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南鎮

臨南鎮

臨南鎮地處濟陽、齊河、臨邑三縣交界處,是93年2月份由原夏口鎮、雙豐鄉、園林場三個單位合併而成的。全鎮總面積112平方公里,耕地8.2萬畝,轄81個行政村,有4.3萬人口。104國道縱貫南北,境內公路四通八達,臨盤採油廠三礦坐落鎮中,交通便利,位置優越,資源豐富。

基本信息

城鎮建設

臨南鎮臨南鎮
臨南鎮交通便利,資源豐富。104國道縱貫南北,夏王路、團結路等40多條公路縱橫交錯,構成了“七橫七縱”交通循環網;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有線電視;程控電話7000多部。徒駭河、引黃總乾、王書乾溝在南、西、北三面環繞;已開發油氣井200多眼。一是進行立體化的小城鎮開發建設。精心打造和建設雙豐、夏口兩個商貿區和104國道、夏王路、團結路三個經濟隆起帶,新建商居樓20000平米。二是以市場建設為龍頭,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培育蔬菜、糧食等4個專業市場,夏口、周道口等8個農村集貿市場,發展個體工商戶300多戶,推動了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形成了遍布全鎮的市場服務網路。

經濟狀況

臨南鎮臨南鎮
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收入9.9億元,財政收入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同比增長21%、19%和14%。先後獲得“省環境優美鄉鎮”、“全省模範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市文明鎮”等市級以上榮譽稱號10多項。臨南鎮把發展蔬菜生產作為振興農村經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抓手,大力發展蔬菜生產,已成為德州市蔬菜生產“明星鎮”。目前,全鎮已發展蔬菜大棚1.75萬個,小拱棚1萬畝,大圓拱棚3000畝,陸地菜2萬畝,蔬菜面積達5.8萬畝,糧經比例調整為3:7,蔬菜年產量達2億公斤,蔬菜收入占人均收入的75%,蔬菜生產已成為全鎮人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

農業發展

臨南鎮臨南鎮
一是調優蔬菜種植業。作為蔬菜大鎮、蔬菜生產明星鎮,蔬菜已經成為臨南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工作中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機遇,切實調動農民的種菜積極性,積極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種植面積,鞏固好露地蔬菜和大棚蔬菜生產,目前,全鎮發展大棚1萬個,大小拱棚6000畝,露地菜8000畝。充分發揮“齊歐”牌蔬菜這一品牌優勢。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2處工廠化溫室育苗基地,帶動了不斷更新品種,引進技術,科學管理,加快了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有機蔬菜基地建設和快速發展。同時,進一步發展運銷專業戶150多戶,流通中介組織30多家,促進農產品流通,提高種植效益,使之形成更大規模,把該鎮打造成京津濟地區的菜籃子。二是增效畜牧業。畜牧業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產業。工作中我們把畜牧強鎮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進一步膨脹規模經營。在重點抓好廣旺肉鴨養殖基地、鐘樓生豬基地、王圈、朱樓奶牛基地、雙龍種豬廠、小街子金源種雞廠和小吳家種雞廠等現有養殖基地、專業村的基礎上,今年新發展於廟魚鴨混養等養殖基地15個,專業村20個,力爭在生豬、肉雞、肉鴨養殖上進入全市大鎮行列。同時,加快龍頭企業建設力度。對投資1500萬元的良田種鴿廠和投資500萬元的凱大食品有限公司等農字號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現有畜牧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步伐,積極發展屠宰、肉類深加工等企業,逐步實現產業化經營,形成加工、生產、銷售一條龍的農業生產基地,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增加效益。
臨南鎮西紅柿
臨南鎮把發展蔬菜生產作為振興農村經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抓手,積極進行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生產,成為德州市蔬菜生產“明星鎮”、標準化基地建設先進鄉鎮。發展冬暖大棚10000多個,露地菜8000多畝,小拱棚6000多畝,引進種植國內外名、優、特、稀、新品種30多個,推廣種植新技術10餘項。2004年,全鎮實現農民人均蔬菜收入3000多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為做大做強蔬菜產業發展文章,先後投資2000萬元,規劃建設了占地2626畝的農業高科技示範園;投資1200萬元,建成了占地200畝的臨南鎮蔬菜大市場。目前,市場日交易蔬菜40餘萬斤,日交易額50多萬元,成為魯西北最大專業市場之一。臨南鎮的“齊歐”牌西紅柿韭菜在2002年初被省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產品。2002年6月份,被確定為進京市場準入蔬菜生產基地。同時,臨南鎮積極發展以奶牛和生豬為主的畜牧養殖,建成專業村10多個,發展專業戶100多個,進一步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

