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敬

艾敬

艾敬,1969年9月10日生,遼寧瀋陽人,藝術家,詞曲作家,創作歌手,作家。曾經創作出版發行五張個人演唱專輯,以及其他EP單曲。艾敬在九十年代初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風靡亞洲,被譽為中國最具才華的民謠女詩人,曾創下華語歌手海外銷售記錄,並成功在日本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舉辦演唱會。200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艾在旅途》隨筆散文集,充分展示了艾敬的文學才華,並曾經作為專欄作家在日本以及國內知名雜誌撰寫專欄。2012年11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展I LOVE AI JING:艾敬綜合藝術展,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以來首位舉辦個展的當代藝術家。2013年6月艾敬雕塑作品《海浪》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2014年5月,LOVE AIJING:艾敬的愛巡展上海中華藝術宮。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艾敬艾敬
1969年出生於中國大陸,遼寧省,瀋陽市。父親熱愛民族音樂,擅長各種民族樂器,是艾敬的音樂啟蒙老師。母親是滿族人,年青時是評劇演員,艾敬從小耳濡目染,對表演藝術特別熱愛。國中畢業後,進入瀋陽藝術專科學校修讀聲樂,後加入瀋陽歌舞團,隨處跟團演出,年僅十七歲。
艾敬素有“流浪的燕子”之稱,她可能是明星中最愛旅遊的一個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她離開家鄉瀋陽去廣州、北京打拚,到後來旅居東京、紐約,多年來,她一直站在異鄉客的角度,用她的民謠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唱給世人聽。艾敬17歲的時候就去了廣州,之前她在東方歌舞團,團里的人介紹她給廣州那邊,說北方來了一個很能唱的小姑娘。她在廣州呆了一年多的時間,錄了六張專輯、一張黑膠唱片,都是改編歌——王傑和羅大佑的歌。她們經常是去著作權協會交幾十塊錢,然後就開始錄這些歌了,等於也沒有直接盜版。那段時間挺順利,她還主演了電視劇《情魔》,那時候她18歲,大概是1988年。在那個年代,一個尚未成年的北方女孩就這樣無所畏懼地去了廣州。艾敬的家庭對她很放心,因為這個長女很早就懂得照顧自己。

之前,艾敬在北京跟甲丁他們合作錄了不少翻唱,當時她參與了一張合輯叫《大趨勢》,在裡面唱了一首《瀋陽,我的故鄉》,那個合輯賣了600多萬張。所以,其實17歲在北京的時候,艾敬就有點小名氣了。”帶著小名氣的艾敬在廣州掙了“很多錢”。一首歌幾百塊,一張專輯幾千塊,她覺得太多了,花不了。這就一下子讓她想到了很多事情,比如為什麼不能唱自己的歌,而老要翻唱別人的歌?還有,這個錢還能掙多久,諸如此類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從小漂泊的緣故,艾敬想得比較多,比較遠。”在這些困惑的驅使下,艾敬發覺,還是要回北京。

國中畢業之後的艾敬直接進了藝校,從瀋陽來到北京,去了廣州,又回到北京———這些大的轉折發生在一個普通少女的14歲到18歲期間,她卻覺得順理成章。艾敬從小就對自己的未來有很清晰的規劃。從小她就在家門口唱歌,唱《劉三姐》、《洪湖水浪打浪》、《江姐》。而艾敬的姨又是唱歌劇的,因此,她後來又學了評劇,以至於從來沒有想過任何“唱歌”以外的職業。

1989年下半年,從廣州回到北京的艾敬選擇了去中央戲劇學院學表演。當年的時代背景讓她的想法產生了變化,她不想再繼續重複錄唱生涯,於是憑著她主演的那個電視劇《情魔》進了中戲。說起這個戲也很有意思,因為當時廣州那邊接觸香港、日本電視劇比較多,他們不那么重視演員的科班出身。她能出演這個戲是因為導演們發現“哎,這個女孩長得很像山口百惠栗原小卷!那就讓她來演吧!”但是她真的開始演了才發現,自己在表演上懂的東西還真的是太少,所以後來選擇到中戲學表演。首次嘗試創作:也就是在中戲大專班進修期間,艾敬開始籌備自己的第一張專輯《我的1997》了。最早定下來的歌是《流浪的燕子》。做這張專輯的是“大地唱片”,他們覺得當時像艾敬這樣的年紀,有這樣漂泊經歷的女孩實在太少了,堅持要用這首歌,唱片的主題也因此確定下來。隨後又定下了《離家的時候》、《我要回家》等等。黃小茂當時寫詞,他按照這個路子幫她找了不少歌。到了最後,她自己寫了那首《我的1997》。

艾敬對文字的愛好其實在小時候就養成了。上國中時,她們班主任是教語文的,她很早就發現自己不喜歡上別的課,只喜歡上語文。所以她就給了艾敬很多的課外文學刊物看,還讓她寫讀後感,她對文字的感覺就是從那時候奠定的。之前她其實也寫了一些歌,但覺得肯定沒法出版。而且她還有一個愛好,當時聽了一些廣東歌和英文歌之後,她喜歡給它們填上中文詞。當時全部的歌都挑完了,她覺得鬆了一口氣,所以感覺要把自己所有的經歷都寫出來一樣:“我的音樂老師是我的爸爸”、“我17歲那年離開了家鄉瀋陽”,像這樣平鋪直敘的詞。然後她拿著詞去找當時比較有名的人譜曲。很多人都說,“哎喲,這種詞兒沒見過,怎么譜啊!”但王迪在這個時候很有眼光地站了出來,跟她說:“這個詞你必須自己寫鏇律。”她當時只是對自己的文字還有點信心,寫曲子基本沒碰過。後來他們“逼”著她寫出了這首歌。

