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捷

臨沂大捷,也稱臨沂戰役、臨沂保衛戰,是1938年發生於臨沂(今山東臨沂市老城區)的一場由李宗仁戰略部署,張自忠、龐炳勛等人指揮抗擊日本坂垣第五師團主力的中日戰爭。臨沂戰役中,中國軍隊為爭取勝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創造出打死打傷日寇6000餘人的光輝戰績,挫敗了日軍由津浦路和臨沂兩路夾擊台兒莊的計畫,奠定了台兒莊戰役勝利的基礎。

臨沂一戰

臨沂為魯西南軍事重鎮,徐州東北之屏障,第5戰區右翼的重要據點,它地處南通新安
鎮(今新沂),西南通台兒莊、棗莊、嶧縣,北通費縣、泗水,西北通蒙陰、新泰,東北
通莒縣、諸城,東通日照,故臨沂得失牽動全局,為隴海、津浦、膠濟三大鐵路線安危所
系。第5戰區在悲壯地丟失滕縣的同時,龐炳勛、張自忠部在臨沂卻取得了自八路軍平型關
大捷後的第二個輝煌的戰績。戰後,李宗仁在評價臨沂激戰時指出:“臨沂一戰,津浦北
段敵軍左臂遂為中國軍隊砍斷,敵兩路會攻台兒莊計畫,遂為我所破。”
津浦線南路的日軍受阻於淮河一線後,日軍大本營不得不調整戰略計畫,改由北路日
軍擔任主攻。第一步,以磯谷廉介的第10師團為右翼,沿津浦路南下,直逼滕縣。以號稱
“鐵軍”的板垣第5師團為左翼,從青島出發,由青沂公路大舉進逼魯南軍事重鎮——臨沂
;第二步,兩支“鐵軍”會師台兒莊,爾後攻取徐州。
第5師團長板垣在平型關一役被八路軍115師重創,正是由於其輕敵冒進所致。本應收
斂其一向驕橫跋扈之氣,但本性難移,急於以不俗戰績血恥,全然不把即將面對的對手—
—龐炳勛之第3軍團放在眼裡。早在發兵之前,其參謀長梅津大佐提醒板垣:“與我們對陣
的是龐炳勛的第3軍團,大約有5個團的兵力。”
板垣不屑一顧地說:“龐炳勛蔣介石手下的一支即將解散的雜牌軍,不堪一擊!”
“不過,他們的抵抗很厲害!”梅津大佐鼓起勇氣繼續提醒他。
“據說,龐炳勛的士兵,多為中國滄縣一帶的男子。滄州古稱幽燕,民風剛強、好鬥
,龐炳勛也慣於驅使這些……”
這是敵人的自我吹噓!”板垣驕橫地說:“任何好鬥的、頑強的支那軍隊,在我所率
領的這支大日本皇軍的鐵軍面前,他們充其量不過是一群任我捏、任我踩的螞蟻!”
板垣的輕敵和狂妄到了極點。這注定了他失敗的命運。
面對氣勢洶洶而來的板垣師團,李宗仁決定啟用剛剛轉隸第5戰區的第3軍團龐炳勛部擔負
臨沂守備之重任。
時任第5戰區的參謀長徐祖詒對李的決定深感擔憂。徐認為,直指臨沂的日軍第5師團
是一支侵華的王牌軍,用龐炳勛這張雜牌去對敵人的王牌,豈不是以卵擊石?
李宗仁不這么看。他認為,在武器裝備上,中國軍隊是雜牌,敵軍是王牌,可是在民
心士氣上,中國軍隊難道不是王牌嗎?
李宗仁料定,日軍此時必然驕狂無比,要利用他們這種“驕兵必敗”的弱點,以中國
軍隊可以運用的數萬哀兵與之周鏇,拖垮它,打垮它!
