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這是一首詠寫錢江潮的名作,敘寫江潮如雷似雪,有聲有色,十分壯觀。 孟浩然,唐代詩人。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
作者:孟浩然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雲迥,浮天渤澥寬。
驚濤來似雪,一座凜生寒。

作品欣賞

這是一首詠寫錢江潮的名作,敘寫江潮如雷似雪,有聲有色,十分壯觀。
錢塘潮又稱海寧潮,每當中秋佳節前後,錢塘江就要漲潮,舊曆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最高潮期。潮頭最高時達三點五米,潮差可達十二米,奔騰澎湃,勢不可當,是宇宙間的壯觀。自古及今,詠寫錢塘潮的詩詞車載斗量,但藝術成就最高的要數這首詩與宋代潘閬的《酒泉子·長憶觀潮》詞,被評家譽之為詠潮“雙璧”。
顏錢塘,即錢塘縣令顏某,生平不詳。障樓,杭州城外一觀潮處。這首詩可以分為觀潮前與觀潮兩部分。前四句寫觀潮前,“百里聞雷震”,先聲奪人。聞見雷聲,全城人馬,不論達官要人,還是百姓居民,“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傾城出動,到“江上待潮觀”。人們排列到江邊,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等待著潮水的上漲。觀潮盛況,於此可見。這些是對觀潮壯觀畫面的烘托。詩的後四句直寫觀潮的景況。但是,詩人仍不寫漲潮,而是寫:“照日秋雲迥,浮天渤(海)寬。”海闊天空,一望無際,在日光照射下,絢麗燦爛,天是遠的,海是遠的,天是藍的,海是藍的,湛藍的大海融進了湛藍的天空,靜謐開闊,令人心醉神迷!這是又一層烘托。接著詩人向讀者描繪出漲潮的壯觀畫面:“驚濤來似雪!”驚濤駭浪排空而來,如萬馬奔騰,潮水捲起的浪牆似一道突起的雪嶺,鋪天蓋地而來!畫面氣勢宏大,雄奇無比。結句“一座凜生寒”,是又一次襯托,用滿座觀潮人嚇得膽顫心寒,再次對錢江潮這宇宙的奇觀進行熱烈的讚頌。由於作者在描寫錢江潮時多次運用了烘托的手法,進行反覆的渲染,因而獲得了直接描摹所難以獲得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京師,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而亡。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一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孟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精力渾健,俯視一切。但這類詩在孟詩中不多見。總的來說,孟詩內容單薄,不免窘於篇幅。現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但竄有別人作品。新、舊《唐書》有傳。與王維並稱“王孟”。李白詩云: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