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觀

興隆觀

興隆觀,位於北京平谷區,始建於唐鹹通年,興勝於明清兩代。

北京平谷興隆觀

簡介

北京平谷區興隆觀位於南獨樂河鎮峨眉山村

興隆觀 興隆觀

峨嵋山“興隆觀”始建於唐鹹通年,興勝於明清兩代。1942年毀於日軍戰火,2002年由燕興隆集團董事會成員在原遺址上捐款修復。“興隆觀”與峨嵋山下的寺院——“興善寺”齊名。過去每年的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各方百姓紛紛來此山朝拜,香火十分旺盛。道觀修復後,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首肯,每逢道場或齋礁之日,善男信女雲集於此,促心向善、頂禮膜拜,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縣誌》記載,平谷區(名勝欄)所記“興隆頂”:“在縣城東北二十里,建碧霞元君殿,其後建玉皇殿,山半有觀音廟,又前為山神廟,其下為回香庭,其南建戲樓。每歲四月十八日演劇為廟會,遠近男婦攜酒而游者紛如蟻聚,東西山麓幾無隙”。

布局

原有布局:(由下往上)
1、山神殿:正房一間、供奉神像兩尊為山神、土地

2、文昌殿:正房三間、前出廊,神像五尊為文昌帝君、孔子、朱熹、天聾、地啞

西配殿:三間房,神像四尊為胡三太爺、胡三太奶、藥童、藥女

東配殿:三間房,道士僚房

三官殿(已修復)正房三間、前出廊,神像三尊為天官、地官、水官

鐘樓、鼓樓:一鍾、一鼓

元君殿:正房三間、前出廊,神像五尊為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興娘娘、天花娘娘

東西配房:六間,道士僚房

玉皇殿:正房三間、前出廊,神像七尊為玉皇大帝、侍男、侍女、張天師、許天師葛天師薩天師

藥王殿:東配殿三間,神像三尊為孫思邈、張仲景、扁鵲

財神殿:西配殿三間,神像五尊為文財神、比干、武財神、趙公明、關雲長(關公)

發展

2002年,經與北京市道教協會協商,北京燕興隆集團董事長、農民企業家張書英決定無償捐贈600多萬元人民幣,對當初的興隆觀進行復建,恢復其千年道場的模樣。經過4年時間的重建修復,素有千年古剎之稱的平谷興隆觀於2007年3月4日(正月十五)開光迎客。開光法會的同時,宗教局給予興隆觀頒發“宗教活動場所證書”,並從北京其他道觀征請了8名道士,常駐該地,弘揚道教文化(目前不收門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