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用與重構的二重變奏

致用與重構的二重變奏

《致用與重構的二重變奏》是2009年10月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炎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致用與重構的二重變奏:清末民初倫理道德近代嬗變研究》內容簡介:清末民初倫理道德乃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近代發展,而道德致用與倫理重構可謂其兩大主要特徵。面對中國“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清末民初時人努力挖掘利用傳統道德的積極價值,以道義自任,積極投身於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國,振興中華,走近代化道路的潮流之中,演繹出一幕又一幕歷史活劇。在此過程中,為更好地發揮道德致用的功能,時人在自覺批判、繼承與弘揚傳統道德合理價值基礎上積極吸納域外新知,促使中國近代倫理重構漸次展開。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倫理道德逐漸從傳統儒學中疏離出來不斷近代化的學術演化歷程。此二者既存有區別又不乏關聯,彼此互動,並與其它社會文化相結合,促進了中國近代倫理學的初步確立,昭示了中國倫理道德的近代化發展趨勢。

作者簡介

趙炎才,男,漢族人,1963年1月生,湖北武漢人。祖籍湖北漢川。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歷史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82年參加工作。曾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專業為中國近現代史。長期致力於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兼及倫理學與中國政治制度史。曾參編《心學與中國社會》一書,先後在《江海學刊》、《天津社會科學》、《求索》、《學術研究》、《倫理學研究》等雜誌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部分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倫理學》、《中國近代史》等論文摘要收入或全文轉載。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清末民初倫理道德概述

第一節 “倫理道德”釋義

第二節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概要

第三節 清末民初倫理道德時代環境

第四節 清末民初倫理道德基本內涵

第二章 道德致用(上)

第一節 道德思維:救世、救亡與救國的源頭活水

第二節 道德理想:救世、救亡與救國的終極訴求

第三節 道德精神:救世、救亡與救國的內在動力

第四節 道德判斷:救世、救亡與救國的價值前提

第三章 道德致用(下)

第一節 道德選擇:救世、救亡與救國的實際抉擇

第二節 道德責任:救世、救亡與救國的意識自覺

第三節 道德實踐:救世、救亡與救國的具體外化

第四節 道德致用與倫理重構的彼此互動

第四章 倫理重構(上)

第一節 近代倫理重構一般

第二節 政治倫理:平等、忠於職守與公僕

第三節 政黨倫理:黨內、黨際與黨政道德

第四節 經濟倫理: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道德

第五章 倫理重構(下)

第一節 父子、夫婦與男女家庭倫理

第二節 私德、職業倫理與理想人格

第三節 公德、社會倫理與公民道德

第四節 近代民族、國家、國際倫理重構

第六章 倫理道德與其它社會文化之關係

第一節 倫理道德與固有文化、教育

第二節 倫理道德與宗教、風俗、經濟、科學

第三節 倫理道德與政治、法律

第四節 倫理道德與外國倫理道德

第七章 近代倫理道德發展趨勢及其歷史反思

第一節 中國近代倫理學

第二節 倫理道德內外縱橫比較

第三節 近代嬗變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 社會影響及其歷史局限性

餘論

參考文獻

個人相關論著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