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天文歷

為適應航海需要而編算出版的天文年曆,是天文航海的主要工具之一。

正文

航海天文歷的主要內容有計算準確日、月、行星、恆星的視位置,按日期編排,所列數據計算到0.1″;有日、月的中天和出沒時間以及有關天象資料。中、法、日、英、美、蘇等主要海運國家都出版航海天文歷,內容近似。1679年法國開始出版稱為《關於時間和天體運動的知識》(Connaissance des Temps)的天文歷,其中包括供航海使用的年曆。1767年英國開始出版《航海天文歷和天文星曆表》(nautical Almanac and Astronomical Ephemeris),其中列有月距表,首次使船舶在海上求經度成為可能(直到20世紀初有了無線電授時可以測定天文鐘差,月距表才被刪去)。美國於1855年開始出版《美國星曆表和航海天文歷》(American Ephemeris and Nautical Almanac),並於1858年開始出版航海部分的單行本。1914年英國出版第一本航海天文歷。中國於1954年開始由紫金山天文台編算,逐年出版航海天文歷。隨著航海計算器的發展,已有專用於計算器的航海天文歷,如美國海軍天文台1977年起每年出版《Almanac for Computers》,中國於1982年出版《計算機用航海天體位置表》試用本,效果良好。航海天文歷除了國家出版的以外,還有民間出版的和國際合作出版的。前者如英國里德和布朗兩公司分別出版的供小船使用的航海天文歷,其中除天文曆書外,還收有潮汐表、燈標、無線電信標等資料;後者如美國和英國於1960年起聯合編算出版的航海天文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