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佛院摩崖造像

臥佛院摩崖造像

四川省安岳縣八廟鄉臥佛溝,有大小窟龕139個,其中經龕15窟,造像1600餘尊。大部為盛唐作品,最小者僅高9厘米,以23米長的大臥佛“釋迦牟尼涅槃像”最為壯觀。在臥佛溝頭右側10米高崖壁上,佛側身橫臥,頭頂刻“臥佛”二字,為國內最早最完好的全身臥佛像。臥佛上方有二十餘尊造像,為釋迦說法圖。

臥佛院摩崖造像

正文

中國西南地區唐代佛教造像。位於四川省安岳縣城北35公里的八廟鄉臥佛溝。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臥佛溝為東西向,在長達0.5公里的兩邊崖壁上,鑿有大小龕窟 138個,其中佛教造像84龕,計1593尊,內以釋迦牟尼左側臥造像最為壯觀。臥佛全長23米,頭長3米,肩寬3.1米,頭東腳西,向南左側臥於距地表 5米處的崖壁上。臥佛頭有螺髻,雙目微閉,形體修長,身著袈紗,坦胸,兩手平伸,赤雙足,神態安詳端莊。此像雕刻精美、洗鍊,形象地展示出超脫的境界。在臥佛上部,刻有釋迦牟尼佛坐像,兩側為諸弟子及天龍八部等,各現半身。腹部外側跪一弟子,面向佛,背朝外。腳部刻力士像 1尊,上身裸露,肌肉豐滿,充分表現了盛唐時期石刻造像藝術的獨特風格(見圖)。

臥佛院摩崖造像臥佛院摩崖造像
與臥佛相對應的崖壁上,是臥佛院藏經洞。佛教經文主要集中鐫刻在15個經洞內,造字面積達 131.2平方米,共260468字。字為楷書,方格直行,大小規格 2~4厘米不等,均是唐人書寫雕刻的佛經和敬愛寺經論目序。所刻經目是《大唐東京大敬愛寺一切經論目序》、《大般涅槃經》、《法華經》、《妙法蓮華經》、《大方便佛報恩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佛名經》、《檀三藏經》等16部。刻經的題記,現存的有開元十五年(727)、開元十七年、開元二十三年三則。另外還有“開元十二年”、“開元二十一年臥佛院僧玄應書”等題記,也清晰可見。藏經洞內所刻佛經經文,不僅記有年代、經論名稱,而且字跡古樸工整,筆勢清勁純熟,是研究中國佛教史、書法史和校正佛經版本的重要歷史資料。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