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時期的玉石器文化及鑑別

良渚時期的玉石器文化及鑑別

這是一本介紹如何鑑別良渚文化玉石器的書。良渚文化是與紅山文化齊名的我國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這兩種文化都以精美的玉石器享譽海內外,由於良渚文化時期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再加上當時並沒有文字,所以要判定一件器物是否是良渚文化時期的是十分困難的。現在市場上尚未有一本系統介紹良渚文化玉石器的書,更不用說是如何鑑別良渚文化時期的玉石器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從良渚文化時期獨特的用管鑽法加工孔的技術入手,詳細地分析了用管鑽法加工出來的孔的特點,以及管鑽孔中的螺旋紋的特點。由於管鑽孔很難仿製,再加上良渚文化時期的玉石器大部分是用管鑽法加工出來的,從而解決了一大部分器物的鑑別問題。本書進而討論分析了玉石器的表面現象,從氧化和沁色入手,著重分析了雞骨白形成的原因、特點及表現形式,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良渚文化時期玉石器的鑑別方法。

本書對良渚文化時期的的起源及演變作了認真的分析,使讀者能對這一時期的主要器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也是鑑別良渚文化時期的玉石器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

本書所提供的良渚文化時期的斧、鉞、刀、圭這幾種器型之全,是國內任何一家博物館所不能比的。

本書揭示了圭的起源,解開了一個考古界的千古之謎,並對璜、璧的起源及演變作了認真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書圖文並茂,共有一百六十幅圖片,每一個論點和難點必有圖來佐證,看圖識文、通俗易懂。

通過本書的學習能使讀者初步掌握良渚文化時期玉石器的鑑別方法及從整體上提高鑑別能力。

雖然本書是專門介紹良渚文化時期玉石器鑑別方法的書,但書中介紹的方法和思路對鑑別同時期的高古玉器同樣有重要的參考和指導意義。

筆者首次寫書,文筆雖差但力求通順及通俗易懂,書中的全部觀點都是在實踐中的經驗總結,難免有不當之處,望指正。

作者簡介

章正義:1948年10月14日生

章正義章正義

原籍:浙江省黃巖縣人

197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在河南省武陟縣廣播局工作。1984年任廣播局副局長。1986年調到浙江省嘉興市人民銀行工作,任計算機硬體工程師

嘉興地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直至良渚文化的核心區域。作者利用業餘時間研究良渚文化,有一定的心得體會,曾在2004年9月出席在嘉興舉辦的全國《紀念馬家浜遺址發現45周年》會議,曾在會議上作書面發言。

目錄

第一章 良渚文化簡介
第二章 良渚文化時期玉器簡介
第三章 管鑽法和螺旋紋
第一節 管鑽法打孔與中國早期的手工機械——兼談馬家浜文化時期的中國早期的手工機械

第二節 管鑽孔的特點和孔的形狀的基本種類

第三節 螺旋紋

第四節 怎樣通過管鑽孔來判斷玉石器的真偽

第四章 良渚時期玉石器的表面特徵
第一節 表面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是良渚時期玉石器的主要特徵之一

第二節 氧化現象是良渚時期玉石器表面的主要特徵

第三節 其他表面現象

第四節 平面技術和玻璃光

第五章 良渚玉器的鑑別
第一節 有關玉的簡單知識

第二節 良渚時期所用的玉材

第三節 沁色、沁染、氧化和表面附著物

第四節 什麼是雞骨白

第五節 勿以“包漿”論良渚古玉

第六節 怎樣鑑別良渚時期的玉器

第六章 石斧和石鉞的演變過程
第一節 從手斧到石斧

第二節 從石斧到石鉞

第三節 石斧和石鉞的器型

第七章 石刀的演變過程和器型
第一節 標準形石刀(簡稱石刀)

第二節 標準形石刀的來源

第三節 標準形石刀的器型

第四節 小型對稱形弧刃石刀

第五節 帶把刀

第六節 鐮刀及其他

第八章 圭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第一節 圭在我國歷史上的作用

第二節 圭到底在什麼時候形成

第三節 圭產生的原因

第四節 良渚文化時期的圭是什麼樣的

第五節 假段和脊

第六節 圭的演變過程

第九章 玉璜的起源
第一節 關於馬家浜文化時期的玉塊和玉璜

第二節 玉璜的起源

第三節 玉璜在形態上的演變過程

第十章 玉璧的起源
第一節 小型璧的起源是管鑽孔留下的管芯的再利用

第二節 祭祀用品——小型器物的大型化

第三節 小型璧的大型化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