這就是李宗仁獨特的治軍用兵之道。
龐炳勛,字更陳,河北新河人,1878年生。因其右腿在內戰中受傷致殘,外號“龐拐
子”。曾由北洋軍轉隸於馮玉祥麾下。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被蔣改編為第40軍。由於龐
炳勛在數十年的軍閥混戰中機警善變,多有倒戈之事,故口碑不佳。
李宗仁在第一次接見龐炳勛並賦予其重任之時,在收取龐炳勛的人心上很下了一番工
夫。
一開始,李宗仁就很誠懇地對龐說道:“龐將軍久歷戎行,論年齡,你比我整整大一
輪,你是光緒5年生的,我是光緒17年生的;談資歷,你在第三鎮當兵,又入隨營學堂和東
三省測量學校,在保全義勇團當了隊長,而光緒34年,我還在廣西陸軍國小讀書哩。因此
,論年齡談資歷,你都是我的老大哥,我是小弟弟。我本來不應該指揮你,不過這次抗戰
,在戰鬥序列上,我被列為第5戰區司令長官,擔任了一項比較重要的職務而已。所以,在
公事言,我是司令長官,在私交言,我們是親如兄弟的戰友,不應該有什麼上下之分。”
李宗仁早知道龐炳勛是個非常圓滑不好對付的人,內戰中善於避重就輕,保存實力,
這無人不知。但李宗仁有意不點破,語重心長地說:“龐軍團長,我今年47歲了,你已是
花甲之年,我們為國犧牲也值得了,這樣才不愧作一個真正的有良心的軍人。俗話說,養
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是我們為國效命的時候了。”
龐炳勛聽了李宗仁這番話,感動地說:“不管怎么說,第3軍團已列為第5戰區建制,
我一定聽從李長官調遣。……長官德威望重,我當部屬的,能在長官領導之下,為國家民
族效力,天日在上,萬死不辭!”
收得了龐炳勛的人心後,李宗仁要為龐炳勛排憂解難。從龐炳勛的口中李知道當時龐
部雖為軍團編制,實際上只轄5個團,約13006多人,步槍8000枝,手槍900枝,重機槍60挺
,輕機槍600挺,迫擊炮60門,山炮4門,戰馬300匹。整個軍團就這么一點點實力,中央不
久又有命令,要將龐炳勛把一個特務團歸併,共編為4個團。5個團都是足額的,中央要特
務團歸併,歸併到哪裡去呢?無法歸併,只有解散。軍政部的電令上寫得清清楚楚,說如果
不遵令歸併,就要停發整個部隊的糧餉。這是第3軍團的最大的難***。
李宗仁決定要解決這一問題。當著龐炳勛的面,李宗仁立即給武漢統帥部白崇禧掛長
途電話。在電話里,他把龐炳勛的苦衷統統給白崇禧說了,請他馬上找蔣介石請示,要求
軍政部收回成命,讓龐部維持現狀。軍政部很快回電:“奉委員長諭,龐部暫時維持現狀
。”龐軍團的編制問題就是這樣順利解決了。
李宗仁一個電話,竟然保留了將要被解散的一個團!龐炳勛打了幾十年內戰,還從未碰
上李宗仁這樣體恤部下的司令官,他激動得一把抓住李宗仁的手,老淚縱橫。
李宗仁馬上提筆給第5戰區兵站總監石化龍寫了個手令,要石總監儘量補充龐軍團的彈
藥和裝備。
龐炳勛做夢也沒想到,他一來到第5戰區,不僅實力沒有被李宗仁吃掉,還保留了即將
被遣散的一個補充團,又能領到大批彈藥和裝備,使自己的實力比以前大增,不禁感激涕
零。他發誓一般地說道:“長官放心,我這次絕不因為一己之私利而保存實力,一定堅決
執行命令,和日寇拼到底!”
李宗仁見時機已經成熟,便給龐炳勛正式下達命令:“我想請你率部固守臨沂重鎮,
遏止南下的板垣師團。可是,那板垣師團乃是日軍中的王牌部隊,自侵華以來,先後犯我
察、綏二省,現該部正在臨沂以北集結兵力準備與磯谷師團齊頭並進,南犯徐州。板垣自
恃裝備精良,極為驕橫,根本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
龐炳勛忍不住打斷了李宗仁的話,“我這次到臨沂,就是要跟板垣師團拚老命的。盡
管我早知道此人是個凶神,很會打仗,但是,我不怕他,只要第3軍團還有人活著,臨沂就
丟不了!”