這張唱片的製作匯集了眾多當年流行音樂界的一線人物,為了《我的1997》,很多人熬了無數個夜。唱片發行之後,專輯中的其他歌曲幾乎全被這首《我的1997》的光芒蓋住了。第一次創作就獲得了如此大的成功,是艾敬根本沒有想到的。開始她很開心,覺得至少有一個自己的創作,哪怕是躲在角落裡的。她完全沒有想到它能被別人接受,甚至覺得它不算是一首“歌”。在她看來它跟民謠更像,比如鮑勃·迪倫(Bob Dylan)和蘇珊娜·薇格(SuzanneVega)的那些歌。她記得蘇珊娜·薇格有一首歌叫《我的名字叫盧卡》(mynameisluka)那首歌的歌詞就特別生活化:“我家住在二樓,如果你聽到我們再吵架,很吵,你不要太介意……”

《我的1997》的廣受歡迎,讓艾敬在那個年代成了一個符號。她不但在國內贏得了大量歌迷,也接到了許多來自國外的演出邀請。他們看到“1997”、“黑貓白貓”,他們認為她在寫政治,但她其實完全沒寫什麼政治。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數人記住的是“我的那個他在香港”。艾敬認為沒有就沒有自己的今天,他是她音樂道路最重要的開始。其實,艾敬和劉卓輝的故事從她一到廣州就開始了。她到廣州的第二天就認識了他。那天她剛到廣州,然後去錄音棚錄音,剛好這個棚是他朋友開的。那時他在幫Beyond做《光輝歲月》,大地唱片公司也還沒成立。後來他們都離開廣州,她回來上學,他在北京籌備“大地唱片”。她並不是“大地”的第一個歌手,在她之前,“大地”還參與投資製作了常寬何勇的唱片。
對她而言,是他幫我確立了音樂上的方向。本身他是一個詞曲創作人。當時的香港樂壇只認這些翻唱或者填詞的歌,在那種情況下,不會有香港公司願意簽她。即便簽了,也會把她包裝成葉倩文林憶蓮那種路子,是劉卓輝鼓勵她開始創作的。後來她也看到他寫部落格批評她上張專輯《是不是夢》太藝術化。她覺得他說得對,可能因為她現在跟其他藝術門類,比如美術之類的走得比較近吧。現在她的音樂太過色彩化了,而國內大家的欣賞習慣可能還是第一看歌詞,然後看鏇律。

完成了《我的1997》、《艷粉街的故事》以及《外婆這樣的女人》這些帶有強烈個人回顧色彩的敘事作品之後,艾敬的音樂越來越“國際”,也越來越淡出國內歌迷的視線。但艾敬自己並不覺得後期的作品缺乏敘事。
大家不大接受是因為她已經走出中國了,走出去再看,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比如《紐約紐約》,她覺得一個紐約人可能不大能寫好這個城市,反而是她作為一個中國人,會對這個城市有一個鮮明的感覺。《我的1997》中雖然是從艾敬的角度來看,但是其中經歷的所有東西都是跟大家有關係的,包括《艷粉街的故事》也是。這么多年她不是在寫自己一個人的事,《Made In China》講的是海外的遊子找到“中國人”標籤的自豪感。”她的敘事在音樂裡面一直沒有缺失,她一直在通過“艾敬”這個鏡頭來觀察旅途上的風景。如果她一直待在北京,可能她的描述會更加本土化。大家能感受到,她的視野是在不斷開闊的,這樣的視野是她用青春和激情還有歲月換來的。
她最有感覺的兩個城市是北京和紐約,她對這兩個城市有種若即若離的感覺,這種感覺讓她能體察到很多一直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人無法體驗到的東西。比如她回來之後,很能體會那些來北京打工尋夢的人的感覺,在熱鬧繁華背後的那種寂寞。甚至她早晨起個大早去吃個豆汁兒油條都會覺得北京是如此的可愛。但如果她一直待在北京,可能這樣的情緒就不一定能那么鮮明地體察到。

一路漂泊的艾敬從瀋陽到了北京,又從北京到了廣州、香港、日本、紐約、倫敦……對她來說,漂泊已經成了生活的常態,故鄉在哪裡似乎完全不重要了。“我發現其實我屬於‘遊牧民族’的後代,我是滿族血統,很認同這種漂泊。有時候我跟我妹妹說:‘這次在紐約我就不回來了。’她說:‘你肯定過段時間就回來了。’結果果然我3個月以後就回來了。這種季節性的遷徙對我來說已經成為生活的一個常態了。”雖然艾敬從小就離開了家,但她的父母很難得的也認同女兒的流浪。她記得我到紐約之後,拍了一些照片傳回去給爸爸媽媽看。爸爸說她看上去很快樂,哪裡快樂就應該去哪裡。所以她很感謝我的工人父母,他們給了她追逐夢的自由,而沒有把一些很功利的東西加在她身上。但此時此刻的她發現,確實應該給父母更多的一些回報了。

