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鐘樓

臨江鐘樓

臨江鐘樓位於江西省樟樹市臨江鎮府前街與民主街之間的鐘樓巷,後毀於二戰時期日軍轟炸,2007年7月在原鐘鼓樓建築基址上,重新修建。同年10月竣工,基本恢復鐘鼓樓原貌。

基本簡介

臨江鐘樓臨江鐘樓

臨江鐘樓位於江西省樟樹市臨江鎮府前街與民主街之間的鐘樓巷,素與譙樓相媲美。始建年代不詳。明嘉靖三年(1524)知府錢琦擴建。清鹹豐七年(1857)與譙樓同毀。光緒十五年春至十六年秋(1889-1890),知府王紹海重新修復,並作《建復郡城鐘樓碑記》曰:“樓凡四層,共高七丈四尺,地基東至西計十二丈,南至北計六丈八尺。第一層供奉白衣大士像,顏曰:‘觀音閣’,仍舊名也。二層、三層,軒窗四面,面面玲瓏。四層上懸銅鐘,直插雲端,與譙樓對峙,岩岩然,氣象萬千,朝暮鐘聲轟轟然,隆隆然,上徹霄漢。樓旁為客廳,為書室,為僧舍,為庖廚,靡下賓賓然,秩秩然,臚分殊事,增奪益夫規。”該樓於1942年遭日本飛機轟炸,樓體傾斜,後拆毀上部,僅留下樓基觀音閣,銅鐘和《碑文》現存萬壽宮。

現狀

2007年7月在原鐘鼓樓建築基址上,重新修建。同年10月竣工,基本恢復鐘鼓樓原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