李宗仁甚感欣慰。深信龐部在即將來臨的惡戰中定有所作為。
日軍第5師團坂本支隊在休整及增配坦克中隊後,於3月9日開始在飛機、大炮及坦克的掩護
下集中兵力,重新從湯頭向臨沂東北地區的第40軍發起進攻。守軍雖然拚死抗擊,但陣地
仍不斷被敵人突破。沂河以東、湯頭以南的白塔、沙嶺、太平、亭子頭等處先後失守,已
直逼臨沂,古城危在旦夕。
第40軍被壓迫至臨沂城郊地區。為了頂住日軍的瘋狂進攻,龐炳勛緊急調整了作戰部
署,命令116旅守衛正面,115旅為右翼,229團和特務團為總預備隊,並命令各部死守陣地
。正在城東沂河對岸的據守橋頭堡的部隊,便是那個曾被軍政部下令要遣散的特務團。今
天這一仗打得太慘烈了,龐炳勛不僅將自己的衛隊送入了第一線,而且連馬夫、伙夫、擔
架兵、運輸兵也都投入了戰鬥,身邊只留了幾名貼身衛士和傳令兵,這是他38年的戎馬生
涯中第一次下這樣徹底的決心。為了保衛臨沂,他準備把自己的“老命”連同5個步兵團這
點老本全部拼光,絕不保存實力,似乎只有這樣,他的良心才能得到安寧。
敵人的大炮又響了,是從城外東北角傳來的,像一陣驟雨那樣地密。機關槍的聲音變
得更急,好像千軍萬馬在狂奔。成群結隊的飛機,仍在瘋狂地俯衝、投彈,使陣地上成為
一片火海。爆炸聲越來越近,甚至連敵機上掃射的子彈,也已不時飛到了司令部的院子裡
。但是,龐炳勛仍然一動不動地佇立著,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前方。
防空洞離他只有幾十步遠。
他的貼身衛士哀求道:“老總,還是先到防空洞裡躲一躲吧!”
“躲什麼?”龐炳勛見4個貼身衛士仍在盯著他,把兩眼一瞪,叱責起來:“你們都給
我過河作戰去,一個也不要跟在我這裡!”龐炳勛指著戰火紛飛的沂河對岸。
衛士們一聽龐炳勛這么說,一個個面面相覷,不是他們怕死,而是擔心他們一走,龐
炳勛有個三長兩短。
“怎么?怕死嗎?”龐炳勛怒喝道:“誰要是當孬種,我先斃了他!”
“老總,你一定要多多保重!”4個衛士見龐炳勛的手上確已無兵可調,只好一齊跪了
下來,行了“壯別禮”:“我們走後,望老總千萬千萬要注意個人安危啊!”