現在的艾敬一邊在紐約讀著英文看著畫展演出過著有規律的生活,一邊還在飛來飛去繼續自己的音樂創作。她希望明年會有新歌出來,因為這樣的一個大時代,她不想缺席,她想發出我的聲音。”有個電影叫《天堂電影院》,當小男孩準備去外面學電影的時候,老人有一句台詞是:“年輕人你別回來,別懷念。”對艾敬來說,她的回顧已經通過那些作品完成了。她更需要的是往前追。如果人總是回頭懷念,就會局限在一個空間裡。

演藝經歷

艾敬艾敬
1993年
1月《我的1997》在中國大陸發行。
2月專輯推出1個月,銷量已高達四白金(20萬),2月27日《人民日報》引進版排行榜,艾敬專輯高居榜首。
4月去新加坡馬來西亞作宣傳,在馬來西亞開了兩場歌友會。
6月在香港城市理工大學舉行小型個人演唱會。
7月在獨立國協哈薩克斯坦《亞洲之聲音樂節》比賽中獲市長獎。
8月與台灣陳昇合唱王洛賓的名曲《在銀色的月光下》,收錄在滾石唱片發行的專輯《情歌紀念日》中。
9月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盼奧運大陸、港、台青春歌手擂台表演賽》。
10月在香港參加《灣仔國際流行音樂節》,代表中國的艾敬成為此次音樂節的焦點人物。
在香港錄製第2盤專輯中的三首歌曲《情陷89》,《Love In My Dream》和《三套車》,製作人是澳大利亞INXS樂隊的鼓手 Jon Farriss。
11月由加藤登紀子譯詞及主唱的日文版《我的1997》在日本發行。
在上海錄製由台灣陳昇製作的《外婆這樣的女人》和《艷粉街的故事》。
12月《流浪的燕子》music video在中央電視台第一屆《春蘭杯MTV大賽》中獲金獎及最佳創意獎。
1994年
1月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個人演唱會。
被日本「富士電視台」的《ASIAN BEAT》節目邀請到日本接受採訪,該節目專門介紹亞洲音樂,在日本具有極大影響力。
錄製《河在流》,這首歌由日本著名女歌手加藤登紀子譜曲,艾敬填上中文詞,作為加藤去年錄製艾敬《我的1997》日文版的回禮。
2月《我的1997》入選上海東方電台《群星耀東方》第一屆十大金曲,並獲最受歡迎女歌手獎。
CD《我的1997》入口到日本發行,反應奇好,創亞洲外語唱片在日本的最佳成績。
3月在日本富士電視台的《ASIAN BEAT》演唱會中作壓軸演出。
4月在衛視中文台主持每周一次的節目《電影世界》,歷時三個月。
《河在流》在日本「TBS 電視台」《NEW 23》節目作為4月份的片尾曲。
7月大阪參加《MEET THE WORLD BEAT '94》的戶外演出。
8月哈薩克在首都阿拉木圖作為嘉賓參加《亞洲之聲音樂節》演出。
東京參加《加藤登紀子演唱會》。
新瀉在海灘上舉行的《新瀉夕陽演唱會》,現場觀眾達5萬人。
日本在東京武道館和名古屋城堡公園參加《CLUB ASIA》演唱會,演出者還有新加坡的「DICK LEE」和日本著名樂隊「THE BOOM」。
9月日本在東京、名古屋及大阪參加《加藤登紀子演唱會》。
10月日本2l日《我的1997》由「SONY MUSIC」正式在日本全國發行。
京都29日參加《亞洲音樂節》,同台演出還有崔健。
11月東京3日參加《亞洲音樂節》。
為日本「NHK電視台」拍攝元旦節目《地球交響樂》,帶領攝製隊走訪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瀋陽和北京兩地舊居,並去了香港與正在舉行音樂會的小澤征爾會面。
12月武漢新歌《外婆這樣的女人》入選武漢楚天廣播電台十大金曲並榮獲最受歡迎女歌手獎。
1995年
1月香港 元旦日演唱《我的1997》,為「NHK」的《地球交響樂》節目作衛星直播,並與「小澤征爾」通過衛星畫面互相交流。
北京參加在北展劇場的《輝煌94演唱會》,該演唱會被認為是對中國大陸94年流行樂壇的大檢閱,獲《94風雲人物獎》。
20日專輯《艷粉街的故事》在中國大陸發行。
3月南京17-18日南京所有主要媒休合作舉行的「95中國歌手反盜版演唱會」。
4月青島4日拍攝青島電視台的《艾敬與城市民謠》電視專題。
東京21-22日Nissin Power Station舉行兩場個人演唱會,NHK節目《ASIA LIVE》衛星直播《Love In My Dream》,「WOW WOW 電視台」於6月9日播出演唱會實況。
日本21日第二張專輯《艷粉街的故事》在日本全面發行。
5月26日參加《ASIA LIVE》「中央電視台、NHK聯播」
6月香港5日拍攝《艷粉街的故事》music video
上海11日上海電台《十大金曲》頒獎年度總選,獲獎歌曲《艷粉街的故事》,並榮獲“最風光歌手獎”。
北京18-19日參加首體《神奇的女人》演唱會(為婦聯籌款)。
香港20-24日拍攝《接近艾敬》攝影集的部分照片,攝影師為杜可風。
日本24-30日參加「NHK」電視台的節目《夢》,艾敬演唱了《三套車》、《The Rose》和《我的1997》,伴奏全是NHK交響樂團。
