝英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芝英。1992年有2537戶,8344人。

簡介

芝英村位於永康市中部。芝英鎮人多地少,種植業以糧食為主,兼種蔬菜、瓜果、茶葉、油菜,有少量的珍珠養殖。畜牧業較興旺,主要有豬、牛、羊、雞、鵝、鴨、兔、蜂。副業較發達,下徐店粉乾、上徐店索麵、芝英冰模和鐵皮箱、前舒酒麴、亳塘竹編等傳統副業,較有名氣。芝英村是永康工業重村,一批批能工巧匠經過幾年人的磨鍊,許多由小敲小打起家的手工業已發展成為鄉企業和二輕骨幹企業。已擁有實力較強的棉紡、鋁錠、銅帶、銅鋁製品、農機、衡器、鑄造、鑄鋼、五金、電動工具、電器、模具等骨幹行業。

民俗風情

芝英古名大田。東晉時,汝南有應詹者,從晉元帝渡江而南,仕至鎮南大將軍,封觀陽侯,其子應元,招為駙馬,以功任御史大夫,後隨父遷家於此。“此則南宗應氏之始。”後因族屬繁衍,更村名為諸應。“宋有傅岩者,自大田徙仙居,其後裔又自仙居徙縉雲。嘉熙間曰九二府君者,乃自縉雲還諸應家焉。”其後有靈芝產墓之祥,乃更村名為芝英。
從明清至民國,芝英有應氏祠堂72幢。多為二三進建築。上進安放木主和香案,中下兩進一般空著,作聚會之用。子孫住房遇有不幸,也可暫作居住。每個祠堂,都置有田地山房等常產。常田租給子孫永佃耕種,租谷收入作祭祀之用。祠廳管事會負責收租、祭祀。每年清明前後舉行祖祭。祭祀異常隆重,祭品非常豐盛。參加祭祀子孫要臨場“接籌”。以“紅籌”之多寡,把祭祖的“份子”散發給參加祭奠的男姓子孫。各人“紅籌”的多寡,和年齡、學歷、功名的高低有關。按民國時期分散份子的標準,一個應氏男姓子孫至少可分到1份。如果年滿60歲,可加1份;年滿70歲再加1份,逢十累加。如果初小畢業,可加1份;高小畢業,再加1份;國中畢業,又加1份,逢級累加。多者可拿到10份以上“份子”。為了安排祭祀,事先要做大量準備工作。其中一項,就是要匡計好“份子數”,搞好籌劃。
應氏大宗祠是祭祀芝英應氏始祖的場所。大宗祠管事會由族內功名最高、輩份最長、年齡最大、最有權威的人組成。從明嘉靖年間開始,至1949年,歷年管事成員保持18人。大宗祠管事會在族內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合族訂有二十條《家規》,其標題為:建祠宇、守封塋、撫群從、事尊長、端心術、慎言語、養童蒙、行冠禮、議婚姻、嚴內外、謹稱謂、崇節儉、治喪葬、時祭饗、貽世業、黜異端、厚宗、馭群小、供賦役、殖資產。男女老幼,以此律己。若有違者,合族共討。諸如清明祭祀、劃田資助學宮義學、纂修省志訪核人物、議立社倉、籌建義莊、義會、開創義市、建立文會,創辦學校、競選國大代表、選拔校長鎮長保長、成立消防水龍會乃至元宵活動、打更防盜等等事宜,一般都通過大宗祠管事會討論議決或贊允。遇有族人違犯家規公德,大宗祠則採取“開大宗祠”的辦法予以嚴肅懲治。開大宗祠時,總管事端坐於正堂,族人旁聽於堂前兩側,違者罰跪於堂前。大宗祠裁決之案,縣衙一般不再更改。由於這樣,非應姓鄰村也間有乘開大宗祠之便,委託應氏大宗祠裁決事端。
宋明而後,芝英人文蔚起。明代,有應仕濂獨建縣學,應尚道家設私塾,應屏山創建善林書院。至清代,又有應修創建西園書院,應孟義建造洞靈書院,應鼎和建設培風書院。由是文教興隆,芝英應氏中舉者39人,登進士者有應典、應廷育、應煒、應振緒、應德完、應濟川、應鳳儀等7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西園書院為培英高等國小堂以後,培英國小經費全由應氏大宗祠包攬。凡是應姓,學雜費全免。
應氏大宗祠管事會的族權直至1949年5月解放時逐步解體,其儒禮遺風直至實行土地改革後廢除。村鎮建設和公益事業轉由人民政府主持興辦。