“我的安危並不重要,臨沂的安危比我的安危重要得多!臨沂一失,我絕無臉面回去見
李長官,你們明白嗎?”說到這兒,龐炳勛仰頭長嘆:“我年將60,一腿尚瘸,毫無牽掛,
能參加保衛國家的抗日戰爭,是生而有幸啊!如果能在中國復興史上增添光輝燦爛的一頁,
固然是我們的願望;即使把我們壯烈犧牲的事跡在亡國史上寫上一行,也算對得起祖宗啊
!”說完,龐炳勛把衛士們一個個拉起來,送出了門去。
4個貼身衛士抹著眼淚,頭也不回地跑出了司令部,勇猛地衝過了沂河橋,投入了堅守
橋頭堡的戰鬥。龐炳勛見後,悲壯地一笑,把一把雪亮的大刀放在桌上,準備在最後一刻
使用。
激烈的戰鬥還在進行,在荒涼的沂河東岸打得難解難分。敵人的攻勢更為猛烈了,傷
殘的士兵被一批又一批地抬了下來。龐炳勛的4個貼身衛士中,已有兩個壯烈犧牲,還有一
個也被打斷了右腿。敵人的炮彈已經可以直接打到沂河裡,運送傷員的老百姓,不時被敵
炮擊中身亡。
“臨沂萬分危急了,我該怎么辦呢?……”龐炳勛猶豫著,拼著自己的智慧和心力,在
焦急地尋找出路。他幾次拿起桌上的電話筒,想給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打電話,請求他速派
援兵。但是,每次他只是把那電話筒緊緊地握了一陣,又總是默默地放到了電話機上。他
明白,眼下的川軍正在與磯谷師團浴血奮戰,津浦線南段的桂軍和東北軍也正在淮南與北
上的日軍廝殺,第5戰區的兵力不夠用,李長官此時實在是難以抽出援兵啊!而他最怕的則
是被人們誤認為他保存實力,不肯死戰。因此,他咬緊著牙關,苦苦地撐持著,就像一個
力不從心的人,肩頭硬頂著一座搖搖欲墜的橋樑。從外表上看,他平靜如常,但內心裡卻
急得如同滾油澆心!
正在此刻,前線總指揮馬法五從東門外打來了電話急報:“敵人的進攻太猛烈了,正
面部隊有些頂不住了,你看怎么辦呢?”
“頂住!給我死死地頂住!”
龐炳勛大吼一聲,正要放下電話,馬法五又喊叫起來:“軍團長,軍團長,你能不能
多少給我調一點兵?”
“調什麼兵?到哪裡調?現在司令部里除了我之外,還剩下了3名傳令兵!”
“我……我這裡已經沒人了!”
“什麼,沒人啦?沒人啦怎么還有人給我打電話?”龐炳勛控制不住自己了,一下子暴
怒起來:“沒人了你自己上,丟了陣地別回來見我!”吼完,他把話筒狠狠地摔在了電話機
座上。
龐炳勛的參謀長走了進來,待龐炳勛息怒後,他走近用不大的聲音說:“軍團長,日
軍已占領河對岸的東部制***點,山上一個營的弟兄們已全部陣亡。”
龐炳勛一驚,站了起來,鏇即又坐下了,長嘆一聲:“看來,參謀長,這一次我們是
真的完了?”
參謀長沒回答他的問話,兩眼眨了眨,鼓足勇氣建議:軍團長,我看與其在這裡等死
,不如把剩餘的人馬拉出去,脫離戰場往西撤,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撤?”龐炳勛狠狠地瞪了參謀長一眼,一口回絕:“不行!我今天撤下去,明天蔣委
員長就會砍我的腦袋。再說,我身為將官,若不以死報國,對不起臨沂的父老鄉親啊!”
參謀長默默無語,低著頭,紅著臉,站在一邊。
龐炳勛沉思良久,緩緩地對參謀長:“我現在沒別的選擇了,只有戰死在臨沂。參謀
