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寺[黑龍江]

興隆寺[黑龍江]

興隆寺,寺院名稱。全國比較著名的有,河北省清輝頭村興隆寺、黑龍江興隆寺、七里店村興隆寺、彪村興隆寺、白水興隆、正定縣興隆寺和楚雄興隆寺等。

基本信息

中國有多座興隆寺,本詞條主要介紹以下興隆寺。=

黑龍江興隆寺

興隆寺黑龍江興隆寺
興隆寺又名南大廟。在牡丹江寧安縣渤海鎮西南,建於康熙初年,是一組清代寺院建築、舊址為渤海時期寺廟,渤海政權滅之後,寺毀剎滅,但大石佛等猶存,故稱石佛寺。今存馬殿、關帝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等五殿。原有禪堂、配殿、鐘鼓二樓、今皆不存。

寺廟介紹

興隆寺建築規模宏偉,清初,在中央大街東側的一座寺廟遺址上重新建寺,稱為“興隆寺”,俗稱“南大廟”。寺廟四周用玄武岩石築起圍牆,庭院中有三百多年樹齡的古榆,樹高葉茂。後又新植鑽天楊、垂柳等。庭院蔭郁蒼翠,綠草職茵,綴以砂石小徑,顯得格外幽雅。

興隆寺的五得廟宅,原是金代建立的石佛寺,元明時損壞,清初天聰元年在舊址重新修建。五殿均為木製斗拱結構,朱欄迴廊,雕樑畫棟。鑲嵌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金碧輝煌。

目前,這裡已經成立黑龍江省渤海博物館。在五重殿內將分展出解放以來出土的歷史文物及數百年間的青花瓷器和一九七五年四月出土的“舍利函”。

興隆寺大雄寶殿

寺廟布局

興隆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寺院,距今已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這座寺院始建於唐代渤海國三代王大欽茂(737─793)時期,是上京城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占地數十餘畝,其大宏寶殿3間,高一丈余,殿內供奉伽蘭祖師、文殊普腎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神像。明正德元年重修,1945年平毀。金代和清代都在原址重建,金代名謂“石佛寺”,清代叫“興隆寺”。

興隆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寺院。在這裡不僅能看到清代古建築群的全貌,還能幸運地目睹寺內三大國寶,唐代渤海國時期遺存下來的大型石雕藝術品─石佛造像,石燈幢、石龜,還能看到其他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珍貴文物。

興隆寺外院西邊有一排高大的石碑。其中有乾隆皇帝為他的老師立的石碑、清朝抗俄將領薩布素為他父親立的石碑,碑文都是滿、漢文字對照,是很有價值的碑刻。最南邊的是公元1924年立的《創修寧安縣誌碑記》 ,它是考察現代地方史的寶貴資料。石碑下面的龜趺,也都是清代的龜趺,它們的造型渾圓,與烏龜十分相象。但這座上面沒有石碑的龜趺,卻是龍首龜身,造型稜角突出,與清代龜趺明顯不同。它是渤海時期的石雕,是珍貴的渤海文物。它身上的石碑早已丟失,至今沒發現。

興隆寺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五重殿宇,

第一殿,叫馬殿,殿內供奉著關聖的兩匹神馬,馬的旁邊各有一個馬童。

第二重殿是關聖殿,供奉著關羽關平周倉三位神像。

第三殿是四大天王殿,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和大肚彌勒佛。

興隆寺興隆寺關聖殿
四殿前這個鐵鼎,也稱香爐,是清代宣統三年(1911年)在安的山東籍各商號捐資鑄造的,鐵鼎是由蓋、腹、足三部分組成。這個鐵鼎,造型美觀、鑄工精細、反映了清末時期的冶煉,雕刻藝術,鼎文筆鋒流暢,文學華朴,是一尊具有極高價值藝術品。

第四殿是大雄寶殿,是興隆寺古建築群的代表作。大雄寶殿為單檐九脊歇山式、四邊過廊、全木斗拱建築,全殿沒用一根釘子、斗拱相接相卡,雕樑畫棟,建築十分宏偉壯觀。是黑龍江省獨有的一處斗拱建築。

大雄寶殿是寺院中的主殿,是供奉釋迦牟尼和他的弟子的佛殿,在興隆寺的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橫三世佛,居中的是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藥師佛,右邊是西方阿彌陀佛。

