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決

自決

自決,是指特定主體依據自己意志處理一定事務的方式或權利。在民事糾紛處理方面,自決是最原始最簡單的處理方式,為我國法律所禁止。自決中野兮,蒼天舉直。” 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一·司徒公曆仕錄》:“有疑難事不能自決,不可不以咨問。斯賓諾莎認為萬物都是必然的,他在其代表作《倫理學》中提出“自由只是對必然性的認識和遵循”,他稱這種“認識和遵循”為“自決”,進而提出“我們有幾分自決,便有幾分自由”的命題。” 唐 白居易《祭小弟文》:“與其偷生而孤苦,不若就死而團圓;欲自決以毀滅,又傷孝于歸全。

基本解釋

1. [self-determination]∶不受外部強制而確定自己的行動或狀態

自決權

2. [commit suicide]∶自殺

與其偷生而孤苦,不若就死而團圓;欲自決以毀滅,又傷孝于歸全。——白居易《祭小弟文》

引證解釋

1. 自己決定,自行解決。

《史記·宋微子世家》:“於是 微子 度 紂 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師。”《新唐書·柳宗元傳》:“苟一明大道,施於人世,死無所憾,用是自決。” 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一·司徒公曆仕錄》:“有疑難事不能自決,不可不以咨問。”

斯賓諾莎認為萬物都是必然的,他在其代表作《倫理學》中提出“自由只是對必然性的認識和遵循”,他稱這種“認識和遵循”為“自決”,進而提出“我們有幾分自決,便有幾分自由”的命題。

2. 自殺;自裁。

《史記·呂太后本紀》:“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舉直。” 唐 白居易《祭小弟文》:“與其偷生而孤苦,不若就死而團圓;欲自決以毀滅,又傷孝于歸全。”《新五代史·唐臣傳·元行欽》:“及 莊宗 之崩,不能自決,而反逃死以求生,終於被執而見殺。”

3. 自行潰決。常指江河決口而言。

《漢書·溝洫志》:“議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跡而穿之,今因其自決,可且勿塞,以觀水勢。”

自決之書自決之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