長,趁現在還來得及,你趕快走吧,帶上我的妻兒老小一齊走,把這裡的情況向徐州李長
官稟報一下。”
“軍團長!……”參謀長臉色蒼白,嘴唇哆嗦著。
“走吧,去吧!”龐炳勛向他揮了揮手,無力地閉上了眼睛。
參謀長悽然淚下,久久不忍離去……
此刻的龐炳勛深知大勢已去,做好了必死的準備。
正當龐炳勛部與日軍在臨沂外圍激烈爭奪,面臨滅頂之災的危急關頭,李宗仁就已電令張
自忠的第59軍“即日由滕縣輸送到嶧縣轉赴臨沂,接龐(炳勛)任務,擊破莒、沂方面之敵
,恢復莒、沂兩縣而扼守之”。此時,第59軍正向臨沂轉進中。李宗仁為了使龐炳勛軍與
張自忠軍能更好地協同作戰,特派戰區參謀長徐祖詒代表戰區司令長官去臨沂指導作戰。
並致電龐炳勛,大意為:臨沂為台兒莊及徐州屏障,必須堅決保衛,拒敵前進。除已令張
自忠部來增援外,並派本部參謀長前往就近指揮。
龐炳勛接電後大喜。重新調整部署,縮短了戰線,以第115旅防守桃園至蔣家莊之線,
以第116旅防守蔣家莊至黃山之線,以第229團、補充團及軍、師直屬隊為總預備隊,控制
於臨沂城關地區,以第39師師長馬法五為前線總指揮。
3月11日,徐祖詒和張自忠率第59軍從嶧縣以一晝夜180里的速度急行軍,於12日到達
臨沂城西地區。3月12日下午,第59軍主力全部抵達臨沂西郊,並集結完畢。從嶧縣至臨沂
,相距90公里,第59軍只用了一晝夜。正在與日軍激戰的龐炳勛的第3軍團官兵,忽聞張自
忠大部隊趕到,陣地上頓時歡聲雷動,軍心大振。
其實,龐炳勛自得知戰區將派張自忠應援臨沂後,心中一直擔心他是否願意前來增援

往事浮現

那是1930年5月,蔣介石同馮玉祥、閻錫山之間的中原大戰正打得昏天黑地。當時,擔
任反蔣軍第2路總指揮的龐炳勛,正率部與蔣軍激戰。
突然得知一直坐山觀虎鬥的張學良率軍出關了,發來電文擁護蔣介石討伐馮玉祥,而
且已經占領平、津。龐炳勛聞之,深感意外。反蔣軍的敗局已無可挽回了,龐炳勛不得不
撤出戰鬥。
後來,蔣介石的特使來與龐炳勛密談。用金錢地位策反龐炳勛倒戈,在利誘面前龐炳
勛最終動搖了。而他反戈一擊的第一個目標,便是陣容整齊、訓練有素的友軍——第6師張
自忠部。
深夜,龐炳勛的一個精銳團,悄悄地圍住了第6師師部。此刻,師部會議室燈光通明,
毫無防備的張自忠正在召開著團以上幹部的作戰會議。
龐炳勛部將張自忠的***級幹部團團包圍了。最後,張自忠總算殺出一條血路而逃。
張自忠從此發誓,“此仇不報,我張自忠誓不為人!”
此刻,龐炳勛想起這段往事,悔恨當初鬼迷心竅,反戈相向,同室操戈,現在想想真
對不起張自忠。如今張自忠來了,不要說他老弟會報一箭之仇,就是按兵不動,自己今天
也死無葬身之地了。
正在沉思中的龐炳勛,當他遠遠看到身軀***大的張自忠走向自己的指揮所,心中***懸
了幾天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他又吃驚又感動,急忙迎上前去,久久握住張自忠的手。倆人
相視,默然良久,數年積怨,頃刻冰釋。
張自忠大度地說:“大哥你放心,我決心盡力幫你打贏這一仗!”
龐炳勛神情為之一振,隨即風趣地說:“老弟呀,人家說你要在北平當漢奸,我才不
相信呢。我了解你的為人,所以我大為放心。”
張自忠開懷大笑:“今天倒是要他們看看,我張自忠是不是漢奸?!”