在五殿前的石雕作品就是舉世聞名的寺內三大國寶之一的石燈幢。是唐代渤海國遺留下來的大型石雕藝術品,又稱石燈塔,它的外形似塔似亭,簡稱石燈、石塔。石燈幢全高6米,由12節組成,共用大小石材40餘塊,大致分四個部分,即塔蓋、塔室、中柱石和塔基。以其組成節塊劃分,分為剎頂、相輪、塔蓋、塔室、仰蓮托、中柱石、覆蓮盤、塔基座、底石十二部分。這座石燈幢的石料是本地的玄武岩,又叫火成岩,也就是火山爆發時的岩漿凝固後形成的岩石。石燈幢從雕刻藝術建築藝術來說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具有典型的唐代雕刻和建築藝術風格,又有渤海國粗獷豪放的鮮明特點,是盛唐文化和渤海文化相結合的範例,也是渤海文化的象徵。石燈幢雖經一千二百餘年的嚴冬酷暑、風雨剝蝕以及戰火考驗,仍安然地保存下來,實屬不易,令人讚嘆。它是中國僅存的幢類石雕藝術品。

三聖殿是興隆寺的第五重殿,殿里有第三件國寶——大石佛。這尊居中而坐的大石佛,是渤海時期遺留下來的石佛造像,佛像高三米,面目安祥,細眉鳳眼、大耳垂肩、袒胸露懷、身披袈裟、體態端莊、兩腿盤坐在蓮花座上,是佛主釋迦牟尼的造像,這尊石佛和石燈幢為同一時期的,可謂是千年石佛。

興隆寺興隆寺慧覺法師

常慧法師

長春百國興隆寺位於城郊,可以說這是中國乃至世界都極為少見的念佛道場。淨空老法師親筆所題的“長春百國興隆寺念佛堂”牌匾,懸掛在念佛堂窗外的牆上。那裡的念佛同修們敬依淨空老法師的教誨,依一部無量壽經,精進念佛聽經,遵照《淨宗學會修行守則》去修行。堅持二十四小時晝夜念佛,如今已有四個年頭了。淨空老法師在講席上經常讚嘆的長春百國興隆寺住持常慧法師,每天都帶領同修們精進念佛。道場異常殊勝,發生了許許多多很不可思議的感應!

常慧法師日中一食,夜不倒單。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已有很深的念佛功夫。老法師曾盛讚她能上上品往生!2001年,她成功地閉般舟三昧關不坐不臥不眠共九旬,不思議之境界令凡人難以置信!她胎里素,12歲出家,沒上過學,不識字。可是,這次出關後,卻可以讀誦《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感應。末學幾年來經常到長春百國興隆寺做義工,親近這個道場,親近她老人家。

據末學觀察,她行住坐臥以及為信眾開示,日常一切所作所為,心中佛號始終不斷。常慧法師已經達到六根接觸六塵而心不隨境轉的程度。至於她老人家本地的風光,我們凡夫根本無法測知。長春百國興隆寺的僧眾很莊嚴很和睦,共修六和敬。魔強法弱的如今,這樣和合的僧團已極為罕見了!道場是八小時繞念佛號,八小時聽經,按照老法師對澳洲淨宗學院學僧的要求去做。各地的念佛同修們聞聽這樣清淨的道場後,紛紛到這裡來念佛或參學。據了解,已有二十餘個省市地區的同修們先後到這裡來念佛。長春百國興隆寺所興建的“彌陀村”,第一期工程已經竣工。等建成時,“彌陀村”念佛堂將會容納上千人繞佛聽經。那時,想要專辦死生大事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的念佛同修們,將會有一個極好極適合修行的場所!想要精進念佛專修專念一生成就的同修們,長春百國興隆寺非常值得您去參訪!

日常生活

興隆寺拜佛
3:00分打板起床
3:20分到念佛堂繞佛.
5:20分早齋
8:10分水果
上午時間繞佛、聽經、拜佛150個.
11:00分午齋
12:00分午休
1:00分打板起床
1:20分繞佛

2:30分誦《無量壽經》
3:40分繞佛,聽經,拜佛150個.
21:00分回向
21:30分休息

七里店村興隆寺

興隆寺河北興隆寺
興隆寺位於河北省永年縣臨關鎮七里店村,唐朝慰遲敬德所建,一九九○年續法法師主持重修,現存山門殿、大雄寶殿、祖師殿等建築,珍藏《大藏經》一部。

現任住持續法法師,八十餘歲,河北省邯鄲人,一九九○年出家,師從慧性法師,畢業於上海圓明講堂,兼任河北省佛教協會理事,邯鄲市佛教協會會長,永年縣佛教協會會長。監院無畏法師,四十餘歲,永年縣人,一九八五年出家,師從續法法師。

寺址∶河北省永年縣臨 關鎮七里店村

彪村興隆寺

興隆寺井陘縣興隆寺
興隆寺位於井陘縣吳家窯鄉彪村,又名鴻門寺,現存主要建築有正殿、東西廂房及千佛塔。

正殿坐北朝南,單檐懸山布瓦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高約6米,建在高0.6米的石砌台基上。東西配房各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硬山布瓦頂。