7月倫敦7日進修英語課程。
8月東南亞16日港、台、星馬同時發行《艷粉街的故事》專輯,同期還發行一本108頁的攝影集《接近艾敬》。
瀋陽24日《中日青年和平友好萬里行》賑災義演。
9月大阪11-12日參加「CLUB ASIA '95」演出,一同參演者還有日本的「THE BOOM」、新加坡的「DICK LEE」及中國大陸的崔健。
東京19日參加「CLUB ASIA '95」演出。
北京22-23日天壇參加由 「TOKYO FM」主辦,「中央電視台」和日本「NHK」電視台共同製作的《中日和平音樂祭》,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
艾敬艾敬
11月東京18日 《東京亞洲音樂節》,進行50分鐘的演唱。
22日EP《我的1997 Version Plus》在日本發行。
12月沖繩錄製第三張專輯。
1996年
2月北京錄製第三張專輯。
3月東京錄製完成第三張專輯《追月》的全部歌曲。
5月貴州在黃果樹瀑布為海飛絲「Head & Shoulder」洗髮水拍廣告。
台灣9日參加「鄧麗君懷念演唱會」。
香港14日「MIDEM ASIA 唱片博覽會」舉行小型個唱。
7月倫敦16-22日 拍攝《追月》music video
9月北京10日「Hard Rock Cafe」舉行生日 Party 及第三張專輯首發式。
東京13日參加《ASIA LIVE》演出。
10月香港14日 以艾敬第三張專輯主打歌《追月》做主題歌的韓國電視劇《墮落天使》在鳳凰衛視中文台開始播放。
11月北京6日 獲得「中國歌壇十年回顧歌手成就獎」。
北京9日參加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成立一周年展示會,演唱《追月》。
北京參加「中國歌壇十年回顧演唱會」,演唱 unplugged 版本成名曲《我的1997》。
北京11日艾敬自己導演的 music video《黑貓白貓》開拍,與「張藝謀」的《搖到外婆橋》攝影師呂樂合作。
12月上海27,28日 在「L.A. Cafe」舉行《軒尼詩 v.s.o.p. 艾敬唱出界》兩場小型演唱會。
1997年
1/18南京96年十佳中文專輯頒獎晚會;《追月》獲「十佳中文流行唱片」,艾敬則獲「最佳創作歌手獎」。
1/28昆明「雲南音樂台」十大金曲頒獎晚會,獲最受歡迎女歌手獎,《追月》獲十大金曲。
2/27香港參加鳳凰衛視中文台節目展示會之演出,唱《我的1997》。
3/6北京錄製《我的1997》英文版。
5/21日本CD Single《我的1997》日本發行。
6/4香港New EP《My 1997》英文版香港發行。
6/21北京參加Channel[V]舉辦迎'97[非常中國] 100 期演唱會,演唱《我的1997》。(此節目於7月1日Channel[V]播出)。
6/30香港日本NHK電視台關於香港回歸的衛星直播布導。
7-8月美國於紐約Fordham University 進修英語課程。
8/29日本於東京Spiral Hall 參加 Sony Music Showcase。
9/4美國於紐約林肯中心 Avery Fisher Hall 的 CMJ Music Festival演出。在紐約期間並會見了殿堂級製作人Phil Ramone (曾製作 Billy Joel, PaulSimon, Bob Dylan 等)。
9/23上海參加上海電視台與大阪 NHK 電視台紀念合作十周年演出,演唱了《島上》、《東京餐館的中國女孩》,由上海交響樂團伴奏。
11/9北京 北京首都體育館參加“紀念唱片誕生120周年”演唱會,演唱兩首新歌《我和貓》及《魚兒離不開水》。
1998年
1月份2日 上海,參加“98亞洲風”直播晚會,與來自16個國家的藝人同台獻藝,演唱“不捨”。
3月份17日 到美國洛杉磯錄製最新專輯。{圖片}
8月份為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拍攝了個人專題片。
9月份10日 在北京 KEEP IN TOUCH 酒吧舉辦生日 PARTY。
10月份 5-19日 到東京灌錄新專輯的最後一首歌《異鄉人》,製作人是日本一級大師世路正德 (Masanori Sasaji)。並同期拍攝了唱片封面照片 , 攝影師也是大師級的操上和美(Kurigami Kazumi)。
25日杭州世貿廣場,演唱《艷粉街的故事》《你就是我的翅膀》和《複雜》《果兒》《MADE IN CHINA》,大約一萬人觀看此次演出,對於三首新歌,反響熱烈。
11月份11月9日至12月6日再赴紐約生活。並拍攝了兩首新專輯的music video 《異鄉人》和《Made In China》。
12月份6-13日 到日本進行為期一周的宣傳工作,第四張專輯《Made In China》於12月12日在日本首先發行。
12日日本出新唱片
20日參加杭州衛視與歐洲東方衛視共同製作的晚會“相約1999”,演唱《MADE IN CHINA 》和《魚兒離不開水》。
艾敬艾敬