當日召開聯席作戰會議,商討作戰計畫。龐炳勛要求張自忠接替城防,但張自忠主張
與其坐待敵攻,不如主動出擊,以攻為守,並表示願意承擔主攻。他對龐炳勛說:“在敵
攻勢之下,貴軍可以徐徐後撤,誘敵深入,把敵人的右側翼暴露在中國軍隊的正面,這樣
有利於中國軍隊的攻擊。”徐參謀長深以為是,並與張自忠商定14日拂曉發起攻擊。統一
認識後,由徐祖詒以第5戰區司令長官的名義於13日下達了作戰命令。主要內容為:
(1)59軍以一部確占石家屯一帶***地,向葛溝、白塔間分途側擊,牽制敵人之增援;主
力由船流至大、小姜莊間渡河,向南旋迴,與40軍呼應,包圍殲滅敵之主力於相公莊、東
莊屯、亭子頭以南地區。在***里附近之陸戰隊暫歸指揮。
(2)40軍以主力由沂河東岸與59軍呼應,包圍敵之主力殲滅之;在沂河西岸之一部,渡
河側擊尤家莊附近之敵。
(3)兩軍作戰地境(略)。
(4)以上各部著於13日晚準備完,14日拂曉開始攻擊。
第59軍以第38師附野炮第1營為左翼,於13日16時出發,先以1個營占領茶葉山,掩護
師主力在石家屯、劉家湖、釣魚台地區向東展開;第113旅、第112旅為第一攻擊部隊,進
攻張家莊、白塔、沙嶺一帶敵人;第114旅為預備隊,隨師部位於劉家湖。第180師附山炮
第1營為右翼,13日16時30分出發,至前安靜莊、大小姜莊地區向東展開;以第26旅擔任第
一線攻擊部隊,進攻徐太平、亭子頭一帶的敵人;第39旅為預備隊,隨師部位於中安靜附
近。軍部在進攻開始時位於朱潘村。
第40軍的第39師以第115旅與第59軍協同,向尤家莊之敵側擊,以第117旅向東、西旺
一帶之敵進攻。
14日凌晨3時許,59軍強渡沂河,向日軍第5師團發動猛烈進攻。一時間,槍炮大作,
地動山搖。張自忠率軍部推進至朱潘,就近指揮作戰。當記者請他預測戰役勝負時,他坦
率地說:“這次攻擊是成功,還是失敗,現在沒有把握。板垣的部隊實力很強。不過我將
盡全力去做,以求良心之所安。”
左翼38師渡河後,一路衝殺,連克日軍堅固陣地四五處。但板垣師團確實是日軍精銳,他
們迅速停止了對龐炳勛部的攻擊,轉而全力向38師反撲,雙方展開混戰,往來幾個回合,
38師傷亡400餘人,被迫退回沂河西岸。張自忠震怒之下,當即將擔任主攻的122旅旅長李
金鎮撤職,命新兵團團長李九思升任旅長,並令其準備再次渡河攻擊。右翼180師渡河後,
分兩路向前攻擊。日軍出動增援部隊與我展開激烈爭奪,陣地失而復得者數次。經過奮戰
,180師以傷亡800餘人的代價將敵擊退。15日一早,該師乘勝向前推進,日軍陣腳混亂,
向東西水湖涯潰退。退回沂河之38師15日晨再次渡河攻擊,正激戰中,忽聞日軍偷渡沂河
向該師後方迂迴。張自忠被迫將38師一部調回,打擊偷渡之敵。
由於日軍將主力用於對付59軍,龐炳勛部正面日軍兵力大減。龐炳勛抓住有利戰機,
率部猛襲日軍側背,有力地配合了59軍的正面攻擊。
16日拂曉前,日軍增援兵力到達,轉為反擊,由沙嶺從2個旅的結合部渡過沂河,向第
38師後方“崖頭、劉家湖、苗家莊、釣魚台之線猛攻,並以飛機10餘架轟炸”,與第38師
預備隊第11l旅激戰於崖頭、苗家莊地區,並攻占了船流、劉家湖。
張自忠根據當時的戰況迅速採取措施,調整部署:令第38師以有力的1個團加強茶葉山
的防守,作為軍的主要支撐點;令軍部騎兵營由石家屯東渡沂河,向葛溝、湯頭間出擊,
