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中八策

船中八策

“船中八策”是坂本龍馬與後藤象二郎提出的八條政治改革計畫。1867年(慶應3年)6月9日,坂本龍馬與土佐藩參政後藤象二郎一同乘坐藩船夕顏號從長崎出發前往兵庫,於船上坂本龍馬向後藤象二郎娓娓道出日後成為新日本政治綱領的“船中八策”,包括“大政奉還”、“議會開設”、“官制改革”、“條約改正”、“憲法制定”、“海軍”、“御親兵”、“通貨政策”八項原則。後藤象二郎將坂本龍馬的“船中八策”與藩主山內容堂交涉,並作為白皮書交於幕府將軍德川慶喜手中,促成1867年10月的奉還大政。

歷史背景

船中八策原文手稿
船中八策原文手稿
十八世紀中,幕府沒落,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入侵,日本風雨飄搖。本著“尊皇倒幕、振興日本”志向的坂本龍馬,投身歷史大潮,以一己之力奔走,不惜背負脫藩之名,最終促成薩長聯盟、土長聯盟,成功瓦解幕府勢力。其後提出“大政奉還”,更是超越了權力之爭,體現出民主政制雛形。
其時,幕府下共有四大藩屬:會津藩、薩摩藩、長州藩、土佐藩,其中會津藩屬於佐幕派,薩摩藩與長州藩屬於倒幕勢力中的“武力倒幕”派,坂本龍馬出身的土佐藩則是倒幕勢力中的“無血倒幕”派,坂本龍馬本人是傾向於“無血倒幕”派。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雖然極力避免戰爭,卻實則希望能繼續保有權力。而對於這些藩主而言,“武力倒幕”或者“無血倒幕”都只是形式,重要的是掌握權力的主導。對於坂本龍馬來說,只要內戰爆發,都是日本的失敗。於是他促成了倒幕聯盟,同時又提出了“船中八策”,並把“船中八策”遞交給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船中八策”的主旨就是“大政奉還”,即超越權力之爭,止息干戈。
“薩長聯盟”接天皇密詔,計畫於1867年10月24日起兵,武力討伐幕府,但10月24日德川慶喜宣布“大政奉還”,即將天下大政奉還朝廷,政令由朝廷發布,頓時令武力討伐失去藉口。1867年12月10日夜,坂本龍馬來不及看此提議的成效就在京都遭到暗殺。坂本龍馬這個為日本振興耗盡心力的人,生前未能見到他的宏願實現,死後其思想卻如星火燎原。

八策內容

大政奉還,天下政權奉還朝廷(指天皇,而不是幕府),政令出於朝廷。
設立議會。
招攬天下才俊,去除從前有名無實的官員
通過廣泛的公議訂立和外國的交際。
折衷過去的法律,制定新的大典。
擴張海軍。(坂本龍馬因此被稱為大日本帝國海軍之父)
建立親兵拱衛京師
與外國訂立平衡金銀物價的法律

制定過程

定製時間

1867年(慶應三年)6月9日

定製過程

坂本龍馬和土佐藩參政後藤象二郎一起去覲見藩主山內容堂。這時山內容堂正在京都開四侯會議,坂本龍馬和後藤象二郎兩人於是從“龜山社中”的根據地長崎出發,乘坐土佐的藩船夕顏號前往拜見。在船上,坂本龍馬向後藤象二郎提出了“大政奉還”的綱領。坂本龍馬所說的“大政奉還”,就是把國體改為君主立憲制,逼迫江戶幕府把統治全日本的權力交還給天皇朝廷,自我降格為一鎮諸侯。

坂本龍馬提出的建議,由後藤象二郎補充,最終完成了八條規劃,這就是著名的“船中八策”。到了京都以後,坂本龍馬和後藤象二郎就向山內容堂詳細闡明了“大政奉還”的要旨,並得到山內容堂的首肯。通過山內容堂,後藤象二郎把“船中八策”遞交給幕府將軍德川慶喜。此後不久,坂本龍馬還在“船中八策”的基礎上,擬定了“新政府綱領八策”。

但是幕府並無意接受大政奉還的提議,德川慶喜率兵前往大阪,薩摩、長州兩藩陣營再次以武力進逼,敗退江戶。直到最後,薩長陣營以西鄉隆盛為代表,幕府以勝海舟為代表進行和談,幕府時代才正式告終。1867年10月24日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在二條城裡舉行了大政奉還的儀式,天皇頒布《王政復古令》,廢除幕府,標誌著日本進入明治新政府時代。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新政府的組織綱領就是在“船中八策”和“新政府綱領八策”的基礎上完成的。

明治憲法

船中八策中的許多條文日後被原封不動地搬入明治憲法和各種法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