1999年
1月 2日東京 出席 NHK FM 舉辦的元旦節目,特別為日本的中國留學生演出。
2月 3日 鳳凰衛視新年晚會演出。
10日 瀋陽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出。
3月 21日 香港 於China Club 參加亞洲 Sony 總部籌辦的歌手演唱會。
28日 瀋陽 參加遼寧電視文藝台頒獎晚會,獲“海外特殊貢獻獎”。
4月 9日 為北京 STARBUCK 咖啡店開業剪彩。
10-16日“Made In China”登上 TVB 8 頻道金曲榜冠軍。
12日 在 STARBUCK 咖啡店召開新歌發布會。
5月 31日 “Made In China”成為北京文藝台流行榜冠軍歌曲。
7月 10日 瀋陽 以《時代商報》形象大使的身份參加《時代商報》創刊慶祝活動。之前,《時代商報》創刊號以頭版和另外三版的篇幅刊登了艾敬的文章及照片。演出現場在瀋陽鵬利廣場,有3-4千人,艾敬唱了艷粉街和中國製造兩首歌,並進行簽名送報活動。瀋陽 88.8 熱線進行了現場直播。
8月 24日 美國 CNN 電視台關於中國國慶節目採訪。
9月 2日 瀋陽 出席賓士轎車瀋陽維修站落成儀式。
9日 瀋陽 應邀參加瀋陽市政府舉辦的有100對新人的世紀婚禮。
遼寧 參加 99遼寧國際啤酒節晚會。
16日 台灣 TVBS 專訪。
10月29日 在瀋陽市遼寧大學舉行的個人演唱會完滿成功。[演唱會場刊],[演出圖片],[宣傳圖片]
11月7日 到鄭州電視台 參加(綜藝新幹線)。
11月8日 到香港利舞台戲院出席香港才女郭錦恩首次執導的電影(迷失森林)首映禮。本片以艾敬的 [魚兒離不開水] (sound clip) 和 [不捨] 作為插曲。
11月10日 在蘭桂芳(迷失森林)的慶祝派對上演唱。
11月16日 飛往紐約渡假去。
2000年
2/22北京參加《明星打工》系列電視劇拍攝,此節目在全國有線電視網播出並向海外發行。每集有不同的場景和情節,但都會請一位明星在不同環境下打工。艾敬這次飾演在動物園打工的動物飼養員,宣傳愛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3/18瀋陽體育場,由遼寧電台文藝台舉辦的第5屆中國原創歌曲評選頒獎晚會。艾敬獲海外特殊成就獎,並演唱 MADE IN CHINA。
3/20參加天津電視台四十周年台慶現場直播晚會,演唱《花兒》。同時接受天津電台,天津有線台,天津日報,晚報,文化報等十幾家媒體的採訪。
3月28日舊金山 KVTO 電台 "話越地平線" 長途電話直播訪問。
3月28日 北京參加 Beatles 經典唱片 [Yellow Submarine] 在中國首次發行的演出,與國內各知名歌手樂隊一同表演Beatles名曲。
3月31日湖南電視台經濟頻道“歡樂2000”綜藝晚會,演唱“MADE IN CHINA”,“魚兒離不開水”,並與現場樂隊即興表演《我的1997》。
4月10日中央電視台《北京傳真》專訪,該欄目同時在全國25家省級電視台陸續轉播。
香港TVB channel 8 採訪。
山東衛視《女性新幹線》專訪,並作為該欄目設立首期樣片播放。
4月18日出席由世界經濟論壇主辦,在北京舉行的 [中國企業高峰會] 其中一個講座 -- 在中國不斷改變的市場經濟中媒體的角色。
5月6日作為 MY WEB 校園原創歌曲大賽兩名特邀評審之一,參加評選活動。該活動在全國八個城市 45所大學生中通過舉行校園晚會的形式初選。另外一名評審是老狼
艾敬日本演唱會日程:
7/29 名古屋 [名古屋國際中心]
8/1 大阪 [Heat beat]
8/4 東京 [ON AIR EAST] Japan Concert Picture shot by fans

專輯介紹

專輯:
《我的1997》《MADE IN CHINA》《Party》《你是我的天使》《天空原野》《是不是夢》《水牛66》《紐約紐約》《雪花兒》《艾在旅途》《艷粉街的故事》《追月》

在艾敬身上有一種內在流行歌手罕見的人文氣質,她似乎更願意把自己讓進生活的濁流里,以一種逆流而上的姿勢,唱出不一樣的真實的聲音。

因為艾敬的特立獨行,使得她到現在看起來也是孤獨的。其實只是因為她太真了。太真的人,有時會給人猝不及防的尷尬,讓人無法直面她清澈的眼睛,在她面前你只能沉默,然後想逃開。只是因為她的真,她丟失了一些人。就像她的第一張專輯《我的1997》 ,把香港人嚇到腳軟。其實她只是坦白,想說的都在歌里,各位沒有那么都虛設的東西,單別人聽出假象,就被假象嚇壞了。