襲擾敵之後方;令進至河東的部隊全部撤回河西,阻擊渡至河西的敵人。雙方在劉家湖一
帶展開激烈的肉搏爭奪戰,劉家湖失而復得者四次,崖頭失而復得三次。茶葉山一度被敵
占領,鏇即奪回。
16日夜10時,59軍向敵發起空前猛烈的攻擊,雷霆萬鈞,大地震顫。拼殺至17日凌晨
4時,59軍勝利攻克日軍全部主陣地。
在茶葉山戰鬥中,228團的3位營長一死兩傷。第2營營長冉德明在率部向***地突擊時連
中數彈,被隨身護兵抬下火線。冉營長自知不救,對護兵囑咐說:“我這傷是救不了啦,
我有三個願望:一是希望張軍長能親自看一看我的屍體;二是給我立一塊小碑;三是不要
將我的死信告訴老婆孩子,戰事平定,希望能把他們送回河北完縣老家。”
張自忠得到報告,立即趕來看望。此時,冉營長已停止了呼吸。冉德明是跟隨張自忠
多年的老兵,曾任張之衛隊連連長,彼此親如手足。張自忠抱起冉營長渾身是血的遺體,
連聲呼喊著冉德明的名字,淚流滿面。按冉德明的遺願,張自忠派人將他的遺體運往河南
鄭州,埋在西北軍專門安葬死難官兵的“義地”里,為他立了長2米、寬1米的墓碑,碑銘
由張自忠親自題寫。此後,張自忠還以冉德明的名義定期給他的家屬郵寄生活費。
至17日上午,第59軍已傷亡6000餘人,第一線作戰部隊的營長傷亡三分之一,但該部
隊仍堅守陣地,頑強戰鬥。徐祖詒參謀長鑒於59軍傷亡過重,建議張自忠撤出戰鬥,轉往
都城休整。但張自忠殺得性起,不肯撤退。他說:“中國軍隊傷亡很大,敵人傷亡也大。
敵我雙方都在苦撐,戰爭的勝利,決定於誰能堅持最後五分鐘。既然同敵人幹上了,我們
就要用精神和血肉拚命乾一場,不打敗敵人誓不罷休!”眾將領非常贊同軍長的意見,紛紛
求戰。張自忠當即下達命令:除李文田副軍長留軍部主持工作外,其餘各級部隊主官一律
到前線督戰指揮;軍總預備隊114旅投入戰鬥;全軍所有山炮、野炮和重迫擊炮全部推進至
第一線,帶上所有炮彈,在黃昏前,將全部炮彈傾向敵陣;攻擊重點為茶葉山、劉家湖、
小苗家莊。
顯然,張自忠決心傾盡全力,與板垣征四郎一決雌雄。他斬釘截鐵地對幾位旅長說:
“這次攻擊,只許勝,不許敗,否則軍法無情!”此時日軍因傷亡甚眾,亦已無力發動強攻
。張自忠掌握戰機,集中全力組織反擊,於當日黃昏後,利用敵人得不到飛機支援而又不
慣夜戰的有利條件,向河西之敵發動進攻。激戰竟夜,以肉搏戰將渡至河西的日軍擊殲近
半。在日軍遺棄的屍體中發現有第11聯隊聯隊長長野佐一郎大佐、第3大隊大隊長牟田中佐
及第9中隊中隊長等多名軍官。又據在劉家湖所俘一等兵陸夫說,這次沂河兩岸戰鬥,第5
師團坂本支隊傷亡約3000餘人。日軍大部退向莒縣,一部退至湯頭。張自忠令第38師的第
114旅向湯頭方向追擊,停止於湯頭以南李家五湖一線。其餘部隊除一部沿沂河西岸茶葉山
一帶警戒外,全部集結到劉家湖一帶休整。沂河以東日軍在其主力北撤後,亦向傅家池、
草坡一帶撤退。
就在中國軍隊準備向敵發起追擊之時,不料日軍於17日凌晨5時發起瘋狂反撲,中國軍
隊陣地多處告急。但官兵們咬牙與敵死拼。素來頑強的日軍,在59軍痛擊之下,終於喪失
了繼續戰鬥的意志,狼狽撤回河東,然後掉頭向北逃竄。臨沂大捷至此告成。張克俠參謀
長興奮地在日記中寫道:“昔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皇軍之板垣師團,為我中華好男兒已
打得威風掃地,‘鐵軍’碰到了打鐵漢!”