人文歷史

芝英村民富有革命傳統。清末,有初入龍華會,後入光復會,從事辛亥革命、剛正清廉的民國永康首任民事長應貽誥;有追隨孫中山投身辛亥革命,主持正義,將宋教仁兇殺案公布於世的江蘇民政長應德閎。
1927年2月北伐軍光復杭州,芝英村應毓蘭、應愛蓮投身於革命。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芝英村成為永康革命活動中心。共產黨員以培英國小分部(天房)為據點,創建中共永康縣委的前身--培英國小支部。1927年9月,應毓蘭、應業芳發動農民公開打出農民協會大旗,組織農民進城“請願”,迫使縣長同意釋放進步人士,繼續實行“二五”減租。1932年11月,應愛蓮事先做好串聯,由紅十三軍派隊襲擊芝英警察局,擊斃警察局長,推動了抗捐抗稅鬥爭,壯大了紅軍隊伍。1938年,在實行新縣制,保長可由百姓選舉時,共產黨員應愛蓮當選為保長後,辦起民眾夜校,動員青年婦女參加學習,並在其中發展共產黨員30多名,這些人大都成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在永康的骨幹力量。1945年10月,應飛被派回永康進行革命活動,次年3月在芝英下地塔宣布成立中共金華地區臨時工作委員會,重建部隊,在括蒼山建立長期鬥爭的革命根據地。1947年9月,在共產黨員施世之的的協助下,金華地區武工隊襲擊了芝英鎮公所,繳獲武器,10月,應飛、李秀芝、李西京等人又率部燒毀芝英田糧辦事處的糧據、糧冊,破壞了當局的征糧部署。1948年9月,以應飛為支隊長的浙東人民解放軍第六支隊經濟小組,去芝英村征糧,遭到國民黨自衛中隊的包圍,在當地民眾的協助下,與敵人進行了10多個小時周旋,安全返回部隊。後芝英人民又與人民政府緊密配合,給武裝襲擊芝英區政府的土匪以迎頭痛擊,保衛了新誕生的人民政權。

經濟發展

(圖)芝英村生產的蒸汽桑拿用品芝英村生產的蒸汽桑拿用品
自然村內,計有縣屬工廠1家,鎮辦企業15家,村辦企業13家,私營聯辦企業88家,家庭工廠628家,共744家。產品有沖床、棉紗、衡器、食鍋、鬆緊帶、銅火鍋、不鏽鋼電熱鍋、冰模、電視機天線、電熱杯、銅皮、饋線等百餘種,這些產品幾乎都與國內大市場相接軌,銷往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遠銷海外。在眾多的村鎮工業中,有市特級企業永康市棉紡廠,市特二級企業永康市鑄鋁合金廠、永康市有色金屬材料廠,市一級企業永康市模具電器廠、永康市壓延廠、永康市銅材加工廠、永康市華通電器廠。
鎮辦企業,永康市棉紡廠,創建於1987年,總投資3800萬元,有紗錠2.2萬餘錠,一套精梳設備。生產高檔系列純棉紗,產品大部分供外貿出口。1992年有職工1300人,共創產值3200多萬元,新增的化纖氯氣紡車間即將投入生產。永康市模具電器廠,生產電熱杯、不鏽鋼自動調溫電暖鍋和三用紫銅火鍋系列,產品由北京、上海、天津一級站經銷。1992年增加投資400餘萬元,擴建廠房和新增錫青銅帶、板材自動化設備系列,即將投入運行。永康市銅材加工廠,生產銅板、銅帶,產品行銷10多個省市,是浙江省的重點福利企業。
私營企業,永康市有色金屬材料廠、永康市華通電器廠和永康市鑄鋁合金廠,1992年產值分別達到1263萬元、634萬元和1361萬元,向國家上交稅收分別達到79.07萬元、45.77萬元、57.15萬元,個個被評為市級創稅大戶。隨著村鎮工業的發展,專業市場日趨興旺。村內各類商店已發展到500餘家,從事工商業者3000餘人,每逢集市,上市交易人數5~9萬。市日平均成交額50~60萬元。芝英生產資料專業市場,以當地傳統的小五金為依託,創建於1988年9月。經營工廠加工剩下的熱冷軋薄板、廢角料、條料、廢舊鋼材等。市場匯聚了中國20多個省市的廢角料。其優勢是“廢物利用,變廢為寶”。邊角料小到做圖釘、頭髮夾的,大到做鐵鍋的,應有盡有。除了三分之一供應本市外,三分之二銷往浙江、江西、福建、江蘇、上海等省市的50多個縣(市)。1990年成交額突破1000萬元,1991年達到1500萬元,1992年不下2500萬元。芝英已成為全省獨一無二的邊角料集散地。
芝英各行政村在大力發展工商業的同時,重視農業投入。鎮人民政府每年都從企業上交利潤、管理費以及鎮財政超收分成中,各提取20%,支持各村作為農業發展資金,為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打下基礎。

基礎設施

芝英村落村內擁有較齊全的文化、教育、衛生、福利事業單位,有文化中心1所,電影院1所,私營舞廳1所、錄像室10個,萬冊圖書館正在籌建之中。教育衛生有完中、中心國小各1所、幼稚園3所、區級醫院1所、環境衛生隊伍2支。社會福利方面,1990年建成的鎮敬老院,條件是浙江省最好的,是孤寡老人的幸福樂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