艾敬艾敬
在中國,歌手是一個異類的職業,他們基本上代表“俗”、“淺”和“富有”,但艾敬不是,她更像一個都會裡的白領——舉止淡定,語音平和,言之有物。現在艾敬的鋒芒仍在,但卻已經不會是咄咄逼人了。但站在人流中的艾敬看起來還是有些孤獨,因為她的歌不是面向鄉村的,而她所降落的城市裡,現在充斥的是快餐性的,淺嘗轍止的感情遭遇,沒有人去想“為什麼”人們只是消耗正在擁有的,而當不再擁有時,只會將扭臉將沒有擁有的變成可能擁有的。又有誰去多餘問一句“為什麼”呢?!艾敬的孤獨源自於她的“誠實”,艾敬通過自己的方式思考,通過自己的音樂描述,音樂的個性外延至生活的個性,艾敬就成了“非主流”。
創作者和音樂個性之間的關係,好象武狹小說里的劍客與劍。真正的劍客為劍藝而艱辛追求,在他們的眼中劍本身是次要,重要的是劍藝,要不然就會陶醉在“枯枝傷人”的遐想中。艾敬就是一個獨行的劍客,不僅讓所有人都記住了她的獨門劍法,更開啟了樂壇新時代(後來她的歌曲類型被定位為“城市民謠”,與李春波等人一起成為史冊中必不可少的代表人物)。
就象年輕的劍客都要闖蕩江湖,去磨練、比拼、鑽研積累一樣,艾敬的視野不在拘泥於自我的天地中。世人熟知的艾敬在她的《MADE IN CHINA》之後豁然開朗,之後的兩年,一個陶醉於獨門劍法的劍客,開始把目光投向社會、投向世界,調動一切手段豐富感知。旅行,錄音,創作歌曲,學習語言,寫隨筆,學繪畫,改變了她的生活卻不曾改變歌者的身份。跨出了家門的生活與合作,不僅為她的音樂贏得自信,更使她能多角度多方位觀察思考。此時,一個只有兩個字的詞用在她身上非常合適——“閒適”。從《我的1997》到《MADE IN CHINA》,再到《水牛66》和《NEW YORK,NEW YORK》,對靈感的捕捉,音樂元素和手段的占有融匯,艾敬的劍還是那把劍,但劍藝和功力以今昔非比。

她的第四張專輯《MADE IN CHINA》是在美國完成的作品,完全真實露骨的作品,讓很多人聽後慚愧。美國給艾敬的感受始終是有些凌亂的,她心裡始終放不下的,卻是倫敦。她曾經說:“在倫敦錄製歌曲,是我的夢想。”於是,一個看起來有些孤單的身影出現在倫敦,一個看起來仍然是個小女孩的女人,操著並不流利的英語與所有的樂手溝通,是誰在背後給了她勇氣和支撐的信念,我們不得而知。從前,她身邊一直有人在幫助,真正落了單之後,她遲疑了一下,還是義無返顧地向前去。“英國是一個大門,從這裡,向歐洲去,然後,可能是丹麥瑞典。”

艾敬說,自己是個停不下來的行者,她從瀋陽出發,足跡遍布紐約、洛杉磯、東京、倫敦。現在的生活基本上就是紐約北京、北京紐約。問她什麼時候停下來,艾敬笑著說不想,她享受在路上和流浪的感覺。“我從來沒有真正渴望過停留,這可能與我是滿族———遊牧民族有關吧。只有當自己是過客時,才自由、快樂。比如在香港,早上我能聞到勤勞的味道,想像出最初香港是怎樣一個漁港。在北京也一樣,我會一大早到後海吃早點,我也會感受到北京的變化。”艾敬也不否認,《流浪的燕子》這首歌就像一個預言,預示了她此後的生活狀態。

《MADE IN CHINA》,雖然這張專輯因為沒有得到更好的宣傳而很少有人完整地聽過,但是這也許是艾敬生命中的分水嶺,在那之前,她多少是有點激進的。那之後,她沉靜了下來。這種沉靜,用她的話說,如同“沉到海底”。如果你曾經潛過水,你會明白她說的那種水下的靜,是極致的,充滿力量的靜。她在這兩年里,走來走去,過這充實餓生活,並且踏實。她說“我學會了聽別人講話。”這對於他,是一個進步。一個聰明的女人,有時是不耐煩聽別人的蠢話的,但一個有智慧的女人,卻懂得傾聽,懂得任人擺布,然後再微笑著說:“嗯,我覺得”艾敬,她做到了。
女人的思考,似乎總帶有一點悲劇性,從《我的1997》始,她的幽默,就被人誤讀成“黑色幽默”。她說,其實她一直在為“藍領”歌唱。她來自“藍領”家庭,她生長在艷粉街,她一路走著,觀看著,說看到的,說想說的,你可以說她對事物的理解有偏頗,但她毫不虛偽,她沒有欺騙過自己,更無從逞論別人。
艾敬一直在為現世的生活歌唱,醜的美的,一概要談談。但,中國的流行歌壇,需要的似乎更多的的是風花雪月,是純情歌,是愛情的怒哀歌。艾敬對社會現狀的急迫感,變成了一隻僵硬的手擺出的僵硬的姿勢。她的歌,可能仍然是小眾的,雖然她努力向她的偶像BRUCE SPRINGSTEEN看齊,但她在偌大的中國,仍然顯得弱小。因為這個歌壇就是這樣的,只唱男歡女愛,但凡觸及思想,大家就面面相覷,想躲。但艾敬的柔韌就在此,她的作品,充滿了對人的尊敬,對愛的尊重。愛是永恆的主題,是心窩子裡的愛,她不想欺瞞而湊到歌舞昇平中。她知道愛有缺憾,她表達愛“愛”的方式,就是避口不提那個“愛”字,雖然她的臉上寫滿了愛意。

