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的哲學

自然科學的哲學

《自然科學的哲學》,作者亨普爾,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於2006年11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當代科學哲學和科學方法論的最主要問題,例如科學的發現和假說的檢驗問題、科學定律和科學理論的性質問題、科學解釋的結構及其功能問題、科學概念的形成和科學理論的還原問題等,都作了極為深入、極為嚴格又極為簡明的論證。對於所有這些問題作者都從科學史上挑選了最為恰當、最為典型又最為生動的案例來加以通俗的解說。因此,它作為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學哲學教材在世界各國廣為流行,在世界上已有十幾種文字的翻譯版本。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自然科學的哲學

本書對當代科學哲學和科學方法論的最主要問題,例如科學的發現和假說的檢驗問題、科學定律和科學理論的性質問題、科學解釋的結構及其功能問題、科學概念的形成和科學理論的還原問題等,都作了極為深入、極為嚴格又極為簡明的論證。對於所有這些問題作者都從科學史上挑選了最為恰當、最為典型又最為生動的案例來加以通俗的解說。因此,它作為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學哲學教材在世界各國廣為流行,在世界上已有十幾種文字的翻譯版本。

作者簡介

亨普爾,1905年出生於德國奧蘭尼恩堡。從1923年開始,他在海德堡大學和柏林大學研究數學、物理學和哲學。1934年在著名哲學家賴辛巴赫指導下獲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並在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主要著作有《科學解釋面面觀》、《自然科學的哲學》。

目錄

第一章 本書的範圍和目的

第二章 科學研究:發明與檢驗

2.1 一個歷史案例

2.2 檢驗假說的基本步驟

2.3 歸納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第三章 假說的檢驗:它的邏輯及其效力

3.1 實驗檢驗與非實驗檢驗

3.2 輔助性假說的作用

3.3 判決性檢驗

3.4特設性假說

3.5 原則上的可檢驗性和經驗含義

第四章 確證和可接受性的標準

4.1 支持證據的數量、種類和多樣性

4.2 藉助“新”檢驗蘊涵所做的確證

4.3 理論的支持

4.4 簡單性

4.5 假說的機率

第五章 定律及其在科學解釋中的作用

5.1 科學解釋的兩個基本要求

5.2 演繹律則解釋

5.3 普遍定律和偶然概括

5.4 機率性解釋:基本原理

5.5 統計機率和機率性定律

5.6 機率性解釋的歸納性質

第六章 理論和理論的解釋

6.1 理論的一般特徵

6.2 內在原理和橋接原理

6.3 理論的理解

6.4 理論實體的地位

6.5 解釋與“還原為熟悉的東西”

第七章 概念的形成

第八章 理論的還原

進一步閱讀的書目

索引

譯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