千佛塔建於金代,為樓閣式磚塔,平面八角形,高15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為石砌方形,塔身分三層,皆為磚仿木結構,設有塔心室,南面設門,余各壁做千佛龕,檐下施磚雕斗拱,二層下施有平座,二層塔身及塔檐作法與一層相同。三層及塔剎為後修配,塔記憶體石佛五尊、殘碑一通。

白水興隆

白水興隆寺位於房山區西北6公里歇山崗。白水寺又名興隆寺,俗稱大佛寺,始建年代不詳。

白水興隆白水興隆

由於年久失修,僅存無梁殿l座和3尊石雕佛像。大殿坐北朝南,重檐房殿頂,磚石結構。殿內有3尊花崗岩石雕站像,中為釋迦牟尼,高5.8米,與臥佛寺大銅佛不相上下,螺發,無高肉髻,兩耳垂肩,身著袈裟,腳踏橢圓形蓮花座。兩旁為阿難、伽葉二協侍。白水寺石佛是北京保存最大的石佛像。

正定縣興隆寺

興隆寺正定興隆寺天王殿
興隆寺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城內,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隆興寺正門高高矗立著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大匾,很是好認.還有門口有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纏人,寺廟內現已經沒有出家人,是否請香在於自己,在於心誠.。

隆興寺的主體建築是大悲閣。五檐三層,高33米。閣內正矗立著高大銅佛鑄像,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正定大菩薩。隆興寺的北側有榮國府,當是為拍攝電視劇《紅樓夢》而建。

隆興寺內包括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興寺的正門剪票處,供奉彌勒菩薩,天王殿門上懸有康熙皇帝手書“敕建隆興寺”金字牌匾。走過天王殿,就是原來六師殿的遺蹟。轉輪藏格,轉輪藏格始建於北宋,這座轉輪藏格直徑為7米,分為藏座藏身藏頂三部分,中間設一根10.8米的木軸上下貫穿。

慈化格、毗盧殿,“毗盧”是梵文“毗盧遮那”之略稱,意思是“光明遍照”。毗盧佛是釋迦牟尼得法身佛,這尊毗盧佛象高6.72米,三層蓮座的千葉蓮瓣上均鑄有一座式小佛,形成“千佛繞毗盧”的格局。另有三層四面佛,總計12尊,每尊毗盧佛都頭戴五佛冠,整尊佛像上總計大小佛像1072尊,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堪稱海內外孤例。從北面抱廈走出,穿過牌樓門,便可看見戒壇。走出戒壇,便可看到東側的慈氏閣。在慈氏閣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彌勒佛。在慈氏閣北面,是“龍藏寺碑”。御碑亭後便是整座隆興寺的
主體建築大悲閣。

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駐蹕,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可見當年這裡晨鐘暮鼓,鐘磬齊鳴,香菸繚繞,“南無”聲聲的歷史盛況。

楚雄興隆寺

興隆寺楚雄興隆寺
興隆寺位於雲南省楚雄市雲泉路,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法德大師率眾弟子創建,定名為“守吉寺”。定吉寺先建大雄寶殿五間,於次年(1379年)落成,內塑三佛世,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左國阿彌陀佛,右為藥師佛。大殿落成後,法德大師邀請附近各大寺院長老三十多人舉行開光儀式。

傳說在開光典禮時,高說在師認為“定吉寺”地名不是太好,而法德大師與的皇帝曾有多年交往,皇帝曾有安徽“皇覺寺”出家,建議法德大師到朝廷拜見皇上,求賜寺名。於是法德大師去求見皇上,明太祖念與法德大師在皇覺寺的交往,優待法德大師,賜寺名“興隆禪寺”,意思是興隆昌盛,還賜給黃金一千二百兩,綢緞十六匹,玉花瓶一對,並封法德為開山祖師。時間是1384年。

法德大師返回雲南後,擇吉日於乙丑年(1385年)臘月初八將皇上御賜“興隆禪寺”匾懸於新建寺門之上。

興隆寺楚雄興隆寺
“文革”期間興隆寺曾用於辦學校,1987年恢復為寺院使用,現已基本恢復原貌。占地五十餘畝,僧人三十多人,現在興隆寺的建築主要有照壁、山門、彌勒殿觀音殿三聖殿、大雄寶殿、祖師殿等,布局合理,結構完整。

寺內有碑刻13塊,塔林20座,重要文物有玉佛、古鐘、石碑等。法德大師為興隆寺的第一代方丈,有僧徒一百多人。

興隆寺現任方丈清緣法師,43歲,雲南大理人,任州政協委員,兼任楚雄市政協委員,鹿城鎮人大代表,雲南省佛教協會理事,楚雄市佛教協會會長,現任監院清福法師,32歲,雲南楚雄人,兼任楚雄市佛教協會秘書長,市政協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