影響評價

民謠作為一種音樂種類而本分的存在著,以其特殊的表達方式,或快樂、或憤怒、或苦難的聲音,傳達著各種萌動的情感訴求。看似寂寥的民謠,如今卻已經由一個個的音符,滲透到了每一個都市人的心裡,在繁華的現代都市中,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驕傲地獨立著。2007年9月20日,由廣東星外星唱片推出的“星外星獨立音樂盛宴”觀點系列30張唱片,低調的陳列在全國各處的大小音像店中。不是以資紀念,因為當下的民謠已經不需要祭奠,當人們開始經常回味這種音樂,也意味著民謠這種孤獨的表達,不再是少數人的珍藏,所以不妨一起來欣賞獨立民謠的綻放,為民謠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的興盛而微笑。

同樣是民謠,在艾敬、自然卷們的音樂中,你找不到那些刺痛般的尖銳感與批判性。他們的作品,是更純粹意義上的個人創作,對音樂元素和創作手段的運用也更為純熟,激情慎密的音樂編排、既放鬆又富於控制的律動,都讓我們耳目一新,大量電聲樂器的加入,曾經簡潔樸素的民謠變成了優雅、快樂的情緒宣洩。這種民謠作品,遠離了宏大的主題,這些音符隨著生活節奏而真切地跳動,用快樂輕鬆的創作來表達對個體生命和情感的關注,率性而自由的,守望著現實的蒼白。

以一曲《我的1997》而紅遍大江南北的民謠女歌手艾敬,這是她出道十多年來的第一張精選集《艾在旅途?艾敬首張音樂創作精選集》,其中共收錄了14首她膾炙人口的歌曲。從早期的《我的1997》、《艷粉街的故事》到上一張專輯的《水牛66》、《是不是夢》,創作跨度長達十多年之久,在這張《艾在旅途》精選集中,還將首次把《水牛66》、《Made In China》、《魚兒離不開水》、《追月》、《艷粉街的故事》、《情陷89》、《流浪的燕子》、《我的1997》等諸歌曲的原版MV第一次在國內以音像製品形式正版發行,此外,一首艾敬胞妹艾丹全新創作的鋼琴曲《藍》以及艾敬的大段獨白都將收錄在這套精選集中。

金兆鈞(樂評人):她有一顆樸實的心
我很少參加歌手的新專輯發布會,可是艾敬的發布會,我一定要來!
我每天都要收到各種唱片,要聽幾張以上的唱片,這幾天,一直在聽這張《艾在旅途》,覺得真是不錯。現在的歌壇,早已不是艾敬剛出道時那個歌壇了,選秀節目那么多,大環境變了,歌手出來的方式也和當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歌壇是個人來人往的地方,歌壇的創作歌手也不少。可是像艾敬這樣名也不在乎,利也不在意,只在意音樂的,在意自己的生命感覺、音樂感受的創作歌手,實在太少了!她完全從自己的個人角度出發,這么多年來,還在堅持自己的音樂,我很感動。
專輯中有一首歌,《東京餐館的China Girl》,我覺得特別好聽,是很有水準的創作。民謠是一種音樂形式,更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在於,在都市這樣的環境中,依然能用樸實的心去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堅持理想,堅持最初熱愛的東西。民謠需要一顆樸實的心,艾敬做到了。

