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若多

舜若多,意譯為空性,是佛學中般若經典論述的重點。

舜若多,梵文 Śūnyatā 的音譯,意譯為空性,是佛學中般若經典論述的重點,一般分為人空和法空兩部分,人空即沒有一個固定的“自我”,“我”這個實體是因緣和合的產物,受因果規律所支配,如果不按照佛法修行,則始終處於輪迴之中;“法空”指世間萬事萬物沒有哲學實體,只是因緣積聚的組合體,因此也只是一個空相、一個概念而已。如果能認識到這兩種空,那么就能破除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就能夠大開圓解、證得聖果。大乘佛教中觀和唯識兩大派別,都將空性作為研究重心,義淨大師總結其特點說:“中觀者,俗有真空,體虛如幻。唯識者,外無內有,事皆唯識。”
《大佛頂首楞嚴咒》前的偈頌里有“舜若多性”,大概是由於詩句字數的關係,才使用了音譯而不是意譯,並非“舜若多”不可翻譯或禁止翻譯。
附:楞嚴咒偈頌原文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祗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佛頂首楞嚴。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