工業發展

臨南鎮臨南鎮
突出工業立鎮這個重點,實施工業強鎮戰略,通過上大項目,吸引投資,繼續壯大全鎮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全鎮已發展規模以上企業10家,年實現利稅1.2億元。工作中,一是對忠誠橡膠、華豐碳素、萬鋼玻璃、勝利鋼管等重點企業的新上、擴建、技改項目的加大了建設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強。二是對“匯森”家具、凱大食品有限公司、山東良田種鴿廠、恆豐板材廠等在建項目採取領導分包重點項目工作責任制,促其加快進度,爭取早日建成投產;三是對蔬菜濃縮汁、農大哥生物肥、加工等已簽約未建設的項目,工作上建立了工作檯帳,進一步最佳化工作環境,遇到問題,限時解決,促其早日開工建設;四是對德國太陽能電池項目、濟南金橋家居市場等線索項目,實行全程跟蹤,力促其早日落地生根,增強鎮域經濟發展後勁。深入實施“南融北接”戰略,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抓好濟南城市群、天津濱海新區、長三角、珠三角、北京等區域招商活動,充分利用親情招商、會展招商、網路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引進了鄉村科技生物、金順塑編、天宇密封件、萬鋼玻璃、匯森隆家具和農大哥生物肥等重點項目20個,總投資5億多元。

民營經濟實現新突破。一是壯大龍頭企業。對勝利鋼管、萬鋼玻璃、忠誠橡膠這些市場占有率高、核心競爭力強、產品有市場、企業有發展前景的大型企業,真正撲下身子、積極主動服務,上門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困難,給予信息、資金、用地、用工等方面的幫扶,需要資金協調資金,為企業創造更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促使企業做大做強,變成全鎮的形象企業、龍頭企業。二是實施園區帶動戰略。在規劃建設好夏口、雙豐兩個工業園區的基礎上,2008年在104國道東側,新規劃建設了北起河溝路,南至科技園,東至白官莊路占地3500畝的臨南鎮工業園,作為承接“南融北接”產業輻射、帶動民營經濟發展的載體。目前,全鎮已發展民營企業140家,個體工商戶2300家。三是幹部創業帶動明顯。工作中大力宣傳表彰自主創業典型,通過典型示範帶動作用的發揮,努力形成“誰創業誰光榮,誰發展誰光榮、誰發財誰光榮”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鎮村幹部在全民創業的表率和示範作用。目前,全鎮81個行政村村“兩委”正職創業人數達45人,創辦企業13個,個體民營經濟32家。

本著“大上工業,上大工業”的指導思想,臨南鎮積極發展“農字號”加工企業,建成舜邑麵粉、蘭田麵粉、興武麵粉、寶航麵粉四家日處理小麥200噸的麵粉加工企業和投資1200萬元的禾旺蔬菜製品等龍頭企業;並建成了瑞勝塑編、恆利化工、天宇汽車齒輪和石家建材廠等企業,形成了以麵粉加工、塑編、化工、機械加工和建材為主的生產格局。2004年,又引進了投資6000萬元的麵粉加工及高級塑膠加工企業一家,投資3000萬元的麵粉加工企業一家,投資2800萬元的裝飾材料加工基地一家、投資1000萬元的高檔乳白玻璃製品一家,進一步最佳化了工業格局。

新農村建設

臨南鎮臨南鎮
一是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全民動員,“五化”並舉,栽植綠化樹木10多萬株,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小街子被評為省級綠化示範村。張站吳等5個村評為市級綠化示範村。二是抓好惠民工程。大力推進以“一池三改”為主的農村沼氣池建設,目前,已建設沼氣池500個,大型沼氣站1處;著力推廣“大戶投資,公司化管理,聯村供水”模式,新打深水井6眼。目前,全鎮90%以上的村安裝了自來水。三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積極搭建文化平台,用先進文化教育民眾,凝聚人心,投資200多萬元,建設村文化大院12處。

全面加強社會綜合治理。一是推廣義務巡邏制度。全鎮村村建立了義務巡邏隊,形成了良好治安氛圍。二是加大安全檢查力度。定期對全鎮現有企業進行安全檢查,確保了企業的生產安全。三是全面做好信訪工作。做好信訪苗頭的排查摸底工作,嚴格落實包案領導和責任人,基本杜絕了多人訪、重複訪和越級訪,該鎮多次被評為“平安臨邑”建設先進單位。