赤潮(樂評/巨鯨音樂網音樂內容創意組主管):
艾敬一直屬於先行者,即使是早期擁有流行金曲的專輯,它們在題材上的豐富和視野上的寬廣都是後來的女性歌手們所缺少的。與如今大名鼎鼎的獨立女聲像陳珊妮陳綺貞曹方張懸等相比,艾敬無疑來得更社會更人文,屬於承繼了老派流行音樂“樂以載道”精神的一撥,不僅有個人的尋求、抒發,更有對外界的關注與描述,她的音樂歷程也是隨著時代而前進的,是超越了以個人情調為主的現今獨立女聲的內涵與意義的。而且可貴的是,作為大陸的創作歌手,一直都保持著非常優秀的創作能力,很多作品都是詞曲皆佳,有著悅耳甚至是溫柔和體貼的聲音與美,力道也深厚。即使講述個人的小情感,像《Sweet Summer Day》這樣的Ballad作品,也絲毫不輸於後輩(可惜的是未能收錄進去)。
反評:1、還有太多的好歌沒有能收進來;2、星外星作為發行公司,在對這張唱片的包裝製作上未夠相等的級別;3、五色封面有搶錢的嫌疑;4、經典之作《外婆這樣的女人》不是完整版,少了後面的兒歌哼唱,減色不少。
尹亮(樂評/音樂周刊記者):
艾敬是國內女歌手裡最元老、最純粹、最獨立的一個。在“知女”歌手被膜拜和推崇的今天,艾敬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知女”歌手的元老。不過,用“知女”或者“民謠”來概括艾敬都是不夠全面的,因為艾敬在堅守音樂信仰的同時,已經深深地烙上了時代的印記。從中國流行音樂的覺醒到今天畸形的多元化時代,艾敬就像一個坐標,代表了女性文化及流行音樂在時代里堅守的姿態和變遷的足跡。這張精選在今天也只適合認識和熟悉艾敬以及閱讀和陪伴著中國流行音樂發展腳步的聽者。從《艷粉街的故事》、《我的1997》……《MADE IN CHINA》、《東京餐館裡的CHINA GIRL》……到《是不是夢》、《紐約紐約》一系列歌曲里,找回的不止是對艾敬的記憶和敬意,重要的是,它還可以為那些尚存理想和良心的音樂人提供一個反省的理由和證據。
反評:時隔上張《是不是夢》專輯三年,艾敬推出這張精選,既及時又不合時宜。說及時是因為艾敬已經快走到被遺忘的邊緣,說不合時宜是因為還有多少人會為音樂去重拾艾敬,真是個疑問。要知道,這不是一個用音樂表達理想和責任感的時代,雖然更想聽到的是艾敬的新作品,但現在這樣要求未免有些苛刻,但願這張精選能喚回一些喜歡她的人吧。
郭志凱(樂評人/中國互動媒體集團市場部經理):
“城市民謠女詩人”是樂迷送給她的禮物。唱片在時間的跨度有些大,音樂風格太多樣化,很難讓人說出那個時期的作品比較優秀。受國際化音樂影響較大,這也是她音樂上的一個共性,艾敬在十餘年的時間裡能夠一直堅持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音樂,這在內地樂壇上尚不多見,但從這一點來看,非常值得國內的歌手學習。被超女、網路歌手以及口水歌洗腦的樂迷很難領悟到艾敬音樂本身的寓意。當年嘻嘻哈哈演唱者《我的1997年》的那個女孩離他們的生活太過遙遠,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曾記得艾敬是誰!這是歌壇的一種悲哀,很可惜這中間誰都沒有錯。
反評:艾敬的演唱水準日趨完美,和以前唱片中的表現比較而言好了很多,但閉門造車式的音樂表現形式是這么多年制約她的一個瓶頸,市場方面的反饋就是向她提了一個醒。
郭小寒(北京青年周刊記者):
艾敬一直是中國最有人文氣質的城市民謠歌手,在她這近10年的人生旅行中,留下了很多真實而美好的生活印記,喜歡放低音量聽著她的歌兒寫點字看點書,那是一種溫和浪漫的感覺。很高興終於能把所有她的好歌集中在一張唱片裡了,這張精選確實選得很精,她的歌永遠不過時也永遠不被大多數人認可,但總能感動那些靈魂一直在旅行的人們。艾敬在自己的旅途上越走越遠,但留給了我們最真實的懷念。
反評:只能說封套真的很缺。
王碩(樂評人):
雖然艾敬把這張《艾在旅途》當作了精選集來發表,但對國內大多數聽眾來說,這更像是一張捎帶著幾首老歌的全新專輯。除了《我的1997》和《艷粉街的故事》之外,大部分歌曲都是我們未曾聽過但卻偶然聽說過的。對於一個出過5張專輯並且不甘一輩子只靠一首歌賺演出費的人來說,面對這種狀況確實有些尷尬。不過對於這張精選,倒是個好事兒,最起碼不會讓那些消費者因為聽過的歌太多而在掏錢時猶豫不決。其實許多人的精選都在於懷念,但艾敬的精選對大多數內地消費者而言,則是一個全新的認識過程。艾敬接受採訪的時候經常說,國內聽眾提起她的時候只知道《我的1997》,所以通過這張嚴格按照出版時間排序能讓人聽出這些年她心態上的變化和音樂上愈加追求鏇律和製作上逐漸精良的趨勢。
馮濤(樂評):
聽這張精選集是一次溫暖得回憶,高中時代曾經等在收音機旁收聽她的歌,並且錄下來隨身聽。到現在成長了,她已經融化在記憶里,再聽是溫暖的,同時也是平淡的,就像過去的歲月。
反評:既然已經退出,又何必再回來。明知道今時不同於往日,那個知性年代已經過去,聽這張《艾在旅途》,個人感情因素占絕對的主導地位,沒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是不適合也絕對聽不出感覺的。而且對即將出嫁的艾敬來說,這次回歸更像是對自己一段人生的總結性發言,跟音樂的關係不大。

民謠音樂人物

每當耳朵新鮮音樂陳舊時,敏感的音樂人就會俯身向下,沉入生活,擁抱民歌,在吟唱中記錄孤島變遷。他們挖掘整理出少數民族音樂,然後與流行音樂相結合,創作原生態民謠。關注的是浮華世界裡個人內心的平衡與體驗,尋求的是“我有我的姿態”。王夢麟說“我知道民歌不會斷的,我們的歌曲都是可以寫入華語歌曲歷史裡的,會一直傳唱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