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廟會

臨川廟會

臨川廟會作為一種民間習俗,歷史悠久,起始年限已難考證。舊時,縣城和有大廟的圩集,每年都要舉辦一屆迎神賽會,時間一般為農曆五月至八月,以祭祀菩薩,祈求神靈保佑,會期因各地習慣不等,一般為一至三天。

簡介

臨川廟會臨川廟會

廟會時,附近有關寺廟的管事將廟裡的菩薩移下殿,放置轎中,由幾名壯漢扛抬,前有旗、鑼、傘、蓋開道,後有童男童女扮演“故事”相隨,一路鳴鑼響銃,吹彈歌唱,來到舉辦賽會的大廟前集中,附近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燒香拜祭,祈求神靈保佑。廟會駐地各家的親朋好友也都前來觀看。迎神賽會期間,各地一般都要請戲班唱戲,以招徠觀眾,烘托氣氛。如是五月中的廟會,有的地方還要舉行龍舟比賽。是時,撫河、宜水、汝水兩岸人山人海,萬眾齊觀划船健兒中流擊水,爭先奪標。因此,廟會成為當地盛大的節日,熱鬧非凡。大好商機自然吸引四面八方商販雲集臨川,街頭布滿攤點,出售各種貨物,多為傳統小商品土特產以及農業生產用具等。
1949年全國解放後,迎神儀式作為封建迷信被剷除,廟會便改為物資交流會,延續至今。但在傳統的廟會日子(比如上頓渡是農曆五月初十這一天)里,人數之多,規模之大,物資之豐富,市場之繁榮,均遠勝往昔,成為臨川人民經濟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

臨川廟會規模

臨川廟會臨川廟會
最大的當屬每年農曆7月23日,縣城的“康公”廟會。康公廟位於臨川孝橋鄉中洲村。據清同治《臨川縣誌》卷十六載:“康太保廟在三都,祀康保裔。”民間相傳康保裔有法術,能呼風喚雨,廣大勞動人民常苦於乾旱,在他死後,還祈求他的法術能繼續發揮作用,故立廟祀之,每逢天旱,就把康公菩薩搬出來求雨。一年一度迎“康公”,雖帶有封建迷信色彩,卻表達了人民民眾久旱求雨,祁盼豐收的心情。廟會從7月23日開始,附近大大小小的“康公”均由壯漢抬來集中。上午10時左右,一聲銃響,鼓樂大作,“康公菩薩”以騎馬、坐轎為序,列隊出發,前有長號、二胡、高蹺、兒郎、“裝廠”(由兩名幼童扮演戲劇人物,前者騎在馬上,後者站在四人抬著的木箱上)引路,後有神漢、馬腳護持,浩浩蕩蕩,過橋進城,招搖過市,繞城一周。一路絲管齊奏,鞭炮轟鳴,兒郎、“裝廠”、高蹺載歌載舞,神漢、馬腳舞叉耍棒,裝神弄鬼,引人注目。所過之處,家家焚香,戶戶叩拜,大街小巷,人如潮湧。下午,迎神賽會告一段落,大小康公菩薩各歸本廟。
解放後,7月23日迎康公廟會也改為物質交流大會,且規模日益擴大,“玩會”的那一天,參加人數及交易量居全市乃至全區其它“廟會”物質交流之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