17日上午11時,蔣介石致電李宗仁、張自忠、龐炳勛,嘉勉臨沂之捷,電報說:臨沂
捷報頻傳,殊堪嘉慰。仍希督率所部,確切協同,包圍敵人於戰場附近而殲滅之。如敵脫
逸須跟蹤猛追,開作戰以來殲敵之新紀錄,借報國軍之氣勢,有厚望焉。
隨後,來自各方面的祝捷電報如雪片似飛來,但張自忠並未陶醉在勝利之中,當天他就下
令發起追擊作戰。
各部遵命而動,迅速向北追擊。18日,59軍在第3軍團協同下,將日軍第5師團坂本支
隊包圍於湯頭一帶。正要發起圍殲之時,張自忠卻突然接到戰區命令:“59軍留一旅歸龐
軍團長指揮,拒止臨沂以北之敵。其餘即開赴費縣待命。”張自忠只好放棄眼前有利戰機
,將112旅留歸龐炳勛指揮,自己則率其餘部隊於21日下午冒雨向費縣開進。
第一次臨沂之戰就此結束。
當張自忠、龐炳勛兩軍於第一次擊破進犯臨沂的板垣第5師團所部進而向莒縣追擊後,
因津浦鐵路正面之敵陷滕縣南下,當時為徹底集中兵力擊破鐵路正面之敵,決定將張自忠
軍轉移於滕縣方面。當張軍開始西移時,敵又由莒縣方面侵入,龐軍告急,張軍不得不又
由費縣附近回師臨沂,揭開了第二次臨沂之戰的序幕。在這同時,第5戰區又令在海州方面
的繆瀓流軍(57軍)派一個旅增援臨沂,歸張自忠指揮作戰。敵自3月25日起向臨沂猛攻,
張、龐兩軍與敵激戰至29日,適繆瀓流軍增援到達臨沂,就決定於30日拂曉出其不意實行
反攻。反攻部隊將敵截斷為兩部分,敵主力被迫向北潰退,其一部竄入臨沂西側的朱陣,
閉寨困守。從而,取得了第二次臨沂之戰的勝利。
臨沂之戰,第59軍及第40軍以傷亡1萬餘人的代價造成日軍第5師團傷亡約4000餘人,
挫敗了日軍攻占臨沂的企圖。有資料說:“日軍以載重汽車運回莒縣屍體約一百餘車。敵
在湯頭、葛溝屢次焚化屍體,來不及運回者、就地掩埋者達七八百具。”這是該師侵人中
國以來,繼平型關受挫後遭到的第二次嚴重挫折。日軍第5師團從3月3日發起臨沂作戰,苦
戰至月底,仍未能越雷池半步,這對於日本“鐵軍”來說,實在是太難堪了。板垣征四郎
寢食難安,惱羞成怒,幾欲自殺。

戰後影響

更重要的是通過臨沂之戰,第5戰區砍斷了津浦路北段日軍的左臂,粉碎了日軍會攻台
兒莊的計畫,促成了以後台兒莊會戰中,圍殲孤軍深入台兒莊的磯谷師團的契機。
還值得一提的是,龐炳勛的雜牌軍打敗日軍王牌軍,一戰成名,贏得各方高度讚賞。
特別是張自忠以其卓越表現,徹底洗刷了他抗戰前期的屈辱。3月30日,軍事委員會軍
令部致電李宗仁指出:“張軍堅忍抗戰,斃敵累累,希傳諭慰勉。”同一天,國民政府以
張自忠建樹奇功,特頒令撤銷對他的“撤職查辦”處分。這樣,張自忠就由59軍代理軍長
而成為名副其實的軍長。4月上旬,第1集團軍番號撤銷,集團軍直轄部隊分撥張自忠、馮
治安、劉汝明、石友三各部。其中姚景川之騎兵第13旅劃歸59軍。至此,原29軍部隊完全
被拆散,宋哲元將軍專任第1戰區副司令長官。4月8日,姚旅及中央軍李仙洲第92軍第13師
開抵臨沂,歸張自忠指揮。4月13日,張自忠升任第27軍團軍團長,轄第59軍和第92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