堅持科教興鎮,改造、新建校舍30多間。對鎮敬老院進行了維修、擴建,敬老院入住五保老人80多人,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80%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到了100%,積極改善我鎮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計畫生育工作成績顯著。毫不動搖地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堅決落實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和計畫生育一票否決制。基礎條件全面改善。切實加強了對農村公路的建設、管理和維護。2007年成立了鎮農村公路管理站,加強對村村通公路的維護和管理,並建立起農村公路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改善農田水利條件。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00萬元以上,清淤溝渠500萬立方,新建、修復橋、涵、閘25座,新打、修復機井52眼。對夏口、雙豐兩個萬畝開發方進行了農業綜合開發,效果顯著,受到了省、市、縣等農業開發部門的高度評價。

教育發展

臨南鎮臨南鎮
臨南鎮轄81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12萬畝,人口4.3萬,在普九達標的基礎上,現在鎮中學是“市級規範化學校”,6處國小是“縣級規範化學校”,成人教育中心校是省級規範化學校,鎮中心幼稚園是“縣級規範化幼稚園”,中學和5處國小實現了“四機一幕”進課堂,中學及9處學區國小開設微機課,配有專任教師。教師學歷達標率100%。鎮教辦現有班子成員7人,總校長1人,副主任4人,工會主席1人,教研室主任1人,93年以來8次被縣教育局授予“中學教學先進單位”7次被縣教育局授予“國小教學先進單位”,教辦黨支部連年被縣委評為“優秀基層黨支部”。教辦一班人在周校長的帶領下,憑藉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以令人信服的人格魅力,以及火一般的工作熱情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真抓實幹,開拓創新,給臨南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使臨南教育煥發出勃勃生機。

臨南鎮教辦,積極倡導教育改革,逐漸形成了臨南的辦學特色,1、積極倡導教育教學改革,以教師形象工程倡導教育教學改革,以教師形象工程為突破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有計畫有步驟地把教師培養為骨幹教師名牌教師,學者型教師。2、重塑臨南教育新形象,加強師德建設,樹正氣,講奉獻,構建學校德育體系。3、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確立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尊重人、關心人、教育人貫穿在教育的全過程中,體現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管理、教學活動、教育內容都體現出對人的尊重和關注,把維護教育工作者、教師、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最佳化教學環境。教辦每月一次將中學、各學校校容校貌刻錄成《用事實說話》光碟,給師生創造了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深化學校內部改革,科研興教嚴謹治學;爭創全縣視窗學校是臨南教育不懈的追求。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年來我鎮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有2名教師獲市教學能手稱號,5名教師獲縣教學能手稱號,14人被評為縣教學新秀;4篇論文在國家論文評選中獲獎,6篇獲“省百佳論文”稱號,有120餘篇論文在市、縣論文評選中獲獎;去年中心國小李曉妹老師一學期有兩篇論文在《山東教育》上發表,20多人在市縣優質課評選中獲獎,中學18名學生在各科競賽中獲國家,省級獎勵。

地方特色

臨南鎮臨南鎮
“熏”藝傳四方

臨南鎮在新農村建設中,著力推廣新技術,培育新型農民的同時,還注重挖掘本鎮的傳統手藝和技術人才,開展技術培訓,讓更多的農民靠技術走上了致富路。寧樓、趙家等村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有“熏棗”的傳統,產生了不少“熏把式”。鎮農技服務站在網上捕捉到外地高薪聘請“熏把式”的信息後,及時反饋給當地農民,並從中牽線搭橋,協調雙方簽訂了契約,讓傳統手藝外嫁,讓有技術的農民有了新的生財之道。目前,全鎮已有寧樓、趙家、馬道口等村的38位“熏把式”被臨沂、濟寧、山西和河南等地聘請,依靠“熏棗”技術,帶回了40多萬元的收入。

臨南鎮邢侗公園
邢侗公園

邢侗公園位於臨邑城區臨南鎮,建成於2000年,因紀念明代大書法家、詩文家邢侗而得名,是魯西北地區一個規模較大的文化園林公園,總面積22.49公頃。

公園以邢侗紀念館為主要景點,11公頃的“得月湖”位居公園中心,建有“四亭”、“三橋”、“兩壇”、文化廣場、兒童樂園和花卉展銷中心等二十多個景點。飛瀑、池塘、亭榭、曲橋安排井然,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徜徉其中,步步有景,景景有別,形成一條旖